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表示,在赤洲發掘恐龍骨骼化石的工作已完成,而位於文物探知館庭院的臨時工作室定於本月20日開放,展出經清修的恐龍化石及其他在香港發現的化石。
古物古蹟辦事處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專家的指導和協助,以及漁農自然護理署的支援下,於10月下旬在赤洲展開發掘工作,發掘出約30塊含恐龍骨骼化石的岩石,當中所含恐龍化石實際數量須待清修工作完成後才能確定。
古脊椎所專家及香港古生物學家詳細檢查化石發現地點,確定所有外露化石已移走後,團隊在赤洲發掘恐龍骨骼化石的工作也已完成。
古蹟辦與漁護署將連同古脊椎所,以及與香港、內地、其他地方的專家和研究機構合作,繼續推展恐龍化石清修及相關研究,鑑定赤洲恐龍的種類、探索香港遠古時期的古生態面貌。
展覽及公眾教育方面,上述臨時工作室本月20日開放,古蹟辦會安排市民觀看化石清修工作,展品包括經清修的恐龍化石及其他在香港發現的化石,例如水生動物介形蟲、菊石及蕨類植物,詳情稍後在古蹟辦網頁公布。
此外,古蹟辦與漁護署將繼續舉辦講座和工作坊,以提高公眾對古生物的認識和興趣。漁護署亦會為中、小學舉辦到校科普活動。詳情請參閱古蹟辦和地質公園網頁。
因應在赤洲的考察和發掘工作完成,漁護署署長將於明日撤銷封閉船灣(擴建部分)郊野公園內的整個赤洲。
發展局表示,所有外露恐龍化石已從赤洲移走,該處位置偏遠,島上沒有適合登島或遊覽配套設施,地理和天氣因素令船隻靠岸有一定風險,市民不應冒險登島。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除主管當局及其授權人士,任何人不得挖掘或搜尋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