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世界蕭泓:疫情將會激發電競行業新增長   PlayStation 5亞洲線上特別節目圓滿成功   《薩爾達無雙 災厄啟示錄》實玩影片首度公開!還有第2彈預告片!   瑪利歐35週年《超級瑪利歐創作家2》競賽模式Hack’n time attack即將開跑!還有機會獲得瑪利歐獎牌!   《薩爾達無雙 災厄啟示錄》第3彈影片公開!伯庫林與隱藏克洛格登場!   PlayStation 5主機設計解禁 兩款備配任你選擇   新世代曙光乍現:PS5即將到來   LOGITECH G733 LIGHTSPEED 無線遊戲耳機,多彩登場! 

穿戴式科技才紅了一年,就喧賓奪主成為 CES 展的焦點了!

《TO》編按:

大概從 2012 年底,Google Glass 的消息逐漸露出,各家媒體、評論家熱議這個讓人能看見不同世界的眼鏡,把焦點從智慧型手機上面轉移到所謂的「穿戴式科技」,不過在當時,我們甚至連「Wearable Computing」該怎麼翻都不知道。

然而在短短一年間,穿戴式科技大放異彩。原先是筆電、手機戰場的 CES 大展,今年卻被穿戴式科技佔領。穿戴式科技的走勢甚至比智慧型手機當時還紅,有這麼強的走勢,究竟它有沒有可能打敗智慧型手機現有的市場規模?

網路女王 Mary Meeker 相信,在個人電腦、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等浪潮之後,穿戴式裝置有機會成為洶湧的長江後浪。

穿戴式科技裝置的歷史其實比大部分人想像的還長久,美國國防研究機構(DARPA)20 年前就開始研究如何在國防上運用穿戴式裝置;5 年前,穿戴式智慧人體輔具開始發展,其主要用途為輔助人類機能障礙。

接著才是 3 年前智慧型手機普及後,各式智慧型手錶逐一問世,引起科技界的關注。

雖說穿戴式裝置歷史並不短,但一直到 Sony、Samsung、Google 等推出穿戴式裝置後,其發展契機才正式到來。

為何穿戴式裝置一直到近年才異軍突起?

箇中主因乃是大環境的條件改變了。由於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前導鋪路,所以許多行動電子裝置相關技術逐漸成熟、成本也降低不少,而大眾對於智慧型裝置接受度也廣為提升,加上搭配使用的軟體與雲端科技到位,一切水到渠成。

不過,穿戴式裝置該如何發展,才能登上 Mary Meeker 所說的霸主地位呢?探討此問題前,我們必須先進一步認識穿戴式裝置。

目前而言,穿戴式裝置可再分為兩類,請參考下圖:

(A) 穿戴化的智慧裝置,例如 Google Glass、Glaxy Gear

現今廣受大眾討論的是穿戴化的智慧裝置,指的是把智慧行動裝置的功能移植到可穿戴的裝置上。智慧行動裝置包括平板電腦與智慧型手機,而可穿戴的裝置有很多,但目前看來最廣為運用的是眼鏡與手錶。

比如說 Google Glass 就是想把智慧型手機的功能搬到我們穿戴的裝置上,抑或是如 GALAXY GearSmarty Ring 為簡化的智慧行動裝置,讓用戶執行簡單指令或更新資訊時,不需拿出笨重(相較於手錶與戒指)的手機。

(B) 智慧化的穿戴裝置,例如人類機能輔具

智慧化的穿戴裝置的常見用途是輔助人類機能障礙,諸如降低盲人視覺障礙,或是讓肢障人士獨立行走等等。

另外,輔助運動員的穿戴式裝置也可歸於此類。像是曾經是游泳選手的 Dan Eisenhardt,現為 Recon Instruments 公司的創辦人之一,他瞭解 1500 公尺游泳競賽是場耐力賽,其致勝關鍵就是配力(pacing):運動員得在前半階段用較平常的速度競賽,後半段才加速衝刺;前半段耗費過多力氣將後繼無力,前半段游太慢也會落後太多。

