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技網站 Business Insider 的執行長 Henry Blodget,在幾天前發表了演講「2013 :數位產業的未來」,以下資料由負責行動運算以及網路研究服務的 BI Intelligence 團隊整理而成。
(以下內容以「文字(上)+圖表(下)」方式呈現)
1. 全球 70 多億人口中,有 30 億人口在使用網路,但這表示還有超過一半的人沒接觸過網路。那如果網路人口等同國家大小,幅員最遼闊的國家又是誰呢?
2. 但是,根據統計,全球大部分的收入與網路有密切的關係。
3. 報告指出,新媒體已經大幅領先舊媒體,市場價值是舊媒體的 2 倍之多。
新媒體市場主要被 Apple 、 Google 、 Amazon 、 Facebook 及 Yahoo 等大公司壟斷,但是 Netflix (美國影音服務公司) 與 Twitter 緊追在後。
舊媒體則有 Disney 、 Comcast 、 21 Century Fox 、 Time Warner 、 Viacom 、Time Warner Cable 、 CBS 以及 News Crop 。
也許媒體轉型為科技公司,是一條可嘗試的改變。
4. 市場利潤依然很集中在這些新媒體上。
- 我們現在處於「多螢幕的世代」
5. 智慧型手機 ( Smartphone )、平板電腦 ( Tablets )、智慧型電視 ( Smart TVs )、穿戴式設備 ( Wearables ) 成長迅速。
相較於智慧型手機市場以倍數成長,PC 市場成長趨緩、出貨大幅下滑,而近幾年新推出的平板電腦成長幅度則逐漸增加。
6. 智慧型手機還在持續熱銷。市場調查顯示,韓國三星 Samsung 為最多人購買的品牌,Apple 位居第二。
7. 平板電腦正在蠶食鯨吞 PC 市場,不過,而平板手機的成長更是不容小覷。
8. 智慧型電視也逐漸成為主流,31% 的人已開始用電視上的 APP 了。(下圖為 Apple TV 的估計銷售量)
9. 穿戴式設備 ( Wearables ,像是 Google Glass 或 Apple 的 iWatch 等能讓人穿戴 / 配戴在身上的電子產品) 也在摩拳擦掌,準備進軍行動設裝置的市場。
10. 聯網汽車逐漸普及。估計在 2018 年,產值會高達 400 億歐元。而且真正進入物聯網時代後,汽車行業可能會面臨一些危機。
- 螢幕的分裂,尤其是 Android 系統的碎片化很嚴重,而這提供了大量的挑戰與機會。
11. 報告指出,60% 的聯網設備為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個人電腦市占率幾乎沒有成長。
12. 使用者每天平均花 1 小時在使用智慧型手機。講電話占 28%、傳訊息占 21%、17% 的人使用社交網路、15 % 的人瀏覽網站、9% 的人玩遊戲、另外 10% 的人則在做別的事。
13. 下圖是使用者每次使用行動裝置的時間。電視為 43 分鐘、電腦為 39 分鐘、平板為 30 分鐘而智慧型手機為 17 分鐘
14. 在電視、網路、廣播、平面與行動裝置中,只有行動裝置的市場有所成長。
- 行動裝置提供我們新的娛樂、溝通、媒體與商業方式。
15. 一天平均有 7 億 5 千 8 百萬張圖片被分享,其中,Snapchat 與 Facebook 各占 46%、 Instagram 占 7% 而 Flickr 占 1%。而且 Snapchat 圖片分享數已經超越 Facebook 了。
16. 2011 年成立的 Snapchat 是現在的當紅炸子雞,一天平均有 3 億 5 千萬則圖片在 Snapchat 中被發送出去。
17. 1/5 的網路流量來自於行動設裝置。上方藍線為電腦;下方綠為行動裝置。
18. 行動影片也在蓬勃發展。全球行動影片的流量也會持續的上升。
19. 我們現在多半利用行動裝置在聽音樂或是社交,像是 Pandora (線上音樂服務) 、 Twitter 及 Facebook 。
在台灣,Facebook 依然是主流,但是 Twitter 在歐美略勝一籌。
20. 美國 3 千 8 百萬位 Facebook 用戶只透過行動裝置使用 Facebook。
21. Facebook 的行動廣告收入 (紅色) 幾乎是總廣告營收 (藍) 的一半。而且今年 Facebook 行動廣告收益提升 75% 。
22. 行動裝置不僅佔了 20% 的電子商務流量, 同時也佔了 11% 的電子商務銷售量。而且你知道剛過的中國光棍節,在淘寶交易額達 350 億人民幣,其中就有 53.5 億來自手機嗎?
