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可以有幾種可能?這次「創。人物」請到的 5 位講者,都是不甘於現狀、努力發掘自身潛能,並且在領域中發光發熱的最佳代表。他們勇於跨出舒適圈、嘗試各種極限、面對困難無所畏懼。
想要讓自己的人生更不一樣嗎?快一起來品嚐他們的故事!
創。人物是專為學生所舉辦的創業、競賽、職場工作的交流分享會。
- 不甘於傳統樣板的另一種人生 -- 創業講者:BIOS Monthly 執行長 白尊宇
自稱為「不務正業的法律人」,白尊宇畢業於台大法研所、當過多年補習班老師。他認為,自己不喜歡固定死板的辦公室生活,「但好像該做些事情」。他察覺到,其實身邊有許多有才的設計師、攝影師,早在學生時代就開始接案,因此靈光一現,在三年前一頭栽進了一個與所學截然不同的領域 -- 成立了 BIOS Monthly ,一份專注於飲食、設計、休閒旅遊、藝文等主題的線上雜誌。
「BIOS」 是希臘文,詞意跟「人」有關,因此 BIOS Monthly 的內容涵括了與人相關的所有事物:你吃什麼、去哪裡旅行、你家應該要佈置成什麼樣子。
白尊宇坦言:「這個網站目前都還是不賺錢的!」但他認為,許多創業者都喜歡說他們做了多萬全的準備才創業;但事實,上許多創業都是建立在意外上。他們在網站運作一年多之後,想到了另外一個可行的運作模式:文創人才庫。
他發現台灣雖然有許多很棒的文創工作者,但他們都無法擁有好的工作保障與機會。因此白尊宇以優質的內容平台,發掘、延攬有才的文創工作者,透過文創經紀的模式橋接產業需求與人才,從企劃、人才經紀到公關發表,都是他們的專業範圍。
例如海尼根派對、新光三越時裝秀的活動策展,都曾透過 BIOS Monthly 接洽相關的設計師與工作者。
雖然網站不賺錢,但卻是一個很好的「吸引人才」工具,能夠發掘到更多的優質工作者。白尊宇認為,透過合理價碼的談判、精緻的專業分工以及跨界合作,能夠大幅提昇臺灣文創產業的層次,也能讓更多人認識何謂藝術與創意!
- 專心做自己,追求專屬於自己的榮耀 -- 業界講者:凌群電腦系統工程師 連恕緯
現在就職於凌群電腦的連恕緯,雖然才 28 歲,但人生經驗非常的充實多元。國小六年級的時候就被送至日本留學,從一句日文都不會說、到參與日本當地學校的足球隊、並且取得日本永住居留證,他在日本學到了如何獨立自主。高中時第一次碰觸了電腦的世界,也因為要賺取大學學費而工作了一年,在 2007 年回台灣就讀大學。
在大學期間,連恕緯參與了宏碁的數位宅修實習,開啟了技術能力與人脈的累積。之後也參與了微軟的實習計畫,在實習期間,他與許多優秀的學生一起執行專案,獲得了許多非常寶貴美好的經驗。
微軟的專案結束後,他決定要爭取「華碩校園 CEO 」的實習機會,本來認為以自己的經歷一定穩穩拿到實習的 offer ,但最後竟然沒有被錄取。
經過挫敗與低潮的沈澱後,他重新思考。其實這次失敗的經驗給了他一個重要的教訓 -- 之前的成功經驗讓他過於「傲氣」,讓他看不清楚自己實際的能力、忽略了競爭對手的強度,而導致在面試時馬失前蹄。
連恕緯給新鮮人建議:「人脈、心態、成長、經驗」,隨時主動去體驗不同的東西、體驗失敗,並且堅信自己鎖定的目標,勇敢做自己,努力爭取屬於自己內心的榮耀!
- 勇敢做唯一的自己 -- 實習講者:福特六和汽車、馬自達行銷部 周昱昇
目前就讀於台大商研所二年級的周昱昇,比賽與實習經驗都非常豐富, 曾經參加第九屆 ATCC 並且拿到全國冠軍、 L'OREAL 行銷大賽全國前七,並曾擔任康和證券、東洋藥品、華碩電腦、福特汽車實習生。
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時,當時就讀於政大商學院的周昱昇投了多份實習履歷、卻一份都沒有上。但他認為,挫折是人生最好的禮物,他開始學會檢視自己的不足,不斷的充實自己。
以投履歷為例,周昱昇認為學生如果有鎖定某家公司或產業,可以先到徵才的頁面了解該公司的招募條件,例如課外活動表現、領導能力、溝通協調能力,或是社團、比賽與志工經驗;另外也要了解自己的競爭對手,有可能是你的同學、也有可能是從國外回來的 MBA, 知己知彼,就能更有方向地充實自己。
「有很多事情,是你不做、永遠不知道自己辦的到。」周昱昇提到,他在大一、大二的時候根本不敢上台說話,一上台就會全身發抖。但他知道自己要「踏出舒適圈」,多年的自我鞭策之下,他在 ATCC 全國總決賽時跟台下數百人發表成果、在福特實習時也在企業高層前挑戰了全新的簡報方式。
「請大家今天回去後,關起房門來,不要管你的家人和朋友說什麼,先想想看你到底想要一個什麼樣的人生?因為如果你只是隨波逐流,就永遠沒辦法擁有你真正想要的東西。」朋友們,一起聆聽自己最深層的聲音,然後訂定目標往前邁進吧!
