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共產黨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決定》),對國家和香港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上周五,行政長官主持了研習會,與主要及高級官員一起認真學習貫徹三中全會的精神,我亦在會上分享了我對全會精神的領會,以及就未來工作中貫徹落實全會精神提出了一些思路。
《決定》中有一段明確提到香港戰略定位的部分,概括來說就是圍繞「三個中心、一個高地」,這是我們未來必須做好的文章。
「三個中心」:《決定》提到,「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擁有既深且闊的金融市場、匯聚世界級的國際金融機構和人才。未來如何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我認為是更深、更廣、更聚焦的交互發展:市場交投要更有深度;金融產品及其發揮的作用要更寬廣;籌融資的服務要更能滿足企業的需求;我們也要與不同地域有更多的交流互動,拓闊資金來源。香港有著「一國兩制」下「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優勢,金融市場既聯通內地、也連接世界,能為國家在深化金融改革過程中繼續發揮「試驗田」、「防火牆」角色,助力國家推動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
我們更要充分發揮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角色,未來透過加強離岸人民幣流動性、增加產品和風險管理工具、完善基礎設施、開拓新市場等方面,助力穩慎扎實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航運中心發展方面,智慧航運、綠色航運和航運相關的專業服務,都是我們重點着力的方向。政府於去年十二月公布《海運及港口發展策略行動綱領》,制定十大策略和三十二項具體行動措施,以支持香港海運及港口業的持續發展,特別是加快香港高增值航運服務集群的發展,提升業界的長遠競爭力。我們過去幾年推出一系列推動航運業發展的稅務優惠措施,今年將展開進一步優化的研究。我們也會研究如何進一步推動相關制度的優化和創新,以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
貿易中心發展方面,我們提出了將香港建構為「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由供應鏈管理、貿易融資到專業服務諮詢,一站式全力支援「走出去」的內地企業在海外的產能和供應鏈布局,幫助它們在複雜的地緣政治下,更深度參與全球的產業分工和合作。特別是越來越多內地企業尋求國際化發展,在海外增設生產線以更好服務全球市場,這當中將衍生更多新的貿易服務需求,為香港帶來更大的機遇。
這三個中心有著各自的重點,卻又是相互支持的。發展金融,就是要服務實體經濟,包括創科、貿易和航運等環節。相向而行的是,更蓬勃的高端航運服務,以及高增值的貿易服務,也將刺激對金融產品的需求。與此同時,我們正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吸引優質的海內外企業來港設立區域以至是國際總部,更好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的蓬勃發展,更好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以及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機遇。
一個高地:《決定》提到,「支持香港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香港是世界上唯一擁有五所世界百強大學的城市,國際學校有五十多家;中西文化薈萃、社會多元包容、治安良好、簡單低稅制,也有優質的生活環境,對海內外人才有相當大的吸引力。特區政府正在全力招攬人才,推出了「高才通」等一系列措施便利人才來港工作,而大力招商引資會帶來更多高增值職位,將有助我們把人才留住、用好。自2022年底以來,各項人才計劃合共已收到逾34萬份申請,21萬份獲批,逾14萬申請人已抵港。回望過去,香港金融業的蓬勃發展,吸引了大量金融人才匯聚,可以說,暢旺的產業和活躍的產業生態,是匯聚高端人才的關鍵要素;而高端人才匯聚,也促進了產業的發展和創新,兩者形成良性循環。只要我們目標堅定,思路清晰,繼續完善便利人才發展的政策和生活配套,必定能吸引更多國際高端人才,與本地人才攜手為香港高質量發展賦能,為國家新質生產力發展作貢獻。
總括而言,三中全會以「中國式現代化」作為發展的總綱領,全方位論述了進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總體要求,特別指出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支持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過程中,要堅定信心和決心,因地制宜地健全相關的體制和機制。在國家制度型的進一步開放、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我們必須更深刻思考如何貫徹國家給香港的定位,如何抓緊機遇,以積極主動、勇於擔當的態度,融入國家發展新格局,在貢獻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中,實現自身更快更好的發展。國際政經環境複雜多變,香港的發展難免會遇到困難和挑戰,但與不少其他地區相比,香港始終優勢獨特、條件優越,在「一國兩制」這最大優勢下,只要我們因應不斷變化的內外環境,思變、求變,凝心聚力,奮發進取,香港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2024年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