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對QR Code都不陌生了,因為QR Code已經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不論是交易還是獲得資訊等,QR Code都是十分重要的一環。雖然時至今日,已經有比QR Code更新的技術面世。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們就不需要了解這個重要的發明,因為往往這樣才可以「溫故知新」。
QR Code(全名:Quick Response Code),是二維條碼的一種,於1994年由日本DENSO WAVE公司發明。QR來自英文Quick Response的縮寫,即快速反應,因為發明者希望QR Code可以快速解碼其內容。QR碼使用四種標準化編碼模式(數字、字母數字、位元組(二進制)和日文(Shift_JIS))來儲存資料。QR Code常見於日本,為目前日本最通用的二維空間條碼,在世界各國廣泛運用於手機讀碼操作。QR Code比普通一維條碼(也就是在貨品上常見的那種條碼)具有快速讀取和更大的儲存資料容量,也無需要像一維條碼般在掃描時需要直線對準掃描器。因此其應用範圍已經擴展到包括產品跟蹤,物品識別,文件管理,庫存營銷等方面。
有別於傳統條碼只能寫入20個字,QR碼可收入高達7000字的資訊,QR Code之父原昌宏認為,日本比起「創造」新發明,在「改良」上更加拿手,因此他在這25年間都在持續研究如何加密QR碼,讓QR碼在一般掃描下隱藏大部分資訊,只有利用特殊機器才能獲得完整資料。
QR碼最大特徵為其左上,右上,左下三個大型的如同「回」字的黑白間同心方圖案,為QR碼辨識定位標記,失去其中一個會影響辨識。而呈棋盤般分布的有別與大定位標記的較小的同心方則為其校正標記,用於校正辨識,版本1沒有校正標記,版本2在右下方,其中心點在左下和右上定位標記的外邊框的相交點,版本10開始以每個等距的方式出現在右下校正點至左下和右上定位標記的外邊框的連線、左上與左下定位標記的外邊框的連線、左上與右上定位標記的外邊框的連線之間、這四邊線上等距點對邊相連線,版本10等距有1個,版本25為3個,版本40為5個。同時,QR Code的容錯能力十分高,QR Code圖形如果有破損,仍然可以被機器讀取內容,最高可以到30%面積破損仍可被讀取。
現時QR Code的主要應用範圍集中在:
- 自動化文字傳輸
- 數位內容下載
- 網址快速連結
- 身分鑑別與商務交易
雖然QR Code是由日本發明,但論及廣泛程度,中國依賴QR Code的程度分分鐘比日本更加高。
這篇文章 QR Code 的歷史與任務 最早出現於 TechApp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