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7 日有則這樣的消息「英特爾將在以色列建 10 奈米晶片生產線」。這則新聞相比同一天發佈的另一則新聞 —— 關於阿里巴巴提交 IPO 招股書的消息 —— 顯得暗淡無光。
晶圓生產本就是個專業性很強的行業,不為大眾所喜聞樂見,可這則新聞即便是在專業論壇裡也沒引起多廣泛的討論:大家對 Intel 這種一騎絕塵的方式已經審美疲勞了。
只是這則消息只讓筆者覺得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悲涼 —— 以色列對其的支持程度和當年富士康決定在河南建廠時當地政府的做法幾乎如出一轍。再聯想到 2013 年年底的時候 Intel 新任 CEO 曾暗示:Intel 可能為其他晶片公司做晶圓代工,更讓人不禁懷疑:Intel 終於打算攜帶核武器打算殺入晶圓代工行業跟其他還在玩機關槍的晶圓廠搶生意了嗎?這究竟會是 Intel 下一個盈利增長點,還是在自掘墳墓呢?To be or not to be,this is a question.
- AMD 創辦人說有晶圓廠才是真男人,結果 09 年就被 Intel 做掉
晶圓生產一直是個比較專業化的行業,不光投資巨大,還不能保證良率,更可怕的是這個行業還在不停的玩軍備競賽,屬於門檻高、風險大、對手還極其可怕的行業。早十年前這個行業還有十來家公司殺來殺去,AMD 的創始人 Jerry Sanders 甚至還曾說過「擁有晶圓廠才是真男人」,結果 09 年的時候 AMD 將自己的晶圓廠分拆了出去,成了假男人。
因為這實在是個高危行業,很多企業開始將自己的晶圓廠與原廠剝離分拆,直接關閉或是出售。這樣做的好處當然是輕資產了,但問題也很明顯 —— 晶片是一個在設計中後期就高度依賴生產線性能的行業,如果生產線不支持某種工藝或者缺少某個庫文件,設計就得修改,它相較於蘋果對富士康的依賴要更加明顯。臥榻之側,能否容忍他人酣睡曾是許多公司的難題。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既然有公司出售晶圓廠,那就有人做接盤俠,再加上現在很多小的晶片設計公司根本無力承擔自建工廠的費用,一種完全承接來料加工的晶圓廠就順勢而生了,生意也做得風生水起。還有一些大廠因為投建了更新的產線,之前的生產線又還能用,就利用過剩的產能也開門做點生意;如果來的是個豪客,還會用最新的工藝讓人家先上,比如三星和蘋果。
Intel 核心產線技術水平幾乎領先整個業界 12 個月
在這些自有晶圓廠的公司裡唯有一家例外,那就是 Intel —— 它的生產線從不對外營運(好吧,其實 Intel 也替兩家很小的公司生產過,不僅保密排他一堆協議,而且還只限 FPGA,到最後還被 Intel 持股)。Intel 不對外營運也是有它的道理,因為他家的產線太牛了。業界普遍的觀點是,Intel 的產線水平幾乎領先整個業界 12 個月。不要小看產線上的技術水平,線刻寬度每提升一個級別,晶片的功耗和性能就可以來個指數級的優化,並且由於面積會大幅縮減,晶片的成本也能相應的減少。當年 Intel 就是依靠自己高速發展的產線水平,徹底拖垮了 AMD。正所謂重劍無鋒,大巧不工。
現在 Intel 的對手由 AMD 換成了 ARM,而且戰況好像還不大順利,試問 Intel 能對 ARM 開放自己的產線嗎?這麼看來,答案好像顯而易見,Intel 應該保護住自己的核心技術,不讓 ARM 染指。可是過剩的產能就讓它白白浪費嗎?之前的形勢是 Intel 的晶片利潤足以支撐產線的不斷更新換代,可是現在甚至將來還會有足夠的財力嗎?尤其是看到其他晶圓廠賺的盆滿缽滿的時候。這似乎是個短期利益和長期策略的一個角力,可是前提是長期的堅持能得到回報。
終端是 RISC 的,也是 CISC 的,但最終會是 RISC 的。當然,這只是筆者的一家之言,但 Intel 所堅持的 X86 架構,目前在手持端幾乎呈現出全軍覆沒的態勢也是不爭的事實。堅持往前一步就是固執,坐擁業界最領先產線的 Intel,面對手持端的節節敗退,似乎找到了自己的答案:Intel 新 CEO Brian Krzanich 於其上任後的首場法說宣布,英特爾將擴大晶圓代工業務,運用其先進製程優勢為其他廠商代工晶片,且範圍將擴及採 ARM 架構生產的芯片。Altera 公司於 4 月也對外展示了其基於 Intel 14nm 工藝的晶片,ARM 內核。
- Intel 成敗關鍵是產業鏈對 X86 架構的支持力度
對於 Intel 對外營運產線的消息,業界自然是一片讚譽之聲,甚至有人建議 Intel 乾脆退出行動端,專注桌面電腦和服務器的晶片設計去好了。可這真的是個好的建議嗎?ARM 在服務器端已佈局多年,微軟公司也推出了能 在 ARM 上運行 Windows 系統,Intel 需要面對的不是在行動端上的得失,而是整個產業鏈對其 X86 架構的支持力度。而一旦喪失了產業鏈,Intel 就真的淪為一家晶片工廠了。
Source: techorange.com
Category: 爆橘, Intel, 商業策略, 硬體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