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我立下了一個小小的瘦身志願,時隔半年,最近很多朋友看到我都說你怎麼瘦了一圈,其實我還真的減了大約有十幾公斤,以 6 個月來說不算多,但重點是「什麼方法還真的對我有效?」朋友都這樣好奇的問我,然後我很不好意思的帶著標準科技宅語氣的回答到:因為,我玩起了某一個瘦身減肥的 App。
當然,我不是減肥專家,也不想當健康教練,所以我想我不要提到這個 App 叫做什麼名字好了(他是個英文 App ),但是從為什麼他對我有效的實際案例中,我想思考這個 App 提供的方法背後的意義。(延伸討論:
如何有效?我從這款瘦身App 領悟的把事情做到的訣竅
商業- 一、關鍵知識的重要:看到另一面,才有改變方法的機會
瘦身方法何其多,運動、健康、減肥 App 在現在的手機市場更是不計其數,每一個工具都有一套自己認為有效的方法想要用戶去執行,但問題就是:
用戶為什麼要照著做?在我提到的這款「英文瘦身 App 」(我姑且這樣稱呼他)中,他會每天提供不同的「簡短知識文章」,這些文章有一個共同的目的,「點醒」我舊想法是錯的,例如光是努力運動並不會消耗太多卡路里,反而事倍功半;然後「刺激」我新的想法,例如控制飲食中的卡路里,才會更快產生效用。
這款「英文瘦身 App 」一開始並不逼我做任何事情,但是優先這樣每天灌輸我觀念,讓我思考自己原本想說運動就能減肥的方法是不是有問題?這件事情有沒有另外一面的思考?然後他會從理論上、科學上、新聞上各種角度,不斷給予知識的刺激。
這可能是很多健康軟體所忽略的地方,也可能是在工作上想要執行某些方法、想要運用某些工具的人所忽略的地方,就是沒有看到「關鍵知識」的重要。
無論你是想要說服自己,還是想要說服他人,在「思想上」說服才是最根本的做法,只是告訴他怎麼做,通常別人不想照著做,只有思想的說服才能改變人們的行為,這需要一些時間,但有了這樣的準備,後面的方法才能被「有效」的執行,因為只有我們看到事情的另外一面,才有真正改變方法的機會。
- 二、所謂的遊戲性:給自己微小但能夠持續養成習慣的行動
這款「英文瘦身 App 」會很努力的提示用戶:不要設定天方夜譚的減肥目標,如果用戶把目標設得太高,還會不斷警告,並且在實際的執行時,會把看起來困難的工作,拆分成很多有趣的小任務讓用戶執行。
例如,真正的大目標是用更多蔬菜水果的份量,替換肉類的分量。但是這款「英文瘦身 App 」提供的具體任務則是:今天來吃五種顏色的食物吧!今天想吃豬肉時有一次把它換成蔬菜吧!
沒錯,我們是要做到 A 這件事情,可是這件事情違反人類的欲望、違反我的習慣愛好,或是這件事情還有點遙不可及,這時候我必須先以一些簡單的、旁敲側擊的、看似無關緊要但步步逼近的小任務,去接近我的目標。
我們常常忽略這個階梯式的流程,或者這個在任何遊戲裡所有遊戲設計者都知道的「關卡任務」,如果主角不練功,怎麼可能打敗魔王?
而這些小小的練功,有時候可以設計得好玩一點,那麼這款遊戲的破關率就會大大提高,玩家不會玩到一半就放棄了。
- 三、預留後路:任何事情有做就好,沒做也都可以補救
還是談遊戲性,遊戲中主角死掉了必定可以復活,受傷了還有補血藥材,那麼為什麼現實的工作方法裡,我們不這樣設計呢?為什麼現實的習慣養成中,我們失敗了就直接放棄呢?而有「接關」機制的遊戲,玩家可能比要願意破關。
所謂的「遊戲性」,其實就是一種讓工作真的有效被做到的方法。而這款「英文瘦身 App 」很巧妙的利用遊戲性這個概念來幫助玩家練功,例如他有經驗值的設計,並且常常提醒用戶說,有些任務今天放棄沒關係,還是可以去做其他任務,只要慢慢的累積「可見的」經驗值,一樣可以升級。
他可能一天給我 5 個任務,這 5 個任務可以獲得 100 點經驗值,但是我可能最後這天只完成 3 個,但也獲得了 60 個經驗值,一樣有成長。這樣的概念,會比那種要不滿分、要不零分的工作方法更加「有效」被繼續執行。
那麼那兩個我沒有做到的任務呢?
