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未普及之前,大眾的獲得娛樂的途徑最主要都是電視。雖然自互聯網和智能手機普及後,電視不再像往日那麼的重要,但電視仍然是大部份家庭不可或缺的家電之一,就算不看電視都要「聽」電視。
雖然電視時至今日都仍然屹立不倒,但我們就很少聽到有人討論,電視的其中一位發明者 – 約翰·羅傑·貝爾德。這個人稱「電視機之父」並如此舉足輕重的人,但卻多年來「默默無聞」,所以今天就來介紹一下貝爾德的背景及發明過程。
約翰·羅傑·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1888年8月13日-1946年6月14日),工程師及發明家,一直致力於發明和研究電動機械電視和彩色電視系統。 1923年,貝爾德因為身體原因,他辭職在家,並受馬尼可的遠距離無線電發明的啟示,決心開始「用電傳送圖像」,最初他使用的方式還是圖片和硒板,但最終得到的只是靜止的圖像。
究竟如何才能得到活動的圖像呢?為了這個實驗的成功,貝爾德不僅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積蓄,到了最後更只好利用身邊一切可用的材料:用洗手盆做框架,將它和一個破茶葉箱相連,箱內安裝一隻由廢物堆裡撿來的電動機,它可轉動用馬糞紙做成的四周戳有小洞洞的「掃描圓盆」,還有裝在舊餅乾箱裡的投影燈,幾塊透鏡及從報廢的軍用電視機上拆下來的部件等等。貝爾德利用膠水、細繩及電線串連在一起,組成了發明機的實驗裝置。
但當然,貝爾德知道,如果要成功地做成有圖像的裝置,必須把要發送的圖片或物體分成許多小點兒,或暗或明,再以電信號的形式發送出去,最後在接收的一端讓它重現出來。最後利用所有收集到的舊收音器材、霓虹燈管、掃描盤、電熱棒和可以間斷發電的磁波燈和光電管,經過上百次的反复嘗試,貝爾德終於在1925年10月2日的清晨在另一個房間的影像接收機中看到自己玩偶比爾的臉。
在約翰·羅傑·貝爾德成功發明了現今電視機的原型後,這個發明經過不同後人改善,令到這個發明品一度成為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這篇文章 「 電視之父 」: 約翰·羅傑·貝爾德的發明故事 最早出現於 TechApp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