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政府今日公布基層醫療健康藍圖,其中一項措施是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資助市民接受診斷和管理糖尿病、高血壓等目標慢性疾病,並鼓勵市民經家庭醫生監察和控制病情。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今日在記者會公布藍圖時表示,隨着人口老化,估計十多年後香港患慢性疾病病人的數目會由約220萬增至300萬,佔總人口約37%。
他說,現時醫療體制重治療、輕預防,公營醫院專科服務佔總醫療開支超過80%,基層醫療則不足兩成。若慢性疾病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一旦病情惡化,甚至引起併發症,公營醫院會不勝負荷,專科門診輪候時間更會持續上升。
當局推出藍圖,重點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強香港基層醫療服務,以預防為重、社區為本、家庭為中心、早發現早治療為策略,並以改善市民整體健康狀況、提供連貫全面的醫療服務、建立可持續的醫療系統為願景。
他指,藍圖提出的措施分短、中、長期,其中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預計明年第二或第三季推出,旨在長遠減少市民對專科、住院服務的需求。
醫衞局副局長李夏茵補充說,約一半糖尿病、高血壓的病人是隱性,即約一半病人不為意自己患病。
她指,大部分慢性疾病可經社區的家庭醫生跟進,待計劃推出後,市民日後接受糖尿病、高血壓篩查服務後,可在基層醫療名冊揀選家庭醫生跟進,如病情嚴重,會獲轉介到專科門診或醫院跟進,當病情轉趨穩定,再繼續由家庭醫生監察。
藍圖的重點改革方向是建立社區基層醫療系統,強化一人一家庭醫生概念,務求令市民不用動輒到醫院求醫或接受健康管理;當局同時加強管理,完善基層醫療服務與專科、醫院之間的雙向轉介流程,以及整合基層醫療健康資源,優化長者醫療券計劃和其他資助服務。
其他重點方向包括規劃人手,除醫生外,也提升護士、輔助醫療等專業角色的數目、培訓、發展。此外,會改善數據互通及健康監測,將醫健通轉型為集醫療數據互通、服務提供和流程管理於一身的全面和綜合醫療資訊基建。相關數據可用作持續分析及調查,支援政府制訂醫療衞生政策。
此外,當局擬分階段把醫衞局轄下的基層醫療健康辦事處改組成基層醫療署,就提供基層醫療健康服務、標準制訂、質素保證、專業人員的培訓作好管理;並成立策略採購統籌處,監督策略採購計劃的發展和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