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ney +》 迪士尼、Marvel、彼思、星球大戰…  「咒術迴戰 咒靈遊行」預定2022年發佈!現在開放登記中!   目標日行1萬步!《Pikmin Bloom》第2屆社群日即將開走!   Pokemon東京香蕉 波加曼版登錄日本7-Eleven   LoL日本賽事「WILD RIFT INVITATIONAL – THE OPENING GAMES」詳情確定並公佈OPEN TOURNAMENT參加條件   「Gran Saga」正式上線!已獲得App Store排行榜第1位!   Apple Music於今日登陸PS5   等身大呆呆獸登場!寶可夢中心網路商店開放預購中!   Razer宣布將推出可同時控制複數裝置燈光效果的「Razer Chroma Addressable RGB Controller」! 

沒利益、不符市場!音樂產業請拋棄「專輯」概念,好聽的單曲才是重點!

商業

喜歡聽音樂的你,現在掏錢買的是「單曲」還是「專輯」?

身為音樂人的你,正努力製作的是「單曲」還是「專輯」?

美國知名樂評人 Bob Lefsetz 在美國娛樂雜誌《Variety》發表了一篇 〈Katy Perry 新輯成績證明「賣專輯」已經沒搞頭了〉,大聲呼籲音樂人,不要再賣專輯了,他說:

「音樂『專輯』正活生生地在我們眼前死去(The album is dying in front of our very eyes.)」

  • 全球當紅女歌手,專輯銷售從全美百萬到全美 29 萬

例子?

Katy Perry 這個指標性滿點的全球流行音樂女歌手在 2009 年推出的第一張專輯,全美賣出百萬張、全球破 250 萬張;2010 年發行的《Teenage Dream》則是音樂產業五十三年來,第七張在同一專輯擁有六首單曲於前十名的專輯,這紀錄甚至超過 Michael Jackson;而且,她幾乎支支單曲都是 iTunes 下載排行榜的常勝軍和告示牌的 Hot 100。

然而,睽違三年,Katy Perry 在今年 10 月底推出的新專輯《Prism》截至目前卻只賣了近 29 萬張;與過去的成績比起來,差很大。不過,相較整張專輯遜色的表現,Katy Perry 新專輯的主打歌 〈Roar〉 卻霸佔英美排行冠軍、全球 68 國 iTunes 冠軍,以及 2013 數位單曲單週銷售最高紀錄。
  • 主打歌很紅但專輯賣不好,這代表什麼?

Katy Perry 的主打歌很紅,不過「整張專輯」賣不好,這透露的不正是暢銷「單曲」的力量?

Bob Lefsetz 在文章中說,「錄製完整專輯販賣給粉絲」這件事沒什麼不對,不過身處在這個「多數人都聽串流音樂」的時代,如果你選擇「音樂人」當做你的職業,而且你希望能透過你的音樂作品「賺錢」的話,那麼賣「專輯」是萬萬不可選的方式,找到 / 做出一首超好聽的單曲才是重要的。

「做音樂千萬不要被『專輯發行日』這件事給綁住」,Lefsetz 認為在數位時代裡,音樂是隨時隨地在網路上流動的,有一首單曲就發一首單曲,等到集滿十首歌才要發成專輯,太慢了(而且也不是每一首歌都好聽)。就像 Katy Perry 的新專輯一樣,明明主打歌超好聽,但一整包的專輯就是賣不好,或許專心經營 〈Roar〉 這首暢銷單曲的市場獲利會更成功。

而且,同樣用 Katy Perry 的例子來說,「以『音樂廠牌』來發行專輯」這件事,市場已經也根本不買帳了--Katy Perry 所屬的可是環球音樂集團呢。

  • 那,為什麼還有這麼多歌手在發專輯?

這麼看來,如果以「販售專輯」作為音樂產業的獲利模式根本行不通。但我們該怎麼解釋 Eminem、Jay-Z、Justin Timberlake 等全球知名歌手頻頻推出新專輯的舉動?甚至老牌歌手 Sting 也在 2013 年發行了新專輯?

是習慣。「歌手、唱片公司都認為『錄製專輯』是他們身為音樂人的『DNA』。」Lefsetz 說。

但我還是不那麼肯定 Lefsetz 的說法。在確定我贊同「專輯無用論」之前,我先查了 Justin Timberlake 在 2013 年 3 月發行的新專輯《The 20/20 Experience》的成績:全美首周銷量 98 萬張、全球累積 3 百萬張。在實體音樂產業衰退的時代看來,這成績很驚人。

那 Katy Perry 的新專輯賣這麼差是怎麼回事?