23. 零售商也嗅到了商機,了解行動裝置將帶來大量客源。(藍色為電腦、橘色為電腦 + 行動裝置、綠色為行動裝置。)
24. 在這個數位世代,電腦的使用率沒有大幅度的增長,但行動裝置的使用率成長將近 3 倍。
25. 不同裝置有自己的尖峰時段。早上 10 點左右是平板電腦的尖峰時段,晚上 6 點是行動裝置的尖峰時段,而中午 12 點左右則是電腦的尖峰時段。
- 毫無疑問,我們無疑的進入了行動裝置的世代
26. 智慧型手機已經成功佔領傳統手機市場 (但不代表沒有人在使用傳統手機)。
27. 智慧型手機的價錢也在快速下降。2010 年,一台智慧型手機平均 330 美金 (約等於 9 千 6 新台幣),預估到 2016 年,會下降至 200 美金 (約等於 5 千 8 新台幣)。
28. 已開發國家中的智慧型手機市場已經飽和。從 2010 年 1 月到 2013 年 7 月,市場成長了 44%。
29. 美國的智慧型手機市場成長緩慢。2010 年至 2011 年,智慧型手機購買率急速成長,2011 年後市場飽和,市場成長緩慢。
30. 新興市場 (開發中國家) 的智慧型手機市場成長迅速。2013 年,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高達 23 億台,其中有 9 億台在中國。Smart Phone 的下一個機會在新興市場,但低階手機才是競爭最有強的利器。
31. 中國網路用戶量 (綠線) 已經是美國網路用戶量 (紅線) 的兩倍。中國行動裝置的使用率 (藍色線) 在 2009 年年底就已經超過美國網路使用總人數
32. Samsumg 和中國本土廠商佔據了中國智慧型手機的主要市場:Samsumg 為 17.6%、聯想為 12.3%、宇龍為 12.1%、中興為 8.7%、華為是 8.5%、小米為 5.0%,蘋果僅為 4.9%、其他品牌為 30.8%。
33. iPhone 的銷售量成長緩慢。
34. 平板電腦比智慧型手機晚了幾年問世,市佔率持續成長。
在 2011 年第一季,平板電腦的市佔率以 300% 快速標升,之後成長幅度逐漸下降,但整體來說,市佔率依然持續成長。在 2013 年第一季,Andriod 的裝置市佔率成長了 300%。
35. 2013 年,平板電腦出貨量將高達 2 億 5 千萬台。Android 的行動裝置銷量是 Apple 的 2 倍。
36. iPad 的銷量急遽下降。2013 年第 2 季的營收呈現負成長。另外,市場研究:2016 年,iPad 市佔率下滑,低價平板將取得 60% 市佔率。
37. 平台之戰的勝利者是 Android。
38. 將近 80% 的智慧型手機是採用 Android (紅色)。Nokia 公司曾使用的 Symbian 系统 (橘色),在 2013 年後已經停止發展。
39. 將近 60% 的平板電腦是採用 Android 系統 (紅色)。2011 年前,Apple (紫色) 在平板電腦市場上稱王,不過,隨著平板電腦日漸發展成熟,各家公司也陸續跟進,推出平板電腦,並採用 Android 。
在 2012 年第一季,Android 的市佔率開始大幅攀升,並在 2013 年第一季超越 Apple。
將近 60% 的計算設備是採用 Andriod 系統。Windows 系統一直是計算設備系統的龍頭老大,但是在 2012 年第二季,Andriod 取代它稱王,市佔率甚至是其 2 倍之多。
- 以前 Andriod 常常產生不同平台的兼容問題,而這讓 APP 開發者很困擾。但這個現象不會再發生了
40. 對行動裝置開發者來說, 現在 Andriod (藍色) 和 Apple (紅色) 一樣受歡迎。
41. 現在大部份的 App 都是 Andriod(紫色)。2013 年第三季,Andriod 市佔率超越 Apple。
42. Andriod (綠色) 的開發收益逐漸趕上 Apple (藍色)。iOS 與 Andriod 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小。
