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將剛剛過去的2021年形容為經濟復蘇之年,從數字上來說確實描繪了香港的狀況。年初,本港經濟仍受低迷的氣氛和疫情所困擾,可幸貨物出口強勁增長,讓經濟自去年第二季開始回穩。隨後疫情逐步受控及更多市民接種疫苗,加上電子消費券在8月開始發放,進一步帶旺本地消費氣氛,支持本地零售、餐飲及服務業的復蘇。去年全年經濟增長估計可達6.4%,扭轉之前連續兩年的衰退。
雖然現時香港經濟保持向好的勢頭,勞工市場明顯改善,但仍未達致全面復蘇,主要是因為訪港旅遊業依然停頓,導致旅遊和相關行業的復蘇步伐落後於整體經濟,這些行業的企業及從業員仍然承受着比較大的壓力,實際的體感溫度還未完全回暖。
只有成功防疫控疫,才能為經濟復蘇提供穩定和可持續的條件。希望大家全力配合政府的防疫控疫工作,除了自己接種疫苗,也要呼籲親戚朋友接種。大家要盡可能做好風險管理,也應按需要積極配合要求做檢測,齊心合力守護好香港。
2022年將是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之年。《香港國安法》落實讓社會迅速由亂轉治,完善選舉制度及順利完成兩場重要選舉,鞏固了「愛國者治港」原則的落實及行政主導的運作,在制度上確保「一國兩制」重回正確軌道,穩步向前。香港正邁向良政善治的新階段,讓人期待着加快發展的未來,包括破解社會上積累已久的深層次矛盾,並積極加快推動經濟建設與發展。
市場普遍預期外圍各主要經濟體今年會進一步復蘇,這將為香港出口提供支持。內地經濟即使近月面對下行壓力,但基本面堅實,加上政策的調控空間仍大,可支持經濟穩中求進。只要我們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經濟定會得到更多增長動力和發展空間。
不過,外圍形勢非常複雜,環球經濟仍充滿不少挑戰。疫情發展依然是最大的不確定因素。Omicron變異病毒來勢洶洶,近期在世界多地快速傳播,不少政府已加強防疫措施及收緊旅遊限制,或會拖慢環球經濟增長。另一方面,各地的供應瓶頸或再持續一段較長時間,加上能源和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壓力,或會窒礙環球生產,推高環球通脹。主要央行已因為通脹上升開始收緊貨幣政策,對環球金融市場和資金流向的影響需要關注。中美關係和國際地緣政治局勢的發展也須繼續留意,其對香港的影響更不能掉以輕心。
總的來說,如果外圍環境沒有顯著惡化,而本地疫情亦能維持穩定,香港經濟在2022年應繼續處於增長的軌道上。不過,復蘇的廣度、深度和速度現時仍然充滿不確定性。我會在 2月底發表財政預算案時一併公布對今年的經濟預測。
外圍管不了、本地要掌握。我們難以控制外圍的變化,但卻能全力打造香港的體系,讓它成為最有競爭力的市場之一。「打前鋒」的優勢產業要更領先;「打突圍」的新興產業要提速衝前;「穩守中場」的核心產業要推動升級轉型,務求整列經濟火車都能加速向前,創造更多新的市場,增加更多就業機會。只有讓經濟以更具廣度和深度的綜合式發展,才能滿足充分就業和優質就業的目標,讓市民能更好的分享到經濟發展的成果。
積極有為是我們推動發展的指導思想。我們會全力推動不同產業的蓬勃發展,為經濟帶來更大的增長動能。就以金融服務業為例,全力建設多元、具活力及持續有機發展的融資平台,一直是我們提升其競爭力的努力方向。昨天本港便有兩項制度革新正式生效,包括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上市機制,以及優化在港第二上市制度,力求進一步鞏固金融服務這項香港優勢產業的領先位置。
去年,我委託港交所及證監會,研究在本港引入特殊目的收購公司上市制度。經過約半年的加緊工作和市場諮詢,現行方案切實地平衡了市場拓展、審慎監管和保障投資者的需要。香港版的SPAC上市制度,讓投資人在更前期階段鎖定資金的投資範圍,並在指定時間內,尋覓適合的投資項目。同時,透過僅限於專業投資者認購和買賣、訂立籌集資金的門檻(須至少達十億元),以至進行併購交易時的規定(例如公司須符合所有新上市規定等)等,力求在保障投資者、市場質素與市場吸引力之間取得適當的平衡。新的SPAC制度將擴闊企業在港上市融資的渠道,加強香港作為國際首選上市平台的競爭力。
至於優化第二上市制度,將有助吸納更多從境外回流的中概股,主要對象是已在海外上市、沒有不同投票權架構、屬非創新產業的大中華公司來港作第二上市,並給予雙重主要上市的發行人更大靈活性。
持續的制度創新和優化,有利於讓市場保持強大的活力和生命力。就如我在2018年推動改革上市制度,在保障投資者權益的前提下,讓包括同股不同權股權架構的創科公司在港上市。連同上星期掛牌的人工智能企業商湯在內,三年多來已合共有60多家公司循相關制度上市,累計首次集資總額超過5,700億港元。這批企業佔香港股市總市值約四分之一,並激活本港股市的交投,讓港股的日均成交額從2019年不到900億元,大幅增加到去年的1,600億元。由此可見,制度改革和創新,是持續提升香港融資平台整體競爭力的必由之路。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香港在這時候開啟良政善治、全力向前發展的新篇章。特區政府將和社會各界,包括新一屆立法會,通力合作、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為市民做實事、做好事,切實為市民紓難解困,推動社會全速向前發展!
(以上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月2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