- 世界所有的重要事都很麻煩,但值得做 -- 競賽講者:金穗獎入圍 黃柏蒼
黃柏蒼曾經是一個職業軍人,但一場當時震驚社會的事件 -- 華航 525 空難,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他從這次的事件中,理解了生活的渺小與脆弱,也發現了自己其實也有「感性」的一面,覺得自己不再適合較為理性、硬梆梆的軍旅生活。因此他從一個修發電機的工科男,在沒有補習的情況之下順利考上遊戲開發科系。
重返學校之後,他接連遇到了幾個問題:例如無法自在的跟女性同學相處(當兵都是男性居多)、年紀比其他同學來得大(溝通和話題有所出入)、開始沒有固定收入。
而跨領域的嘗試也讓他曾經飽受壓力,身為設計系的學生必須持續參與比賽、產出作品,但黃柏蒼形容:「那時候真的是每戰必敗!」比賽沒得獎、技術也沒有大幅的突破。
在 25 歲的時候,黃柏蒼參與了一場長達一年的比賽 -- 經濟部工業設計局的 4C 數位創作競賽 的動畫劇本組,將一份課堂作業延伸成參加比賽的作品。雖然他自己原本的構想不被組員們所採納,但他仍然尊重多數人的意見、與組員們犧牲了寒暑假、努力擴充企劃內容,最後不負眾望得了銅牌。
但在比賽之後,他發現其實自己真正喜歡的是「動畫後面的故事」,因此決定轉學至藝術設計系,並且再單槍匹馬參與了一次經濟部的比賽,創作了一部自己真正認同的作品,在人力、時間吃緊的情況下,仍榮獲了該屆的廠商贊助獎。
最後,黃柏蒼分享了宮崎駿的名言:「世界重要事都很麻煩,但值得做!」如果因為害怕麻煩、害怕改變而放棄追求更好的人生,就有可能會錯過本該屬於你的美好風景。
- 國際會議不再這麼遙遠 -- 學生領袖:師大模聯前社長 Roverzon
你參加過「國際會議」嗎?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國際會議就是一群西裝筆挺的外交官,走進富麗堂皇的議場、高談闊論各項國際議題。其實,現在許多大學生也開始熱衷於一個傚仿正式國際會議的活動 --「模擬聯合國」,每位參與者會扮演某國外交官的角色,並且以該國的立場、態度,針對某個議題進行討論、質問與發言。
Roverson 目前是師大化學所的學生,也是師大模擬聯合國社前社長、TED x NTNU 的創辦人,參與會議的經驗十分豐富。
他提到了一場「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的會議經驗:該次的主題是「基因專利」,Roverson 利用三個月準備了厚厚一疊的資料,卻發現自己的「學科專業」毫無用武之地。
他認為,開國際會議最重要的還是「溝通、討論」,並且需要流利的英文能力,而台灣學生雖然讀寫能力很好,但最缺乏的就是口語能力,進而影響到會議的參與度。
Roverson 分享了一個口說訓練方法:shadowing(跟述練習),打開 BBC 、跟著播報員念出所有的句子,能夠增加發音的精準度。
事實上,Roverson 認為其實國際會議內最重要的能力是「社交」,而且他認為要多結交亞洲區的朋友,必須多累積這方面的人脈,之後無論在工作、商業合作或創業上,能夠更快的取得協助與資源。
Roverson 也建議想要參加國際會議的朋友,要加強自己的三個能力:履歷(resume)、面談( interview)與議題撰寫( essay),加強、加深自己的工作經驗與社團經驗,以及增加對於議題的敏銳度,能夠增加被錄取的機會!
- 心中熱血按耐不住、躍躍欲試嗎?
看完這次的創人物分享,是不是很有感觸、也很想著手繼續追逐自己的理想呢?
除了可以到 交點 的粉絲團、網站接收更多的活動訊息與人物故事之外,如果你有滿腹的經驗、理想和創新點子,甚至可以報名成為台上的分享者!
期待之後有更多精采的故事,我們第七集見!
- 延伸閱讀
交點專欄:Airstage,郭宇軒傾全力打造的校園版 Facebook !
reBuzz 來報這 專注於分享行銷與心理學、使用者行為、創新商業個案的分析文章,歡迎有興趣的朋友訂閱文章、加入粉絲團,大家一起來交流!
Source: techoran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