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撰文指,隨着時代變遷,越來越多人選擇綠色殯葬,將骨灰撒入紀念花園或大海。數據顯示,綠色殯葬使用率從2014的8.4%增至今年截至10月的逾18%,創下歷年最高。
他說,如果支持綠色殯葬,可登記綠色殯葬中央登記名冊,手續簡單且費用全免,他自己也已經登記。
以下是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12月1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今日天隔一方,難......見面呀~」
看過《破 · 地獄》的朋友,都會記得《客途秋恨》這一曲南音。這齣電影最近大受歡迎。電影以殯儀業為背景,提及在面對生離死別時如何讓死者安息、生者釋懷,並探討傳統與現代,以至現今社會上人與人的關係,發人深省。環境及生態局局長的其中一項職責是督導食物環境衞生署為市民提供殯葬服務,所以這齣電影給我的感受特別深刻。
以人為本的殯葬服務
食環署近年不斷努力提高殯葬服務的儀式感及家庭連結感,提供人性化及貼心的服務,努力以人為本,希望做到讓逝者走得有尊嚴,還能讓在生者得到安慰和支持。例如,未滿24周的流產胎不能使用一般的殯葬服務,令到不少不幸流產的父母們在處置流產胎方面留下深深的遺憾。食環署於2022年特別開設本港首個未滿24周離世胎兒的火化設施,並取名為「永愛堂」,象徵父母、社會人士及政府對不幸流產胎兒永遠的關懷和愛護,亦冀望父母們能夠放下心結,向前生活。永愛堂設有供流產胎專用的小型火化裝置和悼念活動室,堂外設有倒影池和撒放骨灰的小花園,亦種植了不少樹木、植物,希望親屬在悼念流產胎兒時能紓緩情緒,減低傷痛。撒放骨灰後,家屬可自行選擇撰寫紙條留給逝世胎兒,並繫在花園旁邊的掛架上以作紀念。
此外,自今年4月起,食環署陸續於臨海的曾咀紀念花園推出可寫下對先人的思念及祝福的紙撒灰器和惜別花袋,以及用來投遞心意信箋的木雕藝術品「渡船」。「渡船」是本地木刻藝術家凌展騰先生創作的參與式藝術品,以環保及思念為主題,運用從環保署的園林廢物回收中心Y · PARK[林.區]收集的塌樹廢物及其他園林廢物製作而成。這個藝術品以船為喻,紀念使用綠色殯葬的逝者,並給至親一個離別後的過渡空間。船身掛上數個富香港特色的思念信箱,標註了不同的撒灰地點(包括塔門以東、東龍洲以東、西博寮海峽以南)、紀念花園及「永遠懷念」,讓家屬投遞心意信箋,由食環署代為火化。這些創新舉措讓對逝者的思念和祝福得以延續。
為了方便市民了解各種後事安排資訊,食環署在最近推出了「身後事安排」專題網站,幫助市民為離世摯愛安排後事,引領家庭可簡便妥善安排每一個相關步驟。
食環署也會繼續透過不同渠道,例如廣受歡迎的「人生學堂」推廣活動,與各合作夥伴齊心協力加強宣傳,進行公眾教育和推廣。「人生學堂」從不同角度向市民介紹如何做好生前身後規劃,探討什麼是預設照顧計劃(包括遺囑、身後事安排等)、癌症支援、在居處離世和喪親者支援等,並設有生前身後服務機構攤位及展覽等,鼓勵市民採取更環保及可持續方式處理骨灰,以及預早做好生前規劃,確保人生有個完美的句號。
綠色殯葬 愛在延續
隨着時代變遷,越來越多人選擇綠色殯葬,將骨灰撒入紀念花園或大海。回歸自然是讓生命以最自然的方式延續,融入大地,滋潤新生,亦是對生命的致敬和尊重。
綠色殯葬服務申請簡單、環保簡約、費用低廉及免卻未來需辦理龕位續期,達到「去者善終,留者善別」。現時食環署轄下設有13個紀念花園,遍布港九新界,讓市民可立紀念牌匾及隨時追悼先人,而預計在2025年落成啟用的沙田石門靈灰安置所亦設有紀念花園。食環署每周亦提供免費渡輪服務,供家人親友前往本港指定海域上撒灰。根據數據顯示,綠色殯葬的使用率從2014年的8.4%增至今年截至10月的逾18%,創下歷年最高。我相信,隨着社會的推進,綠色殯葬將會越來越普及。
電影中文哥說及對離世妻子的感情亦令人動容。「放手」又何嘗不是愛的表現?這讓我想起一對採納綠色殯葬方式送別摯愛的年老夫婦的故事。現年90多歲的老先生和他的妻子在少年時期相識,戰後重逢,共度餘生。他們常常在鑽石山散步,曾約定無論誰先離世,將另一半的骨灰撒在雞蛋花樹下,讓愛回歸自然。老先生認為,與其把妻子的骨灰放困在骨灰龕位中,不如讓她安息在雞蛋花樹下,紀念花園的環境清爽又美麗,還可以恩澤大地。
如今,老先生除了像念舊老派的文哥一樣,每天在家中向亡妻上香、還會不時回到紀念花園,在風聲和鳥聲的陪伴下,向妻子送上親手編織的花環。老先生分享說,他每次都慢慢走向那棵約定的雞蛋花樹,那感覺就像他在慢慢地走近他的妻子。他用妻子的骨灰製成的戒指,也象徵着她的永遠陪伴,這份愛將永遠留在他心中,恆久不變。
擁抱生命與死亡
死亡,一向是大家避諱的一個議題,但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階段。我鼓勵大家提早為自己的生命做好規劃,以開明的態度與家人分享後事的意願。這樣,家人在處理後事安排時就不會手足無措,亦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爭拗。如果大家支持綠色殯葬,可以登記綠色殯葬中央登記名冊,手續簡單且費用全免,方便家人在自己他日離世時,能按照你的意願辦理後事,讓你無憂無慮地享受金色晚年。我自己也已經完成了登記。
正如《破 · 地獄》中最後的感悟,死亡不應該是禁忌,相反,我們應該「從死看生、及早預備、活在當下」。這種觀點不僅讓我們更好地預備和面對生命的終點,也讓我們在當下的每一天活得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