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ney +》 迪士尼、Marvel、彼思、星球大戰…  DualSense無線控制器為即將上市的遊戲帶來嶄新體驗   在《Hell Let Loose》裡體驗戰爭的殘酷現實   咩噗羊&功夫臘腸正式回歸「動物之鬪」!   《刺客教條:奧德賽》與《維京紀元》在「跨界故事」中擦出火花   『快打旋風V』公布新角色「蘿絲」更新日期!   【評測】能夠輕鬆駕馭的羽量級產品!高CP值無線電競滑鼠ASUS「ROG Keris Wireless」評測!   《原神》榮獲 PlayStation®Partner Awards 2021 日本及亞洲地區大獎!   開箱《Returnal》美術設計:首重遊戲性的使用者介面、「工業懷舊風」科技,以及玩家輔助功能等 

分歧時代來臨,矽谷工程師將像華爾街肥貓一樣令人憎恨

商業

《TO》導讀:還記得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造成大量舊時代產業的工作者失去了工作,而這次產業的轉變卻也讓新興科技「紡織業」的擁有者成為新一代富有階級,賺取超額利潤。

這就是我們現在面臨的境況,產業環境正在轉變。如同矽谷頂尖創投 Andreessen Horowitz 的共同創辦人 Marc Andreessen 所言:軟體公司將會「吞噬世界」,它正在蠶食我們,未來一切都需要跟軟體有關,忽視軟體的人將成為被遺棄的人。

這篇作者認為:在這樣的脈絡下,矽谷的工程師們將成為新一代的富人,他們必然會被仇視。

原文來自科技媒體《TechCrunch》,作者為專欄作家 Jon Evans,他同時也是作家、軟體工程師。他的作品有〈Night of Knives〉、〈Beasts Of New York〉等,許多都被翻譯成多種語言,並受《The Times》等媒體稱讚;在新聞報導方面,也為《讀者文摘》、《衛報》等多個大媒體撰文。本文以第一人稱編譯。

「那些工作不穩定的勞工只因為我們比較有錢,就厭惡我們這些科技圈的人,但事實上科技目前才剛開始在掠奪他們的工作和覬覦他們的家產而已。猜猜五年後,他們會怎麼看待我們?」

每個人都討厭我們(科技菁英)。

《經濟學人》雜誌預測:「科技菁英將會加入銀行家與石油大亨,一同成為全民仇視的對象。」《紐約時報》也附和道:「科技人才遭受全民責難,是遷怒,但也是罪有應得。」

  • 為何會有這波憎恨?

隨著軟體不斷吞噬著全球,假如你不在科技圈工作,或不是個富二代,你的人生很可能遭透了。不但失業率節節高升,許多失業的人甚至可能將不再抱持希望尋找新工作了

此外,美國的收入落差達到了自 1928 年以來的最高峰。根據《紐約時報》報導,在布魯克林的一個社區中,年收入的落差最高居然相差 76 倍!

  • 那就努力讀書,拿個好文憑、找個好工作啊!

抱歉,沒辦法。

就算擁有博士學位,也無法保證能找到好工作,甚至不見得能找到工作。學術圈的就業市場就像街頭幫派,菁英幹部沒幾個人能當上,不重要的小弟倒是滿坑滿谷。

此外,美國 2013 年的學生貸款總額已超過了 1 兆 2 千億美元。換句話說,升學對許多人來說就像是傾家蕩產去簽一張樂透彩券一樣:中了算你有福,沒中就等著倒大楣。

  • 那就一起投身科技產業啊!

抱歉,這也沒辦法,至少短期之內不可能。

不是所有人都能在短時間內成為熟練的工程師,但在這一行若不是個菁英,幾乎是找不到工作的。講白一點,電子工程很難,大部份的人根本就學不好。

因此,目前社會上不富有、也不在科技圈工作的人,未來恐怕幾乎都將成為不穩定勞工(Precariat)的一份子。

  • 社會已經開始分化,而且將會越來越嚴重

許多人擔心亞馬遜及富士康等血汗工廠待其員工不公,但未來這現象可能只會越來越惡化,甚至直接以機器人取代人類勞工。

新聞網站《Salon》的撰稿者之一 Andrew Leonard 寫道

「現代與工業革命時期兩者的科技革新,其最大不同之處在於,18 世紀的新科技為非技術性勞工帶來了許多工作機會,但今日機器人大軍卻漸漸搶走了非技術性勞工的工作。」

相信長期來看,科技所帶來的革新與改變對人類而言會是一件好事,但在目前轉型的階段,我們也只能愛莫能助了。

  • 大分歧時代(The Great Bifurcation)到來

我們的生活即將被一道巨大的鴻溝給一分為二,進入一個稱為「大分歧(The Great Bifurcation)」的時代。

在鴻溝的一側,是那些天生的富人、科技人才、石油大亨,以及金融鉅子。這 15% 的富有人口將會聚集在舊金山、曼哈頓、海邊及山間豪宅等精華地段,並且有很多錢可以四處旅遊、舉辦奢華派對、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並買下各種最先進的生化科技。

至於鴻溝的另一側,則充滿了只能靠臨時或約聘工作餬口的不穩定勞工,日復一日過著充滿憤怒、邊還債邊辛苦存錢的日子。

你現在覺得我們很討人厭嗎?等著看五到十年後,人們巴不得將我們生吞活剝的模樣吧。雖然我也不願意看到這樣的未來,但除非有人想到任何解決之道,否則這就是未來。

(資料來源:TechCrunch;圖片來源:David Blackwell, CC Licensed)

Source: techorange.com

隨機商業新聞

Addid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