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年時,Sierra 是科技業裡的名女人,在 Sun Microsystems 教 Java 程式語言,她寫的程式設計書在 Amazon 書店排行榜名列前茅,她的部落格是 Technorati 前一百強,專門討論程式設計議題,但偶爾她的論點會被認為稍具爭議性。這樣一個女人,誰會想要她的命?
同年三月,一群訪客讓原本單純的部落格開始蒙塵,他們在她的部落格裡留下死亡和強暴的威脅,她開始不安,但仍試圖處理這些「評論」,直到知名駭客 Andrew “weev” Auernheimer 將她家的住址公開,並訛傳她受家暴及過去曾當過妓女的謠言,網路上有人嗆聲說要到她住的地方殺害她,她不得不逃跑,放棄了書的合約、演講,甚至得逃離自己的家。
- 網路自由的下場,就是無止盡的霸凌?
今天大家非常習慣於網路的自由與快速,然而從另外一個角度切入,網路的自由和方便造成的結果是:各種騷擾更加頻繁且更加「有效」。輕則收到騷擾訊息,重則過去的不雅照被公佈在社群網站上,更慘的是「被製造」不雅照。
過去即使和人結仇,現實中要報復他人總是比較困難;而如今網路發達,男女朋友分手就動輒 PO 裸照的事件層出不窮,使得網路成為傷人的利器、復仇的工具,而其中,又以女性受害者為大宗。
馬里蘭大學法律系教授 Danielle Citron 在她的新書《Hatred 3.0》中寫道:美國國家暴力侵害婦女調查報告 (US National Violence Against Women Survey ) 顯示,60% 的網受騷擾受害者為女性;而根據 Working to Halt Online Abuse 這個組織所做的調查,在網路騷擾的 3787 個樣本中,女性佔了 72.5%。
「事情會越來越糟,因為科技跟著我們到任何地方」Citron 說,「而網路騷擾是一件簡單、方便但能有效傷害人的方法。」
在報復網站 myex.com 裡,每天有超過一千張的裸照上傳,每一帖貼文中都包含被害者的圖片、年齡、居住城市,The Verge 聯絡了數個被放在類似網站上的女孩,雖然她們都拒絕露面,但承認這些照片是被前男友或愛人 PO 上去的。經營非營利組織,致力於終結報復色情的 Jacobs 形容,這些報復網站是摧毀名聲與人際關係的殺手。
- 但即使網路上的性別騷擾已經如此明顯,改革的腳步卻仍非常緩慢
改革的腳步有多慢呢?首先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大型社群網站 Twitter 和 Facebook 幾乎沒有對防止性別騷擾提供幫助。女性主義者,同時也致力於提倡網路科技業性別友善的 Valerie Aurora 更表示,Twitter 讓網路受害者難以向他人求助,因為「唯一知道騷擾發生的人只有被騷擾的目標而已」。
Twitter 本身雖矢言要改善這種現象,但具體成效微乎其微。不過部落客 Robert Scoble 認為,將責任歸咎到 Twitter 身上是不正確的:「在每天 5 億則的 Tweets 裡,大部分都是正面、有益於人們聯繫感情的,但我不認為其中不會出現一些令人不愉快的渾蛋。」
上面提到的 Jacobs 之所以開始經營終結報復色情的組織,就是因為她的裸照曾被前男友散布在網路上。可當她要求那些網站 (例如 myex.com) 將這些不雅照撤下時,卻遭到了網站管理者的拒絕,原因是他們原本就沒有讓他人更換照片的政策。而當她求助於警察時,警察卻說因為那些照片是她給前男友的,即使他已經獲罪了,但警察仍沒有權力將照片從網路上移除。
人人都知道 Jacobs 是受害者,照片不是她 PO 的,照片也是她過去「一時不察」給出去的,Jacobs 希望她的不雅照消失,以現在的網路環境而言,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 解決網路騷擾,只能靠「網路素養」?
知道現實面的救濟之路難走,於是有人提出根本解決之道在所謂的「網路素養」,然而這種訴諸於道德的解決方法毋寧是最困難的方法之一。這體現在最近知名駭客 Weev 因為洩漏個人資料而被判刑的爭議裡 (Weev 也就是文章開頭提到 Sierra 事件裡的網路不實言論散布者,但他獲罪不是因為散布 Sierra 的不實言論),其辯護律師提到一句很經典的話:「做一個渾蛋並不犯法 (It's not illegal to be a asshole)」。因此當 Sierra 要 Weev 為她受到的傷害負責時,法律基本上並不會對 Weev 加重判決。
網路自由有所得必有所失,但由於網路自由的受害者相對僅僅是所有網路使用者裡的極少數,所以在大多數人仍只感受到網路自由益處的時候 (連結、快速、便利),網路受害毋寧是個隱性的議題。
雖然我們知道目前各種論述、利弊都處於仍在討論的階段,健康的網路文化也不是一蹴可幾,可是這不該成為我們漠視網路騷擾的理由,改善環境,需要大家的努力。
(資料來源:The Verge;圖片來源: ° o O °o O ° ° o °, CC Licensed)
Source: techoran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