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看衰新聞媒體的未來嗎?在矽谷赫赫有名的創投家 Marc Andressen 在 Twitter 上發表一番對新聞媒體的見解,對其未來保持非常樂觀的態度,認為一切只不過是因為網路媒體及其他媒體的異軍突起,才讓新聞媒體暫時亂了陣腳。
很多人對於今天的新聞媒體很有意見,評價有好有壞,有些人認為利用付費機制是媒體的財務解決之道,有些人卻不這麼認為。在這波討論聲浪當中,創投家 Marc Andressen 的意見特別值得注意,儘管他並未直接參與新聞媒體的經營,但他在 Twitter 上發表了長篇大論,認為現在只不過是因為網路媒體的爆炸性成長,讓長期處於霸權地位的新聞媒體突然亂了陣腳。其時,新聞媒體在未來幾十年內仍然會快速成長,不容其他媒體小覷。
從前新聞媒體稱為「大眾媒體」,意思是民眾所接觸的媒體當中,完全只受到新聞媒體控制。當時媒體的門檻太高,不像今天網路資源發達,只要有台電腦,能上網,就能利用免費的網路資源傳播資訊。從前的報紙、電視都是非常昂貴的媒體,且因為內容數量也有限、觸及人數多,因此廣告的效益非常好,也容易受到政客及財團的利用。
這幾年下來,Marc Andressen 提出三項對於新聞媒體的重大改變:
1. 現在門檻大幅降低,要成為傳播媒體相對簡單。
2. 從前只有一種媒體,現在有網路、報紙、雜誌、廣播、有線電視、無線電視、數位電視等等多種媒體,所有媒體一起競爭。
3. 市場大幅擴增,跟 10 年前比,現在有更多方式提供媒體傳播,代表有更多人接收到媒體訊息,成為市場的一塊,而未來 10 年會有更多人加入。
這三點不盡然對新聞媒體都是壞事,首先,前兩點代表著媒體的競爭加劇,但真正重要的是反而是第三點,因為儘管成本降低、競爭激烈,但市場也不斷擴大,有更多的人在接收媒體資訊。今天能接收到新聞媒體的民眾,比 10~20 年前多出許多,而這樣的趨勢在未來 10~20 年也會不斷維持。
這代表甚麼?代表媒體雖然不斷增加,但成長的空間也不斷增加,不會因為競爭激烈而縮小了市場,每個媒體未來都會因為市場的增加而有更多機會。這也是為何 Marc Andressen 對新聞媒體仍然樂觀,因為市場根本還沒開發完全呀!新聞媒體只不過是被新崛起的其他媒體絆了一腳,其實終點依然遙遠,要談勝負還太早了!
- 網友提問:照這樣說,地方新聞還有發展潛力嗎?
不過 Andressen 也不是對所有媒體的未來都很樂觀,例如有網友提到地方新聞媒體,認為地方新聞媒體受到地區限制,市場並不會不斷擴大,同時又要不斷跟大型媒體競爭,例如專門提供給基隆市民看的報紙,同時也要跟各種跨國、網路媒體競爭,相對受到的限制更大。這樣要如何生存?
Andressen 對此就沒有這麼樂觀了,他認為「地方新聞媒體根本沒辦法獲利」,原因是大部分人的目光都被其他媒體吸引過去,地方新聞媒體沒辦法引起民眾興趣,而他們也不會特別關心當地新聞。
- 網友提問:其他非主流形式的新聞媒體未來還能存活嗎?
另外有網友問到「事件調查」及其他形式的新聞,Andressen 同樣認為這些媒體的市場不大,以美國為例,每年大約只會投入 2000 萬美元在這些類型的媒體上,相較於其他類別的新聞資源算是較少。這樣的資源大多是藉由公益組織、群眾募資來贊助,並由 ProPublica 這樣的公益新聞組織去執行,這樣的方式就以非營利為導向,直接把民眾及讀者為唯一考量。
- 網友提問:「付費牆」(Paywall) 是新聞媒體現今的求生之道嗎?
《紐約》去年首開先例,讓免費讀者只能閱讀 10 篇文章,只有付費讀者才能閱讀更多文章。Andreessen 認為這種「付費牆」是專門為《紐約》這樣規模的報紙量身打造的營利方式,其他新聞媒體如果盲目跟進,絕對無法成功。因為這種方式有個盲點,會變向懲罰原本的忠實讀者,要他們非得付費才能閱讀。反之,他認為像《華爾街日報》、《訊息》(The Information) 的付費機制較合理,讓想要看特定內容的讀者再付費,可以避免一般讀者只是純粹瀏覽也要付費。
最後 Andressen 提出,所有廣告商、媒體都把整個生態稀釋到所有媒體都平等競爭,但也造成媒體都要在極小的空間中求生存。一定要有新的獲利模式,才能擺脫傳統已經殺到腥風血雨的獲利模式。媒體不能老怪消費者不買單,應該反過來思考,為甚麼媒體推出的內容會沒辦法吸引消費者買單呢?
延伸閱讀:
剷除媒體亂象、垃圾新聞,縮編、併購,媒體的商業模式創新實驗才剛開始
(資料來源:Gigaom、圖片來源:Joi, CC Licensed)
Source: techoran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