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腦非常神奇,在你一出生時就開始不間斷的運作,但它偏偏在你必須上台講話時,停止運作,讓你一片空白。」– George Jessel
「在你準備一個很重要的演講的 15 分鐘之前,是已經來不及更改你演說的內容了。」Darlene Price 說。(Darlene Price 是 Well Said, Inc. 的主席,也是《Well Said!Presentations and Conversations That Get Result》一書的作者。)
分析你的觀眾、設計適合的幻燈片、大聲的練習,這些是早就必須準備好的。不管你只是站在前面跟幾個人說話,或是在一個舞會的台上面對上千個人,你都可以馬上使用一些技巧來讓你的肢體語言還有頭腦達到最好的狀態。
這裡有 10 件事情,是讓你能夠在做演講或是報告前的 15 分鐘,提高你成功演說的方法。
- ㄧ、使用洗手間
最重要的第一件事,通常在你最不需要去廁所的時候而去廁所,是你緊張跟臨上台前的釋放壓力的正常反應。所以,提前安排好,在你準備要上台之前去一下洗手間。
- 二、檢查會議室的環境還有語音器材的設備
身為一個講師,你要確定你了解整個環境,包括椅子的排列,演講所使用的器材,麥克風還有燈光。提早去演講的場合讓你自己對於所有的安排感到舒服自在。
Price 說:「這樣做,會讓你的聽眾覺得你有認真準備,也會讓你的演說很順利進行。」
- 三、在你演說之前,先跟你的聽眾打個招呼
盡量在你開始演講之前,跟越多的人握手寒暄越好。這會讓聽眾覺得你很有親和力,而且也很好相處。你甚至會多知道幾個名字,了解多一些事情,聽到一些故事來讓你在做演講還有呈現時,有更加豐富的內容。另外,在演說開始之前就跟你的聽眾聊聊天,會讓你把對於公共演講的恐懼感化為很自然舒適的個人聊天感覺。
- 四、做幾次的腹式深呼吸
緊張的情緒會讓我們喉嚨還有胸口的肌肉變得緊繃,透過深呼吸的方式來放鬆式很重要的。千萬不要小看長、慢、深呼吸方式的力量。這個行為會增加你流進肺部還有腦部的含氧量,讓你的腎上腺素對於「面對或者逃跑」的反應機制產生干擾;同時也會讓你的身體開始產生正常的放鬆反應。
在你開始準備上台演講的時候,刻意的讓自己深深的呼吸。
- 五、預先在你的頭腦裏面演練
不管你準備說什麼有趣的開場白-逗趣的名言、個人故事,或者是數據,預先重複練習幾次你的句子。知道自己該說什麼來開場會帶給你信心,讓你可以直視你觀眾的眼神而說話(不是看你的講稿或是電腦的資料),而且還能創造出強大的第一印象。
- 六、專注於正面的想法還有畫面
提高你大腦與身體連接的能力,這表示你能夠學習如何去運用你的思想,而很正面的去影響你身體上的反應。這麼做的結果會是,你刻意降低自己的壓力,同時也提高自我掌控的力量,只要你可以保持正面的想法還有畫面感,就辦得到了。
舉例來說,替換掉這些想法:「我覺得很緊張,而且準備得不夠,等下上台就慘了。」改成:「我是這個主題的專家」、「我是很有熱忱而且積極的人」,或者「我是可信賴而且很有信心的人。」
- 七、微笑
在你準備上台之前,臉上要保持正面、從容的表情。笑容是可以放鬆我們的身體的。站在生理學的角度,笑容會激發腦內的安多芬來放鬆你的神經,製造舒適的態度,還有帶給你自在的感覺。此外,笑容也象徵著信心還有自我肯定。這顯示出你很樂意的見到你的聽眾,也很有熱忱的分享你的訊息。
- 八、喝一口水,最好是掺有檸檬的
這能夠讓你減緩口乾,降低你口裡的黏液,還有清通你的喉嚨。避免冷食還有冷飲、乳製品,還有碳酸飲料-還有記得多準備一瓶在你演講時觸手可及的地方。
- 九、微微的運動一下
在你上台前的休息室,做一些輕微的伸展,一些膝蓋彎曲,或者是走幾步路,從禮堂的前方走到後方。這會讓你的身體釋放多餘的能量,同時間輸送氧氣到你的頭腦。
- 十、在你開始演講的 5 分鐘之前,先預想好你要站的位置
如果你是唯一的主持人或是講師,不管怎樣,你都得站著。但,如果你只是其中一個講師,而你又即將在 5 分鐘後開始你的演講,你可以先走到會議室的後方站著調試一下;如果,你本身就坐在後方,那你就站起來準備一下。Price 說:「坐著的姿勢讓你沒有動作,非常被動而且沒有活躍感。但是,當你站起來的時候,你可以提前把身體的能量放出來,給你的身體有機會暖暖身,此時,你就會處於準備行動的模式。」
- 肚裡的蝴蝶讓你緊張,卻也是完美演出的關鍵
很多的講師、初學者都承認自己在即將要開始的演講時,會有緊張感。這雖然會讓你不自在,但是這些情緒絕對是正常而且有必要的。Price 解釋:「事實上,有很多的習慣舞台的職業講師甚至希望自己可以重拾那種青澀的緊張感,他們努力找回那樣的感覺、將這樣的腎上腺素好好的利用,因為這種感覺、以及腎上腺素能夠補充身體的力量,還有激發必要的熱情,而是一場完美演說的重要素材。
「不要浪費你演講前幾分鐘的時間,要懂得善用每一分每一秒來讓你的身心準備好一場有爆發力的演說。」Price 結論。
(資料來源:Business Insider;圖片來源:Stephan Poff, CC Licensed)
Source: techoran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