然而,游泳選手競賽時無法得悉自身速度與配力,只能靠練習時累積而來的直覺判斷。於是 Eisenhardt 曾經想過製造智慧型泳鏡,讓游泳選手可以在水中獲得數據,既能提升成績,也能降低賽時心中憂慮。

此概念正是把智慧化的穿戴裝置之例 -- 從功能單純的泳鏡出發,加上特定活動所需之功能,藉以協助人類活動;不過礙於市場過小等原因,Eisenhardt 尚未推出此產品。

分析比較之下,智慧化的穿戴裝置 (B) 服務的客群較小、功能具體而明確。例如視障人士需要視覺輔助,所以研發出輔助視覺之裝置;游泳選手比賽時需要相關數據,所以研發智慧泳鏡。

穿戴化的智慧裝置 (A) 的客群及功能則廣泛許多,普羅大眾都可能想要購買此類裝置,以便在不同時間地點收發 e-mail、瀏覽社群網站、吸收最新資訊等等。

基本上,智慧化的穿戴裝置 (B) 並不會引爆購買熱潮,因為其為較小眾的產品,產品特色也非常明確;所以,這裡主要談論的是穿戴化的智慧裝置 (A) 該如何找到定位,一鳴驚人。

穿戴化的智慧裝置 (A) 目前只淪為智慧型手機及平板的替代品,且功能往往較少,僅存的優勢大概是較輕便、開車及雙手持物時仍可操作使用、以及操作簡單功能時不需掏出手機及平板。

消費者不禁問:「我已經有 iPhone 跟 iPad 啦,還要個類似功能的眼鏡跟手錶幹嘛?」至於其輕便優勢,也讓不少網友挖苦表示,掏個手機有這麼麻煩嗎?只為此原因也要花錢購入智慧型眼鏡或手錶嗎?

天下雜誌也曾以〈穿戴式行動裝置,到底能幫我們做些什麼?〉探討穿戴式裝置的意義與定位,其中提及麻省理工學院《MIT Techonology Review 》的觀點,值得我們思考:

「請暫時把裝置外觀、未來性等討論放在一旁,不妨先回到一個基本命題:穿戴裝置到底能幫我們做些什麼?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先把焦點放在穿戴裝置所搭載的應用程式(App)上。」

從穿戴式裝置發想的應用程式才能讓穿戴式裝置發光發熱,擺脫智慧型手機的影子。

例如 FaceRec 就是很特別的應用程式,可以辨識對話者臉部,即時蒐集對方姓名、職業、或是其他個人資料。撇開隱私權爭議不談,它的確是專屬智慧型眼鏡的應用程式,畢竟,用戶若想調查對方資料,總不能逢人就用手機鏡頭掃瞄對方,還直盯著螢幕閱讀其個人資訊吧!FaceRec 正是此類應用程式的絕佳例子之一。

當穿戴式裝置的應用程式愈漸豐富後,很可能會發展出特殊的應用程式,讓穿戴化智慧裝置 (A) 與智慧化穿戴裝置 (B) 與的分野逐漸模糊。

例如,屬於 (B) 類的智慧泳鏡會發展出 (A) 的功能,讓專業選手在水中練習時得以收取教練的指導,或是讓業餘游泳愛好者在運動時也與世界保持聯繫;而屬於 (A) 類的智慧型手錶也可以設計成防水裝置,再加上測速應用程式之後,就可以在游泳選手過快或過慢時打出相應的震動訊號,選手便知該如何配速,而平常生活時,該手錶便如同一般 (A) 類裝置,提供各式娛樂及社群等等服務。

穿戴式裝置的發展方興未艾,若想充分理解穿戴式裝置,則除認識以上所提之相關概念與分類外,必定要持續不斷地吸收相關新知;因為穿戴式裝置還在摸索其定位,其定義與作用都將日新月異,別錯過穿戴式裝置的蛻變過程啊!

2014 CES 大預測:別管 Google Glass 了,穿戴式科技大舉入侵健康照護和健身領域!

10 款最新奇穿戴式電腦裝置,準備當個生化人了 LOL

Sony 的智慧型假髮很蠢?先別笑!人家可是在發展腦波儀技術

(資料來源:WIRED聯合理財網天下雜誌;圖片來源:Keoni Cabral, CC Licensed)

Source: techorange.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