《Disney +》 迪士尼、Marvel、彼思、星球大戰…  Artisan Studios宣布將於今年推出RPG新作「Astria Ascending」   HYDE個人活動20週年紀念遊戲《HYDE RUN》正式發布日確定!同時公開遊戲內畫面預告!   「Nintendo Direct | E3 2021」確定將於日本時間 6 月 15 日凌晨 1 點起播出!   勇者鬥惡龍主題樂園「DRAGON QUEST ISLAND 大魔王索瑪與起始之島」開幕日確定!   最後一位!大亂鬥SP最終新增鬥士將於10月5日22點發表!   畢業前最後禮物 Holo Live人氣VTuber桐生可可公開新造型   終於迎來最終戰!明星大亂鬥SP「2021 線上挑戰」第5戰 12月11日(六)登場!   《Life is Strange:True Colors》中的情感色彩 

從 BuzzFeed 大勝 BCC、WIRED,你看到什麼新媒體經營策略?

商業

TO》編按:本文作者 Jon Evans 是小說家、記者、軟體工程師。他的報導被刊載在《Wired》、《讀者文摘》、《衛報》等媒體,他也為科技網站《TechCrunch》寫專欄文章。此外他在軟體工程的工作經驗長達十年,工作內容從建置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到價值十億美元的資產配置服務都有。

本文以第一人稱編譯。

出自各種新聞媒體的文章會被人分享在 Facebook 和 Twitter 上,你有時會竊想這些媒體的成功/失敗,這樣就可以在傳聞已久的「媒體大動盪(Great Shakeout)」來臨時,告訴周遭朋友你早料到誰會完蛋,而世界上半數左右的記者則會發現自己是多餘的。

傳統媒體對吧?報紙、雜誌、甚至電視:那些岌岌可危的恐龍媒體會被靈巧的新興媒體生吞活剝,也會被像FlipboardPulseFeedly Facebook 的新版 Paper 這類客製化工具淘汰。

比起我們看的電視新聞、讀的報章雜誌所帶來的影響,我們的新聞閱讀習慣正在緩慢、無情的被社群媒體所改變,所以你會想:傳統媒體的閱聽眾將會背棄它們,讓它們死去。

  • 透過數據整理,我們可以發現許多傳統媒體的分享數停滯了

但我手邊的數據顯示,在某種程度上,這個世界一如往常地比我們所想的微妙、複雜。我在去年開發了社群分享小工具 Scanvine,它可以追蹤、測量、排序 Facebook、Twitter、Google+LinkedIn 文章被分享的頻率。透過 Sanvine 這一整年的數據,我們看到一些有趣的現象。

許多傳統媒體處於停滯狀態,例如「BBC 全球新聞」:

它是鋸齒狀走勢,但清楚呈現「每則新聞分享次數」在 2013 年下滑(紅線是每則新聞的平均分享次數,藍線是 Scanvine 追蹤的新聞數量。)

福斯新聞網(FOX)的數據也呈現同樣趨勢:

至少到 12 2 日該周為止是下滑的,之後則出現顯著揚升。嗯,那周發生什麼事?

喔,對了, 2013 12 2 日:Facebook 為了和新聞探索應用程式一較高下,在其動態更新增加更多連結以及「相關文章」。一時之間所有主要電視網雨露均霑美國廣播公司(ABC)、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都在 2013 年接近尾聲時呈現向上走勢。雖然 NBC 受的影響較少,但它早已是四大媒體巨頭中唯一穩健成長的新聞網。看來 Facebook的新版動態更新,為許多還搞不清楚社群媒體為何物的傳統媒體注射了一劑強心針。

但就長遠來看,它是否真有影響力?所有圖形基本上仍然沒有大起伏。

  • 反之,也有傳統媒體趕上這波潮流分享數節節上升

再看看在社群媒體大放異彩的傳統媒體吧,例如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

Scanvine 追蹤的新聞中,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竟然在「每則新聞分享次數」中高居第二位,讓我非常訝異。

這樣的表現的確令人印象深刻,不過一但我們把圖形中 CNN 的坡度和 TMZ 娛樂圈名人故事的分享次數相比,就不會這麼驚訝。

被分享最多的是 BuzzFeed 上的文章:

我不確定造成曲線在年底異常下滑的原因,基本上這個圖根本讓人無法理解。但至少比 Upworthy 的曲線來得合理。Upworthy Scanvine 積分榜上冠軍,而在NewsWhip 印證這亮眼的數據前,我甚至懷疑我的程式設計出了問題(NewsWhip Scanvine 的不同在於前者需要付費,並且提供更大眾化的運作模式)。

這些圖表顯示傳統媒體仍然活躍,而新興媒體則是蓬勃發展(例如商業科技網站 Business Insider 和報導資訊科技消息的 TechCrunch)。不過這不是人人有獎的遊戲,就算受眾比以前閱讀更多新聞,但總人數沒有增加,所以輸家是誰?

