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矽谷之科技產業總是能獲得各界支持,完成許多創新之舉,然而,矽谷在舊金山灣區及全美之聲望正在下跌。危機何來?矽谷人又該如何面對呢?
- 科技新貴讓當地房價暴漲
矽谷人大舉北遷的行為,使得舊金山灣區的居民面臨房價高漲危機,還可能危及舊金山的多元文化風貌。
例如教會區(Mission District)原是西班牙裔勞工群居之社區,如今科技新貴匯聚,而推特創辦人威廉斯與臉書創辦人 Mark Zuckerberg 也在此區置產;有些當地房東也想將公寓出售,趁著房價正熱來大撈一筆,若順利脫手,原本的房客便需另尋居所,而此時房價又高漲,對許多居民而言是雪上加霜。
而矽谷為何不再受美國人寵愛?探究原因之前,必須先回顧矽谷以往扮演的角色。
- 矽谷曾為開拓新疆之巨星
以往矽谷把重心放在創新科技上,勇於開拓新領域,像是真空管研發、國防科技(例如雷達)、積體電路等等,基本上,這些科技在 1920 到 1960 年代之間並無先驅。
而當時科技創新的主力為矽谷的新創公司,因為新創公司規模雖不如大企業,靈活度卻相對較高,創新表現可圈可點;而在二戰及冷戰期間,這些創新科技在國防上十分關鍵,遂深獲美國多方支持,獲得當時科學研究與發展辦公室(The Offi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以及國防部高級研究計畫局(Th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of the Defense Department)等幫助。
另外,當時美國人民也相信,矽谷研發的科技能推動科學的進步,矽谷人儼然成為閃耀巨星。
上述的創新文化直至今日仍留存於矽谷幾家知名的公司中,像是 Google 的創辦人曾參與史丹佛大學的電腦科學博士課程,研究如何量化研究報告的品質;隨 Google 逐漸收穫其成果,其主要競爭者為雅虎與 AltaVista 等其他科技搜尋公司。
- 新創公司成為既有產業的威脅
然而,類似 Google 的例子似乎已成少數。現今矽谷的大企業的目標未必是發展全新領域。舉旅遊住宿網站 Airbnb 與高檔叫車服務 Uber 為例,這些公司並未開展新領域,而是一腳踏進發展許久的產業,迫使原本傳統的產業面臨挑戰,更別提其稅金與執照之爭議。
在矽谷歷史中,此乃前所未見的趨勢,也顯示矽谷企業群在開創新領域之外,也開始重塑非科技相關產業。
矽谷人或許相信,此趨勢也是創新,並為世界帶來正面價值。當然,對於整體社會的長期利益來說,是好是壞仍難以定奪;但是確定的是,此趨勢將損害既存企業的利益,短期而言,勢必引起諸多反感。
- PRISM 引發網路隱私問題
美國稜鏡計畫 PRISM 遭愛德華·斯諾登(Edward Snowden)披露之後,眾人驚覺,原來使用蘋果、臉書、Google、微軟、Skype、Yahoo 及 YouTube 等等並不如我們想像的安全,因為消息指出,這些重要的溝通與資訊平台也都參與美國稜鏡計畫,監控全球大量的資訊往來。
原本這些從矽谷誕生的重要企業形象十分良好:Google 讓我們可以獲悉大量知識、臉書讓親友之間彼此聯繫,甚至,這些數位網路平台促成許多人民發聲機會,諸如阿拉伯之春、伊朗綠色革命、俄羅斯反普亭抗議活動等等。
但是在美國稜鏡計畫遭踢爆後,大家對以上網路平台的感覺變得比較複雜,不再是純粹的好感與歌頌,這也連帶影響矽谷的外界觀感。
- 千錯萬錯,都是媒體的錯?
或許媒體報導方向改變後,矽谷的形象也蒙受其害?
一般來說,媒體密切關注矽谷動態時,也能提升新創企業的曝光率,讓客戶認識新創企業及其產品服務,因而提高創新動能。然而,媒體的報導角度已不像過去那麼樂觀而具建設性,反而是為了衝高閱聽率而大力報導負面新聞。
於是,有潛力的公司鮮少見報,傲慢炫富的科技大亨卻成為頭條;甚至有報導科技產業的八卦網站Valleywag興起,火力全開地追蹤矽谷負面新聞。此般媒體環境,也在在重挫矽谷的形象。
- 矽谷該如何面對形象危機?
矽谷形象之所以轉變,其關鍵原因為矽谷的成就不再與廣大的美國人民共享。
以往矽谷的科技成就能讓美國戰爭得利、科學地位崇高,所以矽谷的成功是美國人的榮耀,現在的矽谷讓人聯想到自私的金字塔頂層,有科技大亨炫富,又威脅傳統產業,甚至迫害隱私安全,於是,矽谷在美國人眼中變成驕傲自私的資優生。
解鈴還需繫鈴人,矽谷必須接受負面輿論之事實,向上也向下溝通。
1. 向上,必須與政府與立法單位保持聯繫,讓政府單位也了解諸如 Bitcoin 等產品對於世界或金融界的重要性與影響;另外,修改法制,讓 Airbnb 與 Uber 這些企業依法納稅,回饋國家。
2. 向下,則必須設法讓矽谷的創新與收入發揮社會助益,不但維持現有的公益捐獻,還要讓更多人因矽谷而受惠。
讀完以上四點後,您覺得美國人是否冤枉了矽谷?或矽谷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歡迎分享您的看法。
延伸閱讀:
《TIME》2013 十大風雲人物:你怎麼可以不認識的 Edward Snowden
(資料來源:Techcrunch、David Kirkpatrick、中時電子報 ; 圖片來源:sevenblock、andrewarchy、linksfraktion, CC Licensed.)
Source: techoran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