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偉豪議員就「發揮青年人公民參與力量」議案發言
二零一零年七月七日
主席:
我動議通過印載於議程內的議案。
第一部份:【網絡世代激發社會運動,青年人期望在改革中發揮參與角色。】
主席,我今日動議的議案係:「發揮青年人公民參與力量」,青年人係社會嘅未來,我哋應該要發揮佢哋嘅參與同智慧,一齊去營造一個屬於佢哋嘅未來社會。
主席,我今日嘅發言主要圍繞3方面:第1點我想講嘅係,政府一定要深深明白,網絡世代已經來到,而且會激發更多社會運動。呢一代青年人隨網絡一起成長,被稱為網絡世代(Net Generation),依本書—「N世代的撞擊」,就給我很大的啟示。依個作者為寫依本書,訪問咗12個國家,超過7000名年齡界乎16-29歲嘅青年人,結果發現佢哋有2個特點:
(i) 網絡世代敢於挑戰權威,講求人人獨立和平等;
(ii) 網絡世代追求個人的選擇自由和表達自由。
正因為網絡世代有呢兩項特性,激發更多社會運動,青年人期望在這些改革中,可以發揮參與嘅角色,成為推動社會變革的一股力量。
<實例>當世貿組織在美國西雅圖舉行會議,反全球化人士借用互聯網,在當地發起大規模示威抗議;此外,菲律賓民眾曾經通過互聯網和手機串聯,在首都馬尼拉舉行集會抗議,迫使埃斯特拉達總統下台。內地網民亦曾經發起集體抵制法國連鎖超市「家樂福」。
所以,大家唔好以為,香港因為有社民連三子,先至令到一些青年人特別激進,事實係,青年人希望參與社會運動進程,係全球嘅普遍現象;政府亦唔好諗住要改變呢種現象,因為咁樣等於係「痴人說夢」。
相反,政府一定要學習認同網絡世代,青年人有較為激進的行為,是完全健康,而且對社會是有價值嘅,所以政府唔應該將佢哋當作為另類選民,以千方百計去安撫佢哋,希望可以令佢哋和諧一點,這是於是無補,唯一做法是讓佢哋一齊改革社會,參與其中。
第二部份:【政府官員要克服「網絡焦慮症」,預備一個更好的環境,令香港邁向民主2.0】
主席,我想講嘅第二點係,政府唔好墨守成規,一定要與時並進,特別政府官員要克服「網絡焦慮症」,預備一個更好的環境,令香港邁向民主2.0。如果要問,係政府裡面,邊嗰會怕咗網絡呢?我諗好多人都估到係特首,事關我舊年五月十四日已經係呢度向特首提問,問佢夠唔夠膽、同埋有冇打算舉行「行政長官網上答問大會」,至今雖然未有下文,但的確佢響網上亦參與唔少,特別係最近嘅起錨行動,可以見到佢響度慢慢改變中。
點解特首同埋其他政府官員會患上「網絡焦慮症」呢?(i)時間壓力焦慮:大多數官員嘅時間表都忙到透唔到氣,仲邊有時間同網絡世代進行互動溝通?(ii)委屈感焦慮:在網上聽到或睇到針對自己的批評和指責,很多時都尖酸刻薄,令佢哋覺得「吃力不討好」;(iii)網絡問責焦慮:官員既要面對「行政問責」,仲要面對「網絡問責」,因為在網上講錯說話,好容易會被人無限擴大,加上好多時都要即時回應,所以佢哋會加倍緊張。
如何化解網絡焦慮症?其實,最緊要佢地願意放下身段,肯在「網海」暢泳,同時,官場中亦要有容忍犯錯嘅文化,讓高官即使偶然講錯說話,亦可馬上更正,當然高官都要有胸襟,接受被人鬧,能然做到依一步,佢哋遲早都會適應。就好似做議員,點都要落過區,接受過選舉洗禮。
講到呢度,我都好同情一批開咗facebook交差嘅副局長同政治助理,某程度上佢地其實係「苦主」,事關政府在這方面係三無:對社區媒體無系統嘅策略,亦無技術支援,更加無「網絡問政」制度,好似點樣去收集問題、用乜嘢標準同方式篩選問題並作答、幾時回覆等等,一概欠奉。我認為,政府應該睇吓歐美國家,特別係美國同英國,佢哋有好多例子可以作為政府嘅參考。
政府另一樣要做嘅,就係制訂清晰的公共資訊開放政策。主席,我希望政府明白到,在網絡世代,贏得市民的信任與否,取決於資訊透明化的程度,如果官員隱瞞資訊,網絡世代就會認為當中可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政府必須採納「透明化」為核心價值,近年,很多市民都關注到香港現有的《公開資料守則》的成效,申訴專員公署便揭示了政府推行《公開資料守則》的7宗罪,究竟是否應該訂立《資訊自由法》,以及是否把公營機構納入《守則》的規範中?我覺得,政府和社會各界都應該深入探討一下。
事實上,在進入網絡2.0 時代之後,青年人愈來愈積極討論各項社會議題,更逐漸成為社會上其中一個重要的議政群體,「網上問政」的風氣在國際間愈來愈普遍。美國總統奧巴馬最能夠認識到網絡世代的公民參與力量,響競選總統期間,會善用互聯網去凝聚支持他的力量;當選後,佢又透過「網上議政會議」(online town hall meeting),直接同民眾交流。佢嘅例子正好體現咗由民主1.0進化到民主2.0。第一代民主(Democracy 1.0)確立了選舉制度和可信任的政府機構,但民眾幾乎沒有真正參與政策制定;今天由N世代所推動嘅,係第二代民主(Democracy 2.0),以「市民積極參與商議」為特色。
第三部份:[政黨和NGO都要參與推動]
主席,第3點我想講嘅係,要推動青年人公民參與力量,我哋議員、政黨和NGO絕對有好大責任。點解我會咁講?因為議員、政黨和NGO,都係市民和政府之間嘅橋樑,但政黨和NGO應該點做呢?我認為,網上問責是有助政黨和NGO開拓空間,政黨和NGO應該多聘用青年人,授權他們,提升他們,讓他們為你嘅組織帶來真正嘅變革。
政黨要年青化,亦要善用網絡力量。例如美國猶他州有立法委員,會在網站上張貼州議會正討論嘅法案,民眾可以隨時上網表達意見。如果我哋立法會議員同政黨都可以做到善用網絡,讓市民共同參與討論各項法案,凝聚網絡智慧,我相信,咁樣絕對有助增加議員和政黨的認受性。
至於NGO方面,我認為,網絡化係NGO必走之路,傳統嘅NGO必須吸納網絡聲音,提供更多網絡化服務。所以我同張國柱議員正努力推動本港發展「網上社工」,另外我同社聯亦正密切關注,弱勢社群日常使用資訊科技遇到困難嘅問題。而創立電子社區,提供新型式服務,亦是NGO未來發展嘅大勢所趨。
主席,傳統上,要落實有效管治,要靠官員智慧,到咗而家,係要靠社會智慧。因此,政府要參與,政黨要參與,NGO要參與,青年人要參與,從而共同推動社會改革。
[總結]
主席,我重申,要發揮青年人公民參與力量,必須三方面配合:(一)政府唔好怕、唔好阻攔,要讓青年人有機會參與社會改革運動;(二)政府必須克服對網絡嘅恐懼,將透明化變為核心價值;(三)政黨和NGO都要共同參與。我相信,我哋一齊努力,將社會上的不同矛盾,化成整合的力量,促成社會的變革和進步,令香港社會更公平,更開放。
主席,我謹此陳辭。
Go to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