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未來十年熟地供應預計共約3,000公頃,其中近六成來自北部都會區。當局在北部都會區物色三個地點試行片區開發模式,希望透過市場參與,讓片區提速落成。
甯漢豪今日在記者會講解施政報告相關措施時說,2025至26年度到2034至35年度的熟地供應預計約3,000公頃,每年供應150至450公頃不等,符合《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目標水平,顯示政府持續穩定造地的決心。
熟地供應全部來自政府主導項目。甯漢豪表示,上述3,000公頃熟地中,約1,700公頃來自北部都會區,約300公頃來自將來交椅洲填海。政府會在今年年底前為交椅洲人工島提交填海方面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以期明年完成法定環評程序,爭取本屆政府任期內開始填海。
施政報告提到在北部都會區物色三個分別佔地約10至20公頃的地點試行片區開發模式。她指,三個片區分別位於新田科技城、洪水橋/厦村、粉嶺北新發展區。三個片區均包含具商業價值的項目,例如私人住宅發展和公共設施地帶。
三個片區的土地用途規劃已完成法定程序,政府計劃收回土地後公開招標,由投得片區的發展商綜合開發和建設,完成興建的公共設施則交回政府營運。
甯漢豪表示,政府希望透過市場參與,讓整個片區提速落成,各設施之間的設計也更協調。當局會在今年年底前陸續為三個片區展開市場意向調查,為公開招標做好準備,爭取明年內正式為首個片區招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