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停止生產電腦的消息傳來,心情沉重。因為這是又一個傑出產品設計公司的潰敗-移動互聯網時代顛覆掉的第 n 個巨人。在新商業的三大規則面前,品質、工藝甚至努力都已不再是最最重要。
今天,Sony 公司宣布:「決定停止 PC 產品的設計及開發,將 PC 品牌 VAIO 業務出售給日本投資基金 JIP 。」Sony 表示,在全球 PC 產業劇變的多因素影響下,Sony 必須出售 PC 業務以集中發展手機、平板兩大移動產品線。
當年,剛參加工作的我,夢想擁有一台 VAIO,現在夫人用的還是經典的 10 吋彩色 VAIO 筆記本。一直以來,VAIO 以其強大的功能、優良的品質、時尚的設計享有盛譽。
13 年後,這個劃時代的傑出 PC 產品,代表著日本精密電子製造巔峰的龐大龐大業務,就這樣轟然倒下。
- Apple 移動互聯網的創造擊垮了 Sony 巨人
遙想 2007 年,無敵征服者 Steve Jobs 驕傲地說出:「今天,蘋果重新發明了手機。」
令大眾震撼的是,iPhone 令人驚豔的工藝設計,徹底拋棄鍵盤的觸摸螢幕及潛力驚人的應用商店模式。然而,讓手機徹底變成人類器官的延伸,才是蘋果真正的生態系統及規則。
iPhone 的誕生,不但一次秒殺史上所有手機,也帶領了產業真正進入了智能手機時代。更重要的是展開了移動互聯網的里程碑,接踵而至的 iPad 也橫掃全球,人們用 PC 的時間越來越少,用手機、平板的時間越來越長。
一個正快速失去客戶時間的產品,是必然要逐漸消失的。因此,PC 巨頭們舉步維艱;相反地,Apple、Samsung(佔據 Android 系統主流)及其模仿者攫取了超額利潤,成為移動時代的大贏家。
正是 Apple 開創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摧毀了 Sony!
這就是所謂的「降維攻擊」:Apple 擊敗了 Sony,但與 Sony 本身無關,因為 Apple 和 Sony 本來就在不同維度上,這就像是另一個傑出的產品公司卻黯然出售給微軟的 Nokia 一樣。
春節我在台灣旅行,在租金最昂貴的台北 101 裡,Sony 專櫃的位子是最好的,但顧客真的乏善可陳;然而蘋果專賣店 STUDIO A 卻一開幕就能造成熱潮。
商業就是這麼殘酷。
- 移動時代的三個新規則
我們來不及,也沒時間哀嘆昔日王者的輝煌,如果不低下頭迎接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衝擊,之後還會有許多大企業就如此應聲倒下,甚至直到倒下還會滿腔的不服:「我的產品這麼好,我這麼努力,為什麼死的是我?」
更高維度的世界有它的冷酷法則,移動互聯網時代正在重新定義傳統的商業規則,以下提出三個新規則:
1. 產品集中度更高
互聯網時代訊息更加透明、電子商務經營模式銷售更多(以顧客需要什麼因而生產什麼,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品牌與產品的行銷,此經營模式的比重增加)、新一代消費者價格承受力更高(傾向購買大企業的產品),這意味著馬太效應(也就是說,好的越來越好,壞的則每下愈況)更加明顯。現在,電腦、手機都已經殘酷上演;未來,平板電腦和穿戴式設備也一樣。
記住,沒有什麼小而美,只有贏家通吃。
2. 行銷與產品一樣重要
產能與訊息過剩,用戶對行銷轟炸已經變得疲乏。於是,誰能把物理體驗做到極致完美,才能在精神上將客戶變成產品的粉絲,才是贏的最大關鍵。你得讓用戶感受到產品的氣質、了解其價值觀,並且必須通過社交媒體參與到品牌持續的話題中,才能獲得真正的存在感。雖然最近互聯網思維被鄙視為炒作,但能否認小米起家的行銷力量嗎?
記住,產品好只能算是及格,行銷好才算優秀。
3. 轉型的最佳時機越來越短
互聯網時代,新產品與新服務的更迭速度非常驚人。一下子是雲端計算,一下子是 Big Data,一下子又是離線商務模式 O2O( Online to Office )。每一波浪潮都有加速的趨勢,傳統企業轉型的時間非常短,新企業竄紅的速度也很短。例如小米,才做了兩年多就是值超過 100 億美金;而相對地,大量傳統手機、媒體及零售公司正在倒下。
再見了,偉大的 VAIO。但 Sony 對品質的追求、工業設計中的地位,仍表示它是最好的公司之一,這十幾年,Sony 的戰線實在過長,賣掉電腦轉戰移動戰場是件好事。斷臂求生並不可怕,只要追求產品卓越的精神不死,只要快速適應新的商業規則,東山再起也必然指日可待。
「時代的列車自顧自地往前開,我們每個人都是自私愚蠢、微不足道和渺小的。」張愛玲的話總是如此苛薄而真實;而這就是經營企業和理解世界的不二法門。
我將鄭重的收藏最後的 VAIO,以此紀念這個最好的、也是最壞的時代。
延伸閱讀:
訊息來時會「頭皮發麻」! Sony 準備要做「智慧型假髮」?
Sony 的智慧型假髮很蠢?先別笑!人家可是在發展腦波儀技術!
HTC 廣告少了點故事:看 Apple、Sony、Samsung 如何傳遞情感與溫度
(資料來源:虎嗅網;圖片來源:虎嗅網, SYNETICS SK, CC Licensed)
Source: techoran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