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ney +》 迪士尼、Marvel、彼思、星球大戰…  讓休息時也能有極致的舒適感。DXRACER發表「吧台椅 for e-Sports CB-01RD」!   專訪《Returnal》配樂作曲家Bobby Krlic   即滿1週年 《泡泡糖忍戰》紀念活動開跑!第6賽季同時開跑!   HYDE個人活動20週年紀念遊戲《HYDE RUN》正式發布日確定!同時公開遊戲內畫面預告!   深入探索《Outer Wilds》:「Echoes of the Eye」資料片於9月28日到位   《eBASEBALL 職棒野球魂 2021 滿貫砲》遊玩心得!棒球迷與初心者都能盡情享樂!   在《決勝時刻:太平洋戰區》第一季即將推出的內容   美到令人屏息的畫面表現!「地平線 西方禁地」PS5 實機畫面曝光! 

【點矽成章:鄭志凱專欄】前世界拳王靠百萬粉絲,一則 Tweet 要價 16 萬台幣

商業

對於網路製造名氣的爆發力,安迪沃荷是個先知,早在 1968 年,他在一項個人的特展專刊中便宣稱:「未來人人都能聞名世界 15 分鐘」(In the future, everyone will be world-famous for 15 minutes. )。

短短幾個字,這句名言裡包含了三個不可或缺的參數:人物、空間、與時間。

人人都有成名的可能,你和我,和我們身邊的尋常百姓,人人能夠成名,不限於曾經千錘百煉、十年磨一劍的少數人物。名氣來了,擋也擋不住,全球四處流竄,無處不及,不困於周遭十里之地。然而,來得急,去得快,15 分鐘後,世界目光焦點迅速移向下一個聲名平地鵲起的小胖林育群或蘇珊大嬸。

若是改變了這三個參數其中任何之一,例如 everyone 改成 someone,「有些人能聞名世界 15 分鐘」,這句話也就十分稀鬆平常。

安迪沃荷往來多所名人,也常以名人為創作主題,瑪麗蓮夢露、毛澤東,都出現在他的畫面。他藉名人的面孔表達理念,名人也因他而傳世。生於電視當道的時代,安迪沃荷對於大眾傳播造成的普普文化有推波助瀾之功,而在普普文化中,名氣是一個既被追求、又被踐踏的弔詭現象。

  • 名、利的關係:從分開到結合的轉變

江上千帆過盡,古人說不過只有名與利二字。

那個時代,名和利是兩艘互不相干的帆船,各有各的負載,各有各的去向。東晉文人左思寫完《三都賦》,都城裡人人爭相傳抄,雖然洛陽紙價為之飛漲,也沒聽說他收了任何版稅,從而大富大貴。

名與利掛勾,應該是商業主義發達之後的事了。早期的名人以本業成名,靠本業賺錢,例如作家、畫家;後來的名人可以因本業成名,卻賴副業大發其財,像是電影明星、運動員。

伊麗莎白泰勒是其中最知道如何經營名氣的先驅,終其一生,她華麗無瑕的面龐出現在無數巧克力、洗髮精、化妝品、香水,各種商品。有的時候,她的名氣讓消費者對商品產生聯想,有的時候,她的漂亮臉孔只是一個吸睛的磁鐵。多虧了伊麗莎白泰勒,名人們從此發明了一條名氣與金錢的轉換方程式。名人的名氣可以被製造,被哄抬,被追捧,消費者被名氣所吸引,甘心情願掏出口袋裡的鈔票,爭相供養名人的名氣。

  • 人們需要明星,而網路刺激名人經濟

名氣的供需關係在網路時代本質沒有太大差異,能量和速度卻大有不同。

查理咬了我」傳上 Youtube 後,幾億人瘋傳,短短一分鐘的家居影片,為小查理貝比幕後的星爸星媽帶來 50 萬美金的進帳。韓國無名歌手 Psy 刮起了江南旋風,網路上狂播二十億次,據說 Psy 上大陸春晚的喊價已經超過百萬美金。

