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ney +》 迪士尼、Marvel、彼思、星球大戰…  好消息!功夫臘腸與咩噗羊即將回歸「動物之鬪」!   《MLB The Show 21》明日推出,上手秘訣先來助攻   「東京電玩展優惠」進駐PlayStation Store   在全新的《Ghostwire: Tokyo》預告片中面對未知   令人驚異的360Hz刷新率!MSI旗下新品牌的「Oculux NXG253R」電競螢幕即將在日本開賣!   The Last of Us Day 2021社群慶典   OlliOlliWorld:新的炙岩生物群落現已揭曉,已確認PS5採用120fps   《Moving Out: Movers in Paradise》DLC將於2月25日推出 

台灣一堆人搶搭 Big Data 列車,卻根本不管車子是否到的了目的地

商業

本文作者為臺大資訊工程系暨研究所、網路及多媒體研究所助理教授 洪士灝 博士,經同意後轉載自洪老師 Facebook。以下為轉載全文。

這篇「海量資料萬歲?請三思!」(http://pansci.tw/archives/42114)值得讀一下。我以下講的是相關的題外話。

Big Data 的重點在於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處理技術,但不是萬靈丹;正如同雲端運算的重點在於為大型資訊服務提出新的內部架構和運作管理機制,並非取代原有技術。

雖然把這些技術當成方法和工具,可以提高成功開發新應用的機會,但是這類當紅的高風險、高報酬的高科技業,最怕的進到就是那種短視、只會跟風、又缺乏實力的研發團隊,比人家晚半拍做出比人家差的東西

  • 軟體比硬體複雜許多,急於土法煉鋼做出來的軟體誰敢用?

台灣幾年前一些搞雲端的公司,把問題看得太容易了,投入的資源不夠,台灣本身的軟體人才也不足,卻想在短期間賺錢,所以起不來。

軟體工程的人才,不是短期間就訓練得出來的。先天上,軟體比硬體複雜許多,規格和測試都難很多,急於土法煉鋼的結果,做出來的軟體誰敢用?

現在很多人趕著搭 Big Data 的列車,彷彿學了幾門資料課就能做出了不起的應用。我們實驗室研究 Big Data 幾年,仍然在學習模式,不大敢說我們會做些什麼應用。

要知道,每個應用都有其獨特性,如果是玩真的,一定會不斷針對應用去優化,因此對於應用的特性必須瞭如指掌,除了 domain knowledge 之外,也要做好 workload characterization。拿 Google 做過的東西套在自己的應用上,不見得好,所以開發者應該先抱著「一次搞定一個應用」的態度,才能做好實務工作。

二十年前,我們在 U of Michigan 的一個平行處理實驗室裡面,七、八位 Ph.D. 學生,花了幾年的時間一起來想辦法搞定「一個應用」。

或許在台灣的產業、學術界眼中,扎扎實實作研發已漸漸成為天方夜譚,因為這個體系不只不鼓勵,反而處罰扎實作事的人。多年來短視近利、只看到數字的作法,搞得大家成天疲於奔命,很多時候,不是設法賺一些蠅頭小利,就是用花拳繡腿唬人,但是真正知道要跑去哪裡的人好像不多。似乎每個人在跟在某個人後面跑的同時,還不斷在問:「明天要跑去哪裡?」

你知道你自己明天要跑去哪裡嗎?要問自己還是問別人?

延伸閱讀:

你可以在色情行業裡,挖到了什麼驚人的「秘密大數據」?

(圖片來源:infocux Technologies, CC Licensed)

Source: techorange.com

隨機商業新聞

NordVP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