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還在抱怨蘋果發佈的車載系統 CarPlay 只是一個映射,過於簡單。那不妨看看微軟又是想如何霸佔汽車。
在近期舉行的 Build 大會上,微軟公佈了最新的 8.1 系統。同時宣佈將會以 8.1 系統為基礎開發 Windows in the Car —— 這是一款由微軟公司自主開發的車載系統,意圖通過 Windows 系統打通車載系統、手機和人的連接。
Windows in the Car 系統由多部分組成,包括允許使用者將 Windows Phone 手機介面內容直接投射到車載顯示幕上。你可以直接通過滑動車載螢幕使用一些 App,實現即時導航、收聽音樂等娛樂功能。操作方法與蘋果的 CarPlay 類似。
微軟在 Build 上最新發佈的語音助手 Cortana 也會與車載系統整合。這是一款結合了 Google Now 和蘋果 Siri 最佳特性的產品,以其古怪個性預測用戶想要什麼。但她會讓你選擇所需要的説明,並將注意力僅集中在那些事項上,保證用戶的行車安全。
據悉,與汽車系統結合的 Cortana 可以定位附近的商戶,也能提供語音瀏覽服務。除此之外,如果車主將車開到某個特定地點,它還可以利用地理防護技術觸發提醒和警示資訊,而所有這些應用程式都能在汽車內部使用。
未來 Windows 和 Windows Phone 套件將會對 MirrorLink 介面標準進行優化,MirrorLink 是一個專門為車載系統設置的介面標準,微軟正在試圖遵守並推廣這一協議。這樣,未來加入該協議的手機、汽車製造商均可以在 Windows in the car 系統下運行,而不會出現兩者在車內不相容的情況。
- Windows in the Car 體現車載系統的多功能可能,但離正式生產還有漫長道路
通過現場演示,你能看到 Windows in the Car 系統可以把很多功能和資訊顯示在一個螢幕上,車主可以觸摸螢幕控制加熱和車窗除霜功能,還可以為自己喜歡的媒體創建快捷方式。而位於車載螢幕左邊的提示視窗會顯示當前汽車車速上限。
因為目前微軟還沒有把 Windows in the Car 系統正式投產,當投產之後,中控顯示螢幕上所展現的內容可能會有所變化,但是就我們目前所能看到的功能而言,微軟第一次將人們熟悉的 Windows 介面搬進了汽車,並儘量將其市面上已有的產品做到無縫的連結。與競爭對手相比,這是一次有利的進擊。
不過,無論是配備的 App,還是自帶功能,評論者似乎更看好蘋果 CarPlay 的安全性。原因非常簡單 —— 因為它並不入侵到汽車的系統中,只是將手機上的內容映射到車載螢幕上。設置保證車主可以使用蘋果的原生態媒體服務,比如 Pandora、Spotify,以及 Amazon Music 這些音樂應用,還可以使用地圖導航和接聽來電。
相比而言,它們是駕駛者已經習慣使用的娛樂功能。而微軟顯然是把許多應用服務更緊密地整合進了汽車的自身功能上,包括在車載螢幕上查看 Outlook 收件箱,這看起來並不是一件安全的事情。
目前,汽車製造商們對車載系統的快速發展的這種趨勢仍然比較謹慎;而對車主來說,他們則希望自己的汽車資訊娛樂系統能夠和他們的智慧手機一樣方便、好用。但實現這些功能的前提是足夠的安全性。
此外,從技術上講,微軟意圖將 Windows in the car 深度融入進汽車的想法足夠大膽,但要實現並不容易。據微軟透露,Windows in the car 車載系統技術仍然處於一個 demo 階段。微軟公司也沒有明確系統具體的投產時間,看來,該車載系統尚且無法走出實驗室,並應用在汽車儀錶盤上面。
- 微軟要怎麼進擊,對抗後來追上者 Apple 和 Google 的
不過,微軟公司其實早已經涉足汽車資訊娛樂系統了。福特公司專為手機和數位媒體播放機配備的 SYNC 系統就是和微軟公司合作開發,該系統是基於微軟 Windows 車載嵌入式系統開發(Windows Embedded Automotive)的,它實際上是 Windows CE 作業系統的一個分支,專門致力於為汽車製造商、供應商和駕駛員連通各種設備服務和技術。
目前,在蘋果和 Google 已經踏入車載系統後,提供簡單的底層技術並不會是微軟進入汽車系統的門票,而汽車儀錶板區域已經成為了未來科技公司們開始角逐的主戰場,微軟擁有與兩家公司相似的手機產品與軟體服務,那麼在這塊區域裡站穩腳跟顯然已迫在眉睫。
微軟正在試圖結合自己的產品優勢迎擊蘋果和 Google 兇猛的進軍勢頭。
以下是微軟 Windows in the car 的介紹影片:
延伸閱讀:Google、蘋果瞄準車載系統市場,微軟、黑莓剉著等
你有 iPhone、iPad 但卻不知道蘋果的 CarPlay?Apple 汽車快來啦
(本篇轉載自合作夥伴《PingWest》;原文來源:The Verge;圖片來源:BitHead,CC Licensed)
Source: techoran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