有名人就有粉絲,兩者有相互依存的共生關係。名氣越大,粉絲越多,追捧明星的行為越為痴迷。粉絲越多,名人名氣越大,越能將名氣「變現」(monetizing)。不過如果追究兩者的先後關係,人性對於偶像的需要,跟消費者對於 iPhone 的需要沒有本質上的不同。名人的誕生,根本的原因是粉絲對名氣的消費需求。

網路的特質是立即、草根、民主。名人跟粉絲之間自成一社群,互動更為密切,名人的一言一行,粉絲亦步亦趨,名人的喜怒哀樂,粉絲的情緒為之牽動。因此名氣更容易操作,跟金錢的結合更為密切,造成了網路時代的名人經濟(也不妨說是粉絲經濟)現象。

就像電影的鏡頭裡如果出現手機、筆電的品牌,那一定是贊助廠商的傑作,如果一位名人在推特(Twitter)送出一條推文,提及某家廠商、某項產品,或是某網站的鍵連,不要懷疑,其後都有金錢交易。例如前世界拳王麥克泰森(Mike Tyson)雖然已經過氣,在推特世界裡還有 4 百萬跟隨者,因此一條不到 140 個字母的推文,他的價碼是 5,200 美金(近台幣 16 萬),一個字母 37 美元(約 1100 台幣),這可是名作家都不敢夢想的稿費。

決定作家文字價格的是內容,決定名人文字價格的卻是名氣,內容總是曲高和寡,名氣卻可用粉絲的數目來堆積,放大(scalability)的潛力大有差別。

  • 有新創團隊就看準名人商機,成功募資 22 億台幣

當名人多如天上繁星,廠商該找那位名人呢?有百萬跟隨者的名人,如何兜售自己的名氣?顯然需要一個能夠有效媒合供需的中間者,Adly 就是這樣的一家新創公司。

根據廠商的需要,產品的特性,想要接觸的消費群,Adly 可以提供方案,接洽合適的名人,撰寫文稿,收集市場反應。就靠這樣一個中介名氣的商業計劃,Adly 總共募集了 750 萬美金(約 22 億台幣)的創投資金。

中國已經成為擁有最多網路用戶的國家,名人經濟自然發達,還產生許多獨特的經濟行為,例如打賞。從前在戲園裡聽戲,名角扮相身段唱作俱佳,戲迷聽了如醉如痴,不免用打賞來表達捧角的誠意,順便也向其他戲迷示威自己的實力。前一陣子,大陸網路小說《星河大帝》作者收到一位土豪粉絲打賞 100 萬人民幣(近 500 萬台幣),震驚了大陸網路文壇。

粉絲的行為本來就存在著一部分非理性,有錢的粉絲用金錢來追捧名人,其非理性連一般的粉絲都難以理解。

過去在戲園打賞,不知戲園有否分成。在網路上打賞,網站經營者大大方方地抽取 30%,難怪他們想出各種花招,為名人經濟推波助瀾。

網路既是一個製造和消費名人名氣的平台,也是一個名人和粉絲相會的舞台,更是一個轉換名氣與金錢的交易所。名人經濟在網路時代快速崛起的現象,大約也是網路令人為之目眩神迷的原因之一吧。

關於名氣,張愛玲有句名言:「成名要趁早,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

名人經濟裡,名和利雖然掛上了勾,但是快樂卻依然停留在另一個軸向。名氣也是如此,數量可以用粉絲人數、多少的讚、多少位跟隨者來衡量,可是如何來量度名氣的品質、和是否 15 分鐘後仍能長久不墜呢?

  • 《TO》挑選,《天下獨立評論》其他好讀:

楊虔豪:台韓新聞界工作條件比一比
【周一專欄】王健壯:當街起舞那一天
【日本特派員】林秀姿:請告訴台灣人──福島核災三週年目擊日本反核遊行

(原文出處:天下獨立評論;圖片來源:alvaroalegria,CC Licensed)

Source: techorange.com

隨機商業新聞

Gearbest 購物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