這款「英文瘦身 App 」會在第二天或後幾天,繼續提出來讓我試試看,從來沒有放棄,有做一點都是進步,而且任何失敗以後都可以再次補救,這種種機制的結合,讓這個方法感覺更不容易被中途放棄。(延伸閱讀:不完美,效率大加倍:雜亂拖延少做點讓你更有生產力)
- 四、可以享受但不要自棄:對自己好的工作方法
這款「英文瘦身 App 」常常說:不要節食,不要不吃想吃的東西,如果今天早餐中午吃得節省,那麼晚餐何不吃個自己喜愛的牛排?尤其今天正好是我工作專案完滿達成的慶祝日?
任何工作方法、習慣養成,都不可以放棄「享受」,因為這是提高我們精神力的重要養分,如果用放棄享受的方式來達成工作,除非你的意志力驚人,要不然通常會半途而廢,通常很容易舊病復燃。(延伸閱讀:為什麼隔離干擾也不會讓你專心?關於專注的5個思考)「英文瘦身 App 」會提醒我,飲食有幾種層次:需要的層次、享受的層次、漫無目標的層次、自暴自棄的層次。
在需求層次裡我們一定要吃到滿足一天基本代謝所需的熱量;在享受層次裡我們有時不妨給自己額外的滿足獎勵,而且是高品質的獎勵;在漫無目標層次裡我們不知道為了什麼而亂吃;在自暴自棄層次裡我們甚至多吃了之後還自己後悔。
享受沒什麼不好,對自己好也沒有什麼不對,只要這樣享受過後,覺得自己獲得高品質的精神提升,獲得休息,獲得充電,那麼這樣的額外享受都是好的。(延伸閱讀:這五個數位工作方法,幫助我和我的缺點和平共處)
就好像上班也要有休假一樣,結果我發現這樣的邏輯,反而讓我在這個工作方法、習慣養成中,更容易走得長長久久。
- 五、規劃與回顧的重要:即使沒做,也起碼堅持這兩件事情
「行動」是最簡單也最難的事情,最簡單就是當你開始去做,就會發現這件事情沒有想像中,但最難的就是我們不會開始去做。
那麼如果不行動怎麼辦?這款「英文瘦身 App 」又再次告訴我,沒關係,不要放棄,先做規劃與回顧吧!不做,那就每天還是繼續規劃明天的減肥小任務,還是記錄每天的體重。
久而久之,有時候有空就真的做個一兩次,做過之後就感覺好像可以解更多任務,解了更多任務後,就覺得好像來升級一下也不錯,升級後就會從回顧裡看到自己的成長,忽然覺得那我想要看到更多的成長。即使不行動,保持規劃與回顧,會是讓這個工作方法、時間管理習慣有一天可以被「有效」執行的保障。
- 小結:SMART 原則
這款喜歡灌輸我「新知識」的英文瘦身 App ,還常常分享一個有效執行目標的原則,也是很多時間管理方法會提到的原則:
SMART 原則:Specific(明確)、Measurable(可衡量)、Attainable(可達成)、Relevant(相關)、Time-bound(時限)和我之前「養成好習慣之前,如何建立真的做得到的習慣養成目標?」這篇文章所說的有異曲同工之妙,任何工作方法的養成,最終決定成功與否的關鍵不在於高遠的目標,而在於這件事情真的可以被「有效的」執行,而為了讓其有效,根據 SMART 原則建立任務,才能讓使用者願意、可以去做。
然後,就像這款「英文瘦身 App 」一樣,加一點遊戲性,對自己好一點,隨時更新自己的觀念與知識,於是這些想做的事,就能有更大的機率被「有效」完成了。
- 轉載本文請註明來自電腦玩物原創,作者 esor huang(異塵行者),並附上原文連結:如何有效?我從這款瘦身App 領悟的把事情做到的訣竅
Source: playpceso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