沒什麼,就是除了主打歌之外,專輯中的多數音樂,市場都不喜歡。同樣是新專輯、新單曲發行,iTunes 前 20 名排行榜中,Justin Timberlake 持續保持至少兩首單曲進榜的成績,然而 Katy Perry 卻始終只有主打歌進榜。很明顯,Justin Timberlake 的新專輯裡,受喜愛的歌曲比 Katy Perry 多,當然 Justin Timberlake 的專輯賣得比較好。

  • 作品是單曲還是專輯,那都不重要,我只想要好聽的音樂

就 Lefsetz 的說法,專輯無用,有用的是熱門的單曲;音樂產業不放棄「錄製專輯」是因為習慣,畢竟大家幾十年來都是一張一張專輯地錄、賣,音樂人拋不掉這個習慣。可是「只要主打歌好聽就會有人買專輯」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他的論點當然有人反駁,反對者說,「很多歌手的專輯是有『概念性』的藝術作品,怎麼可以拆成十首單曲散著賣?」但我認為,反對者的立論有盲點,Lefsetz 說的是,專輯這個產品形式不應該是「絕對」。

我贊成概念性的專輯是藝術作品,不應該拆成十首歌曲散著賣,合成「專輯」才是完整的作品。沒有人說歌曲不能包成一個有中心思想的專輯來販售,這和我想討論的「好聽的作品才重要」這件事沒有衝突;但並不是市面上所有作品都有這樣的完整性,甚至,即便是概念專輯,都不見得每一首都好聽。

對大眾來說,好聽才是重點。我已經不買「專輯」很久了,我甚至不在乎歌手有沒有出專輯,只要他今天在粉絲團、iTunes、Spotify 等平台推出的歌,是我覺得好聽的就好;即便是一首舊的歌重新 Remix 地很棒都好。只要好聽,我就買下這首歌。

而且能遇到整張專輯都好聽的歌,真的不多。花錢買專輯,大多數時候,是身為一個死忠粉絲對該歌手的支持;畢竟整張專輯打開來聽,還是會有三、五首覺得不合自己胃口。

你再想想看我們過去買 CD 的經驗。我們總是為了那兩、三首主打歌而花三百多塊買下整張專輯,回家以後也總是 Repeat 那幾首,直到 CD 壞軌。三百塊買十首歌,聽起來很划算,可是裡面有八首是你覺得難聽的,還划算嗎?

唱片公司不是故意塞八首難聽的歌給你。也許因為 CD 的存儲技術;也許因為錄音室的成本已經花了,就多錄幾首;也許 CD 當政的時代,消費者就是想要大碗划算地買十首歌,而不是兩首好聽的主打歌。但這些因素,到了數位音樂時代就完全站不住,只不過音樂產業還不習慣「單曲販售」。就像 Lefsetz 說的,「『錄製專輯』是音樂人的『DNA』」,他們還放不下。

這讓我想起日本的音樂產業。他們很早就了解單曲的力量,並且用 EP 的型式來販售音樂,而且日本市場也很習慣購買那些小張的單曲 CD。反正歌曲好聽就好了,有幾首歌,很重要嗎?

我們現在知道了,那不重要。

  • 環球音樂集團水晶唱片老闆:熱門單曲的重要性比專輯多太多了!

2010 年時,國外音樂產業透過單曲線上下載的排行就發現,專輯銷量已經不是指標,單曲的市場反應才是重點;《紐約時報》當時也刊載了一篇報導 〈白金專輯過氣了!在 iTunes 時代,熱門單曲才是一切!〉,報導寫道:

「過去幾十年,音樂產業一直視『專輯銷量』為樂手走紅與否的指標,但近十年來,專輯銷售狀況下滑,反觀單曲販售卻是一飛沖天;新的獲利模式也產生了:串流音樂收聽費、單曲手機鈴聲下載費等,都是過去未曾出現的獲利來源--歌手紅或不紅,已經和專輯銷售狀況無關。

環球音樂集團底下的水星唱片總裁 David Massey 也說,這年頭,不管是對歌手還是音樂產業,有一支熱門單曲作品才能為你帶來巨大的獲利,『熱門單曲的重要性比專輯多太多了!』」

還在考量單曲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拘泥於「做專輯才是音樂人應該有的態度」嗎?就像 Lefsetz 說的,

做音樂是每時每刻不能停的,你的作品不應該等到發專輯那天才被人聽見。應該一直有作品產出,讓人聽到你,你也才能知道人們喜歡聽什麼。

如果你的某一首作品「中了」,那你就被這市場看中了!但如果發出來的作品,聽眾不喜歡,那就趕快回去再錄一首新的。

大眾不愛你的音樂,而你只坐在家裡抱怨都是「網路」盜版害你賺不到錢,那我跟你講,你還真的是被網路給「害」的--分享在網路上的歌曲太多了,但沒人聽你的,這不就表示你的歌很平庸嗎?

(資料來源:Variety, NYTimes;圖片來源:fabianopcampos, CC Licensed)

Source: techorange.com

隨機商業新聞

Micorso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