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ney +》 迪士尼、Marvel、彼思、星球大戰…  《審判之逝》裡的經典Sega遊戲   世界最大遊戲盛典「E3」確定線上化!   解謎類遊戲「地城謎蹤」於Steam開始販售!絞盡腦汁取得最佳分數吧!   《God of War》(2018)即將登陸PC   《猛毒2:血蜘蛛》——標誌性共生體即將真實現身   首屆奧運虛擬系列賽賽車項目將於6月23日轉播   3D拼圖解謎遊戲《Puzzling Places》即將登上PS VR!   【情報解禁】KOF XV新角色「不知火舞」公開角色介紹影片! 

一家公司被收購的原因都有哪些?

商業
國內的創業者與公司創始人通常不喜歡被收購,我們經常聽到某家公司被另一家公司收購,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是由資本驅動還是管理團隊驅動?啟明創投合夥人胡斌(weibo)給出了自己的解答。(知乎 如果是主動尋求的收購(或叫你情我願的收購),可能的原因: 1) 賺錢,但上不了市,別人出了好價錢,何樂而不為?比如,很多的遊戲公司被併購就是這個道理 2) 主要競爭對手已上市,融到很多錢,滅了你可能只是時間問題,繼續競爭兩敗俱傷且沒有任何勝算,這時被對方收購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比如,分眾傳媒上市後2005年以1.83億美金併購框架傳媒。 3) 所作的產品和服務很難賺到錢,但用戶挺多,對於某些公司有戰略價值。比如百度和QQ分別收購的兩家輸入法公司。 4) 你在別人的舞台上唱戲,舞台提供者可以滅你(但很辛苦),也可以收你。比如Google收購Admob 5) 不被併購就是死的情況下 如果是被動暨不情願的被收購,可能的原因: 1) 團隊在董事會及股份結構上沒有主導權,其它投資人要套現或走人。 2) 二級市場的惡意併購(在被收購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即在公開市場上慢慢買你的股票,逐漸達到主導或控股地位。經典的案例是盛大當年通過多個公司險些惡意收購了新浪。 當然,所謂願不願意有時很難界定,在國內,創始人很多時候不喜歡被收購,而大公司以往寧可自己幹也不願意買,併購後的人的磨合也是不容易的事。 但隨著企業主的逐漸成熟(經驗和心態雙方面),這樣的案例會越來越多,不可能所有的公司都能上市,也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要自己做所有事。 轉載網站

別再錯過TechNow的文章,今天就訂閱「TechNow電子報

TechNow 當代科技

隨機商業新聞

Dis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