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一向走在媒體網路化尖端的《紐約時報》宣布取消社群媒體編輯一職,而該職務負責人,也就是負責在 Twitter、Facebook 上與讀者互動的編輯珍妮佛‧普雷絲頓 (Jennifer Preston) 在 Twitter 上宣布時,卻說這是個「好消息」,為什麼是好消息呢?因為他將把在經營社群媒體編輯的經驗帶回《紐約時報》編輯部,將《紐約時報》內容〝社群化〞再重新出發。
看到這兒,就讓我回想起這一年來看過幾個傳統產業或是民生消費品公司的網路職缺,幾乎清一色都是要求要有經營社群的經驗,或者直說這個職務就是負責經營社群,甚至還細分到專門管理 Viral Marketing 或是 Facebook 粉絲團的職缺,我想這是稍微大規模組織的慣性,異動組織不易,最方便就是創造新的職缺、或是直接交給行銷人員外包給網路行銷公司。
只是,經營社群有個重要的關鍵是時效性,特別是產品、行銷、客服分別發生的時間點已經被大幅壓縮到幾乎在同時間發生時,如何要求單一人力以多工方式(要懂產品、會行銷用語、還要兼著當客服)去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何況組織越大,跨部門溝通的時間與人力成本都高,如果此單一人力又只隸屬於行銷部門,又如何有效率地整合各部門作戰呢?
說到這兒,《紐約時報》對於組織的調整是值得參考的作法,給最重要的產品內容部門一段學習的時間,確認方向與目標後回頭調整產品,最好還能與行銷和客服一起跨部門同時協作,雖然組織內還是會有許多不可抗的因素,但至少確定跨出的這一大步,方向是正確的,因為所有部門都需要了解如何經營社群才是重點。
(消息來源:Mr.Jamie )
Go to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