  • 不只傳統媒體,新興媒體也面臨分享數下降的危機

不只傳統媒體,我的數據顯示曾經不可一世的明星八卦網站 Gawker 2013 年的整體表現也是明顯地微幅下滑:

其走勢和線上女性雜誌 Jezebel 一樣:

在我最熟悉的科技新聞方面,一些巨頭也漸失風采,特別是科技雜誌 WIRED

PandoDaily 的走勢也讓人感傷,平均每則新聞僅被分享 100 次:

但另一方面,The Verge 這一年卻有精彩表現。

  • 上述數據和結果,代表著什麼?

這意味什麼呢?我只有一兩個解釋。

1. 新興媒體的起落較傳統媒體快速,這對後者來說是壞消息

未來的發展和現今改變發生的速度息息相關,所以計算社群媒體上的文章分享次數似乎能進一步瞭解改變的速度。

CNN、紐約時報、紐約客這類代表傳統媒體的電視、報紙、雜誌氣勢浩大,即它們的社群人數增減緩慢。像 Facebook 動態更新這類外力對它們造成的影響有限。

但這也和媒體的整體規模無關。就社群媒體的分享次數來看,BuzzFeed 的文章遠比許多「主流」媒體的文章多,而其文章分享次數在過去一整年還是呈現暴漲。源自「新興媒體」的文章分享次數增減皆有,但下滑的速度較傳統媒體來得快速,快到我不禁懷疑 Upworthy 是否明天就會消失。

新興媒體巨頭是否能夠崛起,長久地和經濟學人、衛報、紐約時報等媒體並駕齊驅?或是它們會像Ozymandias 一樣殞落,被無數一閃而逝的後起之秀取代?正因為新世代媒體以越來越快速的步伐演進、竄起,每一顆耀眼新星的產生都代表另一顆星的墜落。

我想問題的答案正直視著我們:這個答案的名字是 BuzzFeed,它成功、受歡迎,是最為人喜愛的圖文新聞(GIF listicles)來源,在不知不覺中它增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國際新聞、調查報導,以及影片。

如果 BuzzFeed 發展順利,那麼我們即將見證新世代媒體巨頭的崛起;但如果它被更潮、更新、更熱門、更搶眼的新聞來源取代,那麼我們就在見證新聞產業墜入無止盡的混戰深淵,也就是在被新勢力吞沒前,各個媒體都要竭力吸引越來越不可捉摸的閱聽人注意。我希望 BuzzFeed 的發展是屬於前者。

2. 付費牆是個好主意

Scanvine 追蹤的新聞來源毫不例外都在「每則新聞分享次數」的分布上呈現以下兩圖的趨勢:

也就是所有線上新聞都遵循著近似長尾理論的法則:圖表上形成長尾的部份,不管指數如何改變,基本的分布量維持不變。換句話說,一小部分在網路上廣為流傳的文章得到大部分的關注;其餘在圖表上構成長尾的大量文章,得到的關注近乎於零。從前者到後者的下滑趨勢可以透過一條平滑的曲線解釋。

這意味著網站經營者可以每月開放 N 篇文章讓讀者免費閱讀,至於閱讀其他文章,則必須繳付小額款項。因為會被大量分享的文章無論如何都會被廣為流傳、得到關注。但從需要付費的長尾文章中,經營者賺到了閱聽人甘願花錢訂閱的錢。至於這個 N 是多少,就得視情況而定。

但前提當然是在眾多免費新聞媒體包圍下,經營者有真功夫能讓人願意掏出錢包。而免費媒體怎麼養活自己?它們利用廣告,尤其經營一個運動或科技新聞網站,廣告收益十分可觀。另外它們可以透過贊助,例如 … … 是的你猜到了,就是 BuzzFeed。未來是贊助為主,還是付費牆為主的營運模式?答案仍然是由網站自行決定。

如果我說對了,它們會是未來新聞的縮影,而我們正在見證這個產業的改變。這些網站的經營者不要感到有壓力,但請你們別把事情搞砸。

  • 延伸閱讀

新媒體到底該怎麼生存?以垃圾文章出名的《BuzzFeed》難道不能做優質新聞?

提升品質、深度:融合舊媒體的價值,新媒體正在專業化

不只 Yahoo!,任何媒體都必須轉型為科技公司

(資料來源:TechCrunch;圖片來源:Scott Beale,CC Licensed)

Source: techorange.com

隨機商業新聞

Micorso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