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ney +》 迪士尼、Marvel、彼思、星球大戰…  數位卡夫特《Fight of》系列最新作!《Fight of Steel: Infinity Warrior》發表!   人氣VTuber彩虹社推出《快打旋風V》社團活動「#にじストV部」!長達6小時對戰直播!   高規格電競手機「黑鯊 3」霸氣下殺一萬日幣!   赢了電競比賽有現金券?日本壽司郎舉行「Winning Eleven 2021壽司郎杯 」   「寶可夢 晶燦鑽石・明亮珍珠」FINAL PV & 新情報公開!   PONOS推出新手遊《本当の幸せ》日本上線!冥想翱翔空中的奇妙動作遊戲!   本週的《Destruction AllStars》:青牙挑戰系列賽、第一季內容搶先報,以及更多內容   「2021 Days of Play」慶祝活動自今日起與「PlayStation Player Celebration」一同登場;5月26日開始推出優惠 

FB 改演算法但《BuzzFeed》流量仍然長紅,快教教我們怎麼做的啊

商業

去年 12 月,臉書調整其動態訊息運算法,減少「迷因」圖片(meme)、改著重「高品質」(High Quality)的資訊。

根據幾項統計顯示,《Upworthy》與許多熱門新聞網站(Viral News Sites)的流量也隨之驟降,不過,同樣是熱門新聞網站的《BuzzFeed》卻能持續成長,為什麼呢?

業界有些人認為,那是因為《BuzzFeed》與 Facebook 為密切合作的夥伴。不過,這個理論有待驗證,因為 Zynga 也曾是臉書的主要廣告客戶,然而命運卻大不相同。

此外,臉書發言人也表示,自然新聞動態排行(Organic News Feed Ranking)完全不受廣告影響,臉書篩選資訊時,是以用戶的互動對象與議題為根據,並不是誰付錢、誰就最大。

或許《BuzzFeed》流量能持續上升,是因為其內容比《Upworthy》和其他熱門新聞網站更具原創性?

  • 為什麼《BuzzFeed》流量可以打敗群雄,穩居第一?

除了幽默創意的影片之外,《BuzzFeed》還雇用 John Herrman 及 Peter Lauria 等頗具聲譽的專業記者來編撰較嚴肅的新聞以及深入分析報導,所以,或許對臉書主管而言,《BuzzFeed》的內容品質佳,理應多出現在動態消息中。

《BuzzFeed》的 CEO Jonah Peretti 在 email 中解釋道,我們可以用電視史來理解臉書為何並未擊潰《BuzzFeed》,卻對《Upworthy》產生負面影響。

簡介電影史:

電視史之初,大型電視台會製作許多類型的節目,包括晨間新聞、肥皂劇、遊戲節目、晚間新聞、黃金時段的電視劇、喜劇、以及深夜節目,所有的節目都是大手筆投資且極具原創性;接著,MTV 音樂頻道、喜劇中心(Comedy Central)、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開始成形,這些分別著重娛樂或新聞的電視台對於內容的投資也不少。

以電視史來看,有線電視公司為傳遞內容的平台,而電視台製作的節目越精采,就會有越多觀眾付費收看有線電視。

回來看現在的社群媒體:

回到網路上來看,Facebook、Twitter、Pinterest、WhatsApp 等社群網絡就是傳遞平台,他們與有線電視業者的角色雷同:網路傳播媒體的內容越好,社群網絡的價值便越高。所以,當傳播媒體投注心力提升內容品質時,社群網絡與用戶都會受惠。

從此角度來看,《BuzzFeed》認為其與所有主要社群網絡的利益一致:

1. 《BuzzFeed》將長期投入此事業

2. 將持續提升內容品質

3. 持續研發新的格式與分類(心理測驗 (quizzes)、影片 (video)、即時新聞 (breaking news)、長篇文章 (longform) 等等)

4. 一切以讀者優先,絕不耍讀者或刊出騙人頭條

《BuzzFeed》全心投入製作讀者喜歡的內容,讀者自然會分享文章,社群網絡的流量自然會增加;《BuzzFeed》相信,上述發展模式正是其脫穎而出的關鍵。

而臉書與其他社群網絡自然會向好的傳播媒體靠攏甚至投資,以優質內容提升社群網絡的價值。

基本上,Jonah Peretti(《BuzzFeed》的 CEO)認為《BuzzFeed》扮演的角色有如 MTV 或 ESPN 等電視頻道,而臉書的角色則有如時代華納 (Time Warner)或康凱斯特(Comcast)等有線電視公司。

看來,電視產業的合作生態已於網路上再次重現。

  • 延伸閱讀

財團紛紛投資做媒體,不可不知 Buzzfeed

新媒體到底該怎麼生存?以垃圾文章出名的《BuzzFeed》難道不能做優質新聞?

提升品質、深度:融合舊媒體的價值,新媒體正在專業化

(資料來源:Business Insider;圖片來源:oddharmonic, CC Licensed.)

Source: techorange.com

隨機商業新聞

NordVP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