43. 在 App 的下載方面,Andriod 與 Apple 並駕齊驅。Google Play (紅線) 在 2013 年 1 月首度趕上 Apple App Store (藍線)。
44. Andriod 正在克服它的 (某些) 缺點。Andriod 系統的碎片化很嚴重,但是已經有所改善。 今年 Google 執行董事 Eric Schmidt 在一個公開場合說:「Android 比 iPhone 還要安全」語畢,哄堂大笑。
45. 超過 45% 的 Andriod 用戶正在使用最新版本的系統: Jelly Bean (雷根糖)。Ice Cream Sandwich (冰淇淋三明治)有 22%、 Gingerbread(薑餅)有 31%、Froyo(霜凍優格)有 2%。
46. 2013 年 1 月,Jelly Bean 的佔有率只有 10%,不過,根據 Google 11 月的最新統計,目前 Jelly Bean 的佔有率已達 52.1%。
47. 在美國,非常多人使用 Apple;但是 Andriod 在全球的市佔率比較大。
48. 在美國, iOS (藍色) 的廣告收入仍佔優勢,幾乎是 Andriod (橘色) 的 2 倍。
49. Apple 在電子商務網站的流量遠勝 Andriod。第一名是 iPad (深紫色)、再來是 iPhone (淺紫色)、接著是 Andriod 手機 (紅色)、Andriod 平板電腦 (橘色) 比例稀少。你也可以從專利看 Apple 在行動商務的佈局。
- 我們都需要行動裝置,不過,只有行動裝置是不夠的
50. 這是一個多螢幕的時代。
- 注意力能夠轉化成經濟價值
51. 錢是跟著眼球走的。我們眼睛的注意力已經轉移到數位上,尤其是行動裝置。
52. 而錢是跟著眼球走的。
53. 美國數位廣告的年平均利潤佔整體廣告營收的 1/4,原生廣告正在崛起。
54. 美國 20 家媒體廣告公司中,43% 的廣告收益是來自網路廣告 (藍色)。而這個數字還在持續增長。
55. 網路廣告 (藍色) 的市佔率遠勝電視廣告 (紅色)。
56. 平面廣告 (藍色,這裡以報紙為例) 的市佔率開始走下坡。
57. 2012 年,Google 的廣告營收 (紅色) 就超過美國所有報紙 (深藍色) 和雜誌 (淺藍色)。
- 傳統電視可能成為下一個倒下的廣告平台
58. 電視收視率逐漸下降。而蘋果、微軟、Sony、Google 和 Intel 正在醞釀電視革命。
59. 付費電視的用戶數量在下降。
60. 付費網路影片 Netflix、Hulu 與 Amazon 快速崛起,並有持續成長的趨勢。
61. 使用者更傾向於直接購買數位媒體。下圖為 2005 到 2012 年數位媒體的營收。iTunes、Netflix、Kindle 佔據了 87% 的數位媒體市場,而 iTunes 甚至擁有超過一半的營收。
62. 網路影片的收益急速增加。
63. 在 2011 年, Youtube 的廣告收入就超過 AMC network (美國有線電視商) 。
64. iTunes 與 Netflix 早已超越電視網路 AMC network ,2012 年,iTunes 甚至是 AMC network 的 14 倍。
65. 在年輕族群中,Facebook 比免費電視更受歡迎。
66. 線上串流影音的使用人數越來越多。網路串流電視 Aereo 在一年左右,用戶量從 0 成長至 30 萬。
67. 我們甚至可以利用不同行動裝置收看現場直播節目,而最常被使用的是智慧電視 (26%)、接著是智慧型手機 (22%) 與平板電腦 (18%)。
「我認為有線電視是完全就是在浪費錢。我不會再收看電視節目,要的話也只是隨便看看,因為我沒有時間,而且我討厭廣告。」 一名青少年在由 Business Insider 主辦的年度會議 Ignition 2013 中這樣說。
- 電視還得要跟其他行動裝置爭寵
