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ney +》 迪士尼、Marvel、彼思、星球大戰…  名作挖洞電玩遊戲登場!「au Smart Pass Premium經典電玩遊戲」中追加多款電玩遊戲!   「工作細胞」與「工作細胞BLACK」將舉辦聯合活動!並將進一步遊戲化?!   手心大小玩偶「Pokémon fit」系列確定推出神奧地區的寶可夢!   hololive-EN 1期生「hololive English -Myth-」新服裝生放送於12月9日至12日舉行!5位成員將以接力型式生放送   Bandai Namco發表新LOGO 未來將轉用新的標誌   《超級炸彈人 R ONLINE》正式上線!與Fall Guys的合作突擊展開!   《惡靈古堡8 村莊》發售前日!「到BIO村玩吧♪」第2話公開!   『鬼滅之刃 火之神血風譚』單人遊玩模式介紹② 

離家出走的17歲少女Programmer

商業

好友尹思哲寫了一篇《17歲少女: 我要做個 Programmer!》的報導,引來〈拉闊遊戲〉創辦人高重建「回信」,談退學少女Clara,也香港的大學制度。

作為電腦科學系畢業生和香港IT界的一份子,我對這篇報道份外有感觸。一個17歲的年輕人,要付出多少勇氣,才能夠決定與家人反目,離家出走,放棄和同年紀的人走同一條安穩的路,寧願將自己的前途全部押上,都要成為一個programmer?

大概15歲時,我在雜誌上認識了Bill Gates這個名字,當時微軟還未推出Windows,但Bill Gates已是IT界的神奇小子。因為仰慕他的天才,所以中四的時候我已經認定大學要讀電腦科學而且不作他選。由中四到中七,無論選科或課餘活動,我都是為了日後讀電腦科學而準備,但到真正入了大學,才發覺「讀大學」和「學習某種技能」根本是兩碼子事。

大學第一年,我以為會學到最新的電腦技術,例如當年最流行的互聯網和圖像介面等知識,但原來大學所教的大部分課程,是要訓練我去做學術研究,而不是做Bill Gates的。所以三年大學生涯,我學了八種應用在不同範籌的程式語言和各種電腦理論。大學教授會講解飛機上的電腦系統、發射火箭的程式、汽車工廠的機械臂的程式如何運作、控制電路的assembly language、超級電腦的並行處理程式等等… 整整三年,半點Windows應用編程都未學過,html沒有教,Web server的程式也沒有教(當年是Modem年代,Web還是最新科技),每天對著的,是黑底綠字的Unix terminal,先進一點的工作站也不過是黑白屏幕的 X Window。

當年想學習Web有關的技術,就只有課餘自學一途。本來我提議畢業論文研究Web瀏覽器上的認證方法,但教授卻安排我去做手寫簽名筆跡的電腦驗證,結果那個研究我只是草草了事,將大部分時間用來學習互聯網相關知識。

如果沒有讀大學,靠自學會不會令自己的技術更快成長?或者會。但肯定的是,如果沒有當年學校的資源,靠自學必定舉步維艱,而沒有大學同學互相切磋,亦會拖慢進度,這就是互聯網尚未普及的情況。到了今天,很多著名大學都將課程免費在網上公開瀏覽,要找人討論亦有無數論壇和社交媒體可以參與,那麼讀大學在現今世代還有甚麼意義呢?

我認為大學現今的角色,應該要回到初衷,做回學術機構的本份:培訓學者和鼓勵學術研究。如果年輕人想學習某種技術,靠網上資源和個人努力已經很足夠,根本無必要修讀那麼多學科。大學需要做的是挑選和培訓出能究掌握複雜概念和能做深度研究的學者,而不是生產出一班又一班的打工仔。以往這個區分比較明顯,因為大學以外還有理工和職業訓練局。但不知從何時開始,大學生不做學問和研究,反而越來越多人畢業後投身商業社會,令理工的角色逐漸變得模糊,香港也隨著全球大勢,將所有理工「升格」為大學,間接引致日後大學生泛濫、學者式微的困局。

幾年前我寫過一篇文章《上大學能令人成功是個錯誤的想法》,介紹矽谷傳奇人物 Peter Thiel 所創辦的「Thiel Fellowship」計劃。Thiel 認為,企業家越早創業越好,讀大學會浪費了他們的才華,甚至磨蝕他們的理想。他的說法有其道理,但卻非金科玉律。年輕人在大學裡學到的,其實不少是透過離開家庭,在陌生環境中和年紀相約的人緊密接觸的經驗。當一班有著創新思維和頂尖頭腦的人長時間一起生活,能夠產生的機會是不能預計的。

在這個時代,社交已經和網絡密不可分,有些時候在互聯網上的交流還可能比面對面來得更加深入。究竟讀大學好,還是不讀大學較好,始終還是要視乎個人選擇,也講求際遇,一切都說不得準。

圖片來源:Wikipedia

您可能會有興趣:

The post 離家出走的17歲少女Programmer appeared first on 偉大航道 Startup Grand Line.

Source:: grandline.hk

隨機商業新聞

NordVP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