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電影《頭號玩家》中的一句臺詞,卻也是如今最貼合元宇宙的設想。
自今年3月10日Roblox將元宇宙寫入招股書以來,不過9個月的時間,元宇宙逐漸衍生出了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Meta(原Facebook)、位元組跳動、騰訊、百度等國內外巨頭們競相入局,意欲在“唯一限制你的是你自己的想像力”的元宇宙盛宴中分得一杯羹。
然而,首先需要認清的現實是,即使一批“元宇宙概念股”大漲、元宇宙的幾大支撐技術飛速發展走向成熟,但如今元宇宙仍未在真正意義上落地。那麼現階段市場對元宇宙的探索到了一個怎樣的階段?哪些新玩家開始參與其中?未來又有哪些領域才能跟上跟上元宇宙帶來的行業紅利?
孕化四維空間,元宇宙以“上帝視角”解決三維問題
讓我們來設想兩個場景:
你有很多的朋友,從前時不時就會在酒吧、咖啡店、奶茶店或者是劇本殺店聚會,但因為突如其來的公共衛生危機,你和你的朋友都被居家隔離,出一趟遠門回來還要在酒店隔離14天,雙方交流感情的管道只剩下了電話、微信和一些手遊,因為資訊的不對稱雙方有空的時間還常常錯開。
朋友之間的感情日益淡薄外,因為衛生危機被迫在家線上辦公也頗為不便,一方面,沒有公司制度的壓制,很多的“打工人”放飛自我,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另一方面,語音交流不同於面對面交流,打斷、信號不好等現象時有發生,工作效率也大大降低。
後疫情時代,考慮到全球疫情反復的現狀,上述的這些場景在未來可能成為全世界的常態。
元宇宙的出現卻給了陷入怪圈的行業一絲希望,基於這樣的背景,目前元宇宙主要衍生出兩種產業方向,一個走純虛擬構建,一個走現實映射。
前者是以Roblox為代表的“遊戲派”,它們通過構建虛擬身份、VR沉浸感、場景多元化、經濟系統,在遊戲中建立元宇宙的文明;後者則是像Meta這種“辦公派”,通過研發辦公場景定制、日曆提醒、會議記錄等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和互動頻率,追求讓“打工人”可以更身臨其境的遠端協作。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的原本的“遊戲派”與“辦公派”中都開始逐漸偏向現實映射,比如,2004年Roblox主打遊戲,依靠遊戲這一錨定領域,後來慢慢的延伸出包括社交網路、媒體公司在內的更多的身份;說唱歌手Travis Scott也成功在《堡壘之夜》遊戲中舉辦虛擬演唱會,吸引全球1200萬名玩家同時線上觀看。
工具企業魯大師近期也公佈了其在元宇宙領域的一些佈局,魯大師正在打造的元宇宙,是與現實世界有著緊密聯繫的,尤其是在社交層面,可以看出它應該也是第二種產業路線的擁躉。
眾所周知,當前世界是三維空間,點、線、面、體分別是零維、一維、二維、三維空間的代表。對走第二種產業路線的玩家而言,元宇宙就是一顆可以孕化出四維空間的種子。與四維空間相比,三維空間就好像是兒童手裡的玻璃珠,當人們可以初窺四維空間的奧秘,很多原本現實世界的難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玩家們各顯神通發力細分場景,欲做元宇宙時代的“水和空氣”
今年以來,“元宇宙概念股”持續上揚、六大支撐技術越來越成熟,但必須要承認的是,元宇宙距離真正落地還有一段不短的距離,而《頭號玩家》、《失控玩家》則是目前公認的、世界觀比較貼近元宇宙的電影。
看過這兩個電影的人可以發現,在它們繪製的世界裡,有很多來自于現實世界場景的映射,比如《頭號玩家》中最開始介紹“綠洲”時出現的“賭場星球”、令男女主感情昇華的舞會、《失控玩家》男主工作的銀行、要卡布奇諾的咖啡館。
不管是在現實世界還是上述的兩個“元宇宙向”的電影裡,城市都是這些小的細分場景構成,在元宇宙裡,這些元素就像是“水和空氣”,雖然無色無味但不可或缺。在搶佔“元宇宙高地”的玩家中,已有一部分公司開始從自己的主業出發,開始佈局這些細分場景。
作為人工智慧技術的先行者,英偉達的Omniverse Avatar有助於元宇宙虛擬身份構建,運用自然語言處理、角色動畫及即時光線追蹤追蹤技術等,補充數位世界人物建模能力,這主要得益於其在機器學習、圖形處理、語音及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上的積累。