68. 統計指出,將近一半的美國人在看電視時會同時使用智慧型手機。
69. 他們用智慧型手機寄 E-mail 、上網、使用社交媒體、玩遊戲等等。 所以他們並沒有將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電視上。
70. 不過,電視廣告的市占率依然很大,是網路數位媒體的廣告的好幾十倍。
- 不過,我們的注意力與金錢在數位科技之間也在流動
71. 以 Yahoo 為例,用戶花費在傳統入口網站的時間逐漸減少。
72. 而他們花費在 Google 或是 Facebook 與 Twitter 等社群網站的時間越來越多。
73. 傳統入口網站上的廣告營收逐漸被新網站與新服務上的網路廣告瓜分。
74. 付費搜尋 ( Paid Search ) 廣告、顯示 ( Display ) 廣告、線上影音 (Online Video) 廣告和社交媒體 (Social Media) 廣告都不斷的在增加。
估計在 2015 年,社交媒體廣告 (紫線) 會趕上線上影音廣告 (紅線)。
75. 傳統的顯示廣告的增長率在 2013 年略有下滑,但仍不容小覷。
76. 影片廣告和社群廣告花費持續增長,估計在 2015 年會到達 80 億美元。
77. Google (綠色) 依然穩坐冠軍寶座。
78. 注意力與廣告花費正逐漸轉移到行動裝置上。
79. 使用者花最多時間與金錢在電視廣告,再來是網路。而花費在行動裝置的時間只佔 12%,行動廣告更只有 3%。
但行動廣告才剛開始而已,其未來潛力無窮。
80. 北美的行動廣告市佔率成長快速,但整體營收依然不高。
81. 行動廣告的價格還是遠低於桌電廣告。
82. 但是很多平台都在改善。
83. 行動廣告依然是以付費搜尋廣告為主,再來才是顯示廣告。
84. Google 是老大,把 Yahoo 與 Bing 壓得死死的。
85. 所以 Google 、 Facebook 和 Twitter 是贏家嗎?其實也不盡然,畢竟金錢是跟著注意力走。
「Facebook 很無聊,我非常討厭它!」一名青少年在 Ignition 2013 中這樣說,而他現在是 Instagram 的用戶。
另一名青少年在 Ignition 2013 中表示:
「我以前常常不停的滾動並重新整理我的 Facebook 頁面,因為我不想錯過任何一則動態,但我現在已經投入 Vine ( Twitter 新推出的 App)的懷抱。」
新東西總是很受大家青睞。
- 行動裝置中的新寵 就是穿戴式裝置!
86. 穿戴式裝置(Wearables )22%、所有事物即服務 ( Everything As A Service ,新的雲端服務) 19% 、行動裝置錢包 ( Mobile Wallet ) 17%。而研究指出,穿戴式電腦 2014 年將有 15 億美元產值。
87. 用於健康管理方面的穿戴式裝置最受歡迎。雖然只有 13% 的人有買過或收過穿戴式裝置。
88. 消費者對小型醫療設備很感興趣,像是能夠傳輸資料的醫療設備 (38%)、手環感應器 (32%)、耳機與眼鏡 (20%) 等等。特別的是,現在連寵物也需要穿戴式裝置。
89. 手錶與健身帶將是最主要的產品。
- 物聯網 ( Internet of Things ) 將改變我們的世界
90. 我們的生活會充滿高科技智慧。房子將會與網路結合,我們能夠藉由遠端控制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但智慧型設備正深入我們的生活的同時,卻無「法」可管。
91. 在 2020 年,將有 750 億件裝置與網路結合。
毫無疑問,我們已經進入了行動裝置的時代!
(本文轉載自 Business Insider;圖片來源:TechCocktail , CC Licensed )
Source: techoran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