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在移動世界大會 (MWC) 上推出了一款俗稱「小米M43 相機」(Xiaomi Modular Optical System)的創新模組化光學系統。這款相機採用磁性連接方式,可與小米 15 智能手機無縫整合,旨在將專業級攝影體驗帶入移動設備。小米的設計靈感或許源自Sony(索尼)早期的 QX 系列,但其先進的連接技術和強大的規格使其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其技術細節、潛在應用場景以及對未來智能手機攝影的影響。
技術規格與功能
小米 M43 相機的核心是 1 億像素的 M43 傳感器(Light Fusion X Type 4/3),尺寸為 17.3 x 13.0 毫米,遠大於典型的智能手機傳感器。這款傳感器搭配 35mm F1.4 固定焦距鏡頭,具備可變光圈(F1.4 至 F11),特別適合低光攝影和人像拍攝,創造出淺景深效果。其高分辨率允許用戶捕捉細膩的圖像細節,非常適合需要高品質輸出的場景。
該相機通過磁性連接和 Xiaomi 自研的 LaserLink 技術 與智能手機相連。LaserLink 利用近紅外激光實現 10 Gbps 的數據傳輸速度,確保圖像數據能夠實時傳輸至手機進行處理。電源則通過兩個彈簧觸點從智能手機獲取,設計靈感類似於蘋果的 MagSafe 配件。用戶可以通過小米 15 的相機應用程序切換至外部模組,支持 RAW 格式拍攝,並配有自動對焦馬達和物理對焦環,提供更精細的手動控制。


與現有技術的比較
與智能手機相機相比
典型智能手機相機的傳感器尺寸約為 1/2.55 英寸(約 28.5 平方毫米),而小米 M43 相機的 M43 傳感器面積約為 224.9 平方毫米,帶來更好的動態範圍和噪點控制。尤其在低光環境下,其大光圈鏡頭和先進的圖像處理算法能顯著提升畫質。
與獨立 M43 相機相比
雖然松下和奧林巴斯的獨立 M43 相機也使用類似尺寸的傳感器,但小米 M43 相機的模組化設計結合了智能手機的便攜性和界面便利性。對於不願攜帶傳統相機的用戶來說,這是一個理想的折中方案。
與索尼 QX 系列相比
索尼 QX 系列是最早的外部相機模組之一,但其依賴 Wi-Fi 連接,速度和穩定性不如 LaserLink 技術。小米 M43 相機不僅傳輸更快,還通過磁性連接實現了更緊密的物理整合。
潛在應用場景
- 攝影愛好者:小米 M43 相機為日常攜帶提供了專業級攝影能力,無需額外負擔傳統相機的重量。
- 專業用途:如產品攝影、房地產拍攝或新聞攝影,這款相機能在保持便攜性的同時提供高分辨率輸出。
- 低光攝影:其大傳感器和 F1.4 鏡頭在夜間或室內環境下表現出色,適合捕捉細節豐富的圖像。
未來影響
小米 M43 相機的推出可能標誌著智能手機攝影進入模組化時代。用戶未來或許能根據需求更換不同鏡頭或傳感器模組,類似於傳統相機的可換鏡頭系統。這不僅提升了設備的靈活性,還可能催生一個新的配件生態系統,進一步模糊智能手機與專業相機之間的界限。
參考來源:
Wired: This Modular Phone Concept Is Xiaomi’s Plan to Kill the Camera Bu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