近期的Ignite大會上,微軟宣佈推出Dynamics 365 Connected Spaces,它可以允許用戶造訪虛擬重現的現實商店與場景,比如病房、工廠。當然,這和微軟在Azure 雲、Dynamic365、Windows Holographic等核心技術上的優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騰訊能成為較早做到 Avatar(虛擬化身)的國內應用,和它是中國最大的社交平臺分不開,根據MessengerPeople資料顯示,微信在全球通訊APP的排名躋身前五,憑藉著龐大的社交流量,騰訊在國內社交、遊戲、企業服務等領域都創下了不少的好成績。
在測評領域極具話語權的魯大師也在從細分場景入手,比如創建一個酒吧、咖啡館,供人們聚會、社交;或者是在辦公領域營造一個可以面對面溝通的場景,每個人都有虛擬形象和相應的手勢、動作,聲音的大小也會因距離遠近的不同有區分,溝通更高效。
在“螳螂觀察”看來,從用戶上來看,魯大師擁有龐大且年輕的用戶群,如果說對電腦和網路技術有狂熱興趣並投入大量時間鑽研的“極客”可能成為元宇宙的第一批“原住民”,那麼擁有更多的年輕人的公司就掌握了元宇宙內容生產和進化的優良土壤。
從技術上來看,魯大師不僅在軟硬體領域有了技術的積累,而且還與元宇宙底層的基礎設施公司NVIDIA、Intel及各類硬體廠商等有長期合作關係。
在內容領域,魯大師也是“工具軟體裡比較懂遊戲的公司”。截止2020年,公司平臺累計上線的遊戲超過250款,遊戲業務營收同比增長47%,占總收入的31%;而今年上半年遊戲業務收入占比進一步提到38%,守住了元宇宙的“遊戲入口”。
Facebook Connect大會上,Meta(原Facebook)預計明年發佈VR頭顯Project Cambria,它能夠讓虛擬分身與元宇宙中的其他用戶保持自然的眼神交流,準確地反映佩戴者的面部表情、擁有全彩色混合現實能力。這得益於Meta這幾年收購VR設備廠商Oculus VR,持續研發高端VR/AR產品。
即使如此,關於元宇宙,仍然存在著一些不太和諧的聲音。
換上場景甲板,元宇宙“忒修斯號”更好揚帆?
每當出現一個新事物、一種新概念,有人支持就會有人反對,對元宇宙亦是如此。
在反對的意見裡,多數人持有的一個觀點在於代入“缸中之腦”、“思維永生”,以至於放大了元宇宙的成癮性,就像是著名科幻作家、“中國第一位元宇宙架構師”劉慈欣所說:“人類的未來,要麼是走向星際文明,要麼就是常年沉迷在VR的虛擬世界中。如果人類在走向太空文明以前就實現了高度逼真的VR世界,這將是一場災難。”
元宇宙是否真的等同於極具誘惑、高度致幻的“精神鴉片”,“螳螂觀察”認為這個觀點或許有一些片面。
讓“反對者”們認為會令人們沉浸在虛擬世界固步自封的“元宇宙”,僅僅只是元宇宙衍生出來的方向之一,更多的只停留在純虛擬構建的層面。
更何況,在元宇宙還沒有真正落地的當下,令人上癮的事物也不少,比如遊戲、釣魚等,但凡是都有兩面性,僅從上述的這個觀點就去否定元宇宙的全部潛力,未免有些“因噎廢食”。
就像走現實映射的玩家,聚焦社交的,可以構建一個個區別于傳統的線上場景,因疫情、畢業、工作分隔兩地的朋友和家人就可以面對面交流感情;聚焦辦公的,通過打磨交互、人工智慧、網路與計算等技術,改變原本“打斷”、“信號不好”等情況,讓工作更高效。
兩千年前,古希臘哲學家普魯塔克曾提出一個著名悖論:如果忒修斯號船上的木頭被逐漸替換,當所有木頭全部更換後,那麼這艘船還是原來的忒修斯號嗎?
拋開純虛擬構建,聚焦現實映射這個層面,在“元宇宙號”大船航行的過程中,區塊鏈技術、交互技術、人工智慧技術、物聯網技術、網路及運算技術、電子遊戲技術等六大技術的反覆運算,就像是在給這艘船換木板。
當全部換成更堅固、花紋更漂亮的木板後,一艘全新的元宇宙版“忒修斯號”也就誕生了,魯大師、騰訊、微軟、穀歌這類公司就像是“造船師”,他們以現實映射為起點揚帆起航,帶領船上的用戶駛向一個更便捷、高效的新世界。
文|螳螂觀察(TanglangFin)
作者| 青月
Copyright 2021 亞太商訊. All rights reserved. www.acnnewswi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