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雜誌,印入眼簾的是一個又一個創業成功的精彩故事,彷彿在創業的世界裡,只有成功,沒有失敗。人們高聲歌頌成功者的創業傳奇,卻沒有人告訴你別人為何失敗。
這是一家在全球曾擁有超過 500 萬用戶的新創公司,其產品功能完善、使用方便,被視為 Evernote 的競爭對手。然而,它卻在今年六月底宣布關閉。
- 創辦人:我們創造了很棒的產品,但卻不懂得如何做生意
Springpad 成立於 2008 年,是一家提供免費筆記軟體服務的科技公司。它整合了多項功能,讓使用者能夠輕鬆記錄食譜、購買清單、待辦事項、工作專案等,幫助人們管理私人生活與工作任務。
早在行動應用軟體市場急速發展前,這家公司便看準市場未來需求,創造了 Springpad 這款功能齊全、操作方便的明星產品。其實,Springpad 所做的事情和現今全球火紅的 Pinterest(收集整理個人創意和設計靈感的網路剪貼簿)相當類似,只是當時 Pinterest 尚未進入市場,而 Springpad 佔有先行者優勢,前景看好。
但,Springpad 最後卻失敗了。
「我們創造了很棒的產品,但卻不懂得如何做生意。」Springpad 的共同創辦人 Jeff Janer 表示。「我們從來沒有試過付費(Premium)或免費增值(Freemium,讓顧客免費試用產品,待需更高階的服務時才予以收費)的商業模式,我們選擇以廣告作為 Springpad 的收益來源,但沒想到這樣的方式需要難以達到的極大規模才能支撐公司的運作。」
當 Springpad 在今年五月宣布資金用罄時,它最大的使用者社群嚇傻了眼。這個標榜「個人助理」的軟體服務曾廣受全球使用者愛戴,其功能較 Pinterest 完善,操作又比 Evernote 容易上手,在市場上有著非常好的利基點。但,Springpad 忽略了確立獲利模式的重要性,當它偵測到危機時,一切已經太遲了。
- Springpad 急轉直下,問題是「不夠了解自己的客戶」
另一個問題癥結點是,Springpad 不夠了解自己的客戶。將近 35% 到 40% 的使用者來自美國以外的地區,但是 Springpad 在優化軟體服務時,卻忽略了海外市場,僅以美國內地的使用者作為主要參考對象。
「當使用者釘選某項產品並做價格比較時,軟體只會以美元作為貨幣單位,這對加拿大和澳洲的使用者一點用處都沒有,因此海外顧客主要使用 Springpad 的筆記功能。」Janer 事後回想。
為了脫險,Janer 和公司夥伴四處奔走,希望籌得更多資金。也有報導指出,Springpad 曾和 Google、Amazon 商談收購一事。
「這真是五味雜陳。」Janer 說。「我們確實有一群忠實客戶,但談到要收費時,我們真的不知道他們是否願意付費。」曾撰寫 Evernote 相關書籍的 Jeremy Roberts 表示:「我確信 Springpad 的軟體服務對設計團隊相當有用,但投資者並沒有看見 Springpad 的價值,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這是時機問題。」負責 Springpad 顧客關係的 Katin Miller 說。「有許多手機應用程式正在做我們以前做過的事,但不同的是現在市場需求相當大。如果我們能夠耐心等待行動應用軟體市場成長,也許結局就不一樣了。但當時我們都對自己開發出來的產品很滿意,迫不及待想進入市場。」
現在,Springpad 正協助顧客尋找新的替代方案,將舊資料移轉到其他公司所提供的相關軟體服務。
(資料來源:Fast Company;圖片來源:Fast Company)
Source: techoran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