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當然想找到解決難題的方法,不過除了思考技巧外,搭配生理的技巧,或許可以事半功倍。
前陣子閱讀《生理時鐘決定一切》這本書,其中「腦力激盪的最佳時機」章節,提到了兩種生理節律有助於激發創意,一個是「分心節律」,一個是「新意節律」。
「分心節律」是說,大家原本會認為要專心才能想到點子,但事實上這只會讓我們一直對著無效的解決方法鑽牛角尖,這時候我們要抽離出來,分心一下。就像你有沒有在對某個難題想破頭決定放棄後,去看個臉書,結果東看西看,就忽然跑出一個好點子的經驗?(不過臉書更有可能讓你大分心,結果思緒完全跑到其他地方,也耗掉許多時間就是了。)
「新意節律」是說,在新鮮的、身心舒暢的環境中,你感覺開心,腦袋中的訊息流動增強,你就會更容易聯想出新的點子。
那麼,我們有沒有辦法在工作與生活中,利用這樣的生理節律,來輔助解決難題呢?「每天中午的散步走路習慣」或許就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今天這篇文章,讓我來延伸之前「 從練習每天走路一萬步習慣開始帶來的小改變」一文中,關於「刺激思考」的部分,跟大家分享我這段時間習慣練習的心得。
太專心、缺乏新意,害我卡在難題:
如果你跟我一樣是上班族,或許早上已經開始面對一些工作上的難題,並且聚精會神處理了好幾個小時,只是有些環節還無法打通。而早上到現在待在辦公室裡好幾個小時,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開始疲乏,缺乏新的刺激。這時候,問題可能就在「太專心」以及「缺乏新意」。
這時,中午到了,或許有 30 分鐘到 60 分鐘的休息時間,正是可以創造「分心節律」和「新意節律」的時刻,來幫自己的大腦打通早上糾結的難題。
中午離開辦公室,到外面快步走路 30-60 分鐘,正是想通早上遇到的難題的最佳時刻。
在外面的新鮮環境裡,透過快步走路帶來的刺激,讓身心進入更舒暢的狀態,創造「新意節律」。搭配變換一些散步路線,讓不同的人事物風景給我們更多擴散性地思考,帶來「分心節律」。
你可能一開始會覺得:「工作已經很忙?哪有時間空出30-60分鐘散步?」但驗證實際的效果後,你會發現這段午休散步時間其實不是空出工作時間,而是工作時間的最佳利用,因為他可能會帶來解決工作難題、提升工作創意的效果。
這或許也就是我之前提到的「莫法特休息法」的另一種運用,這時我需要的不一定只是睡覺,而是不同的刺激。
散步前,幫自己準備一個難題:
我自己的經驗就是這樣。
妳一定看過很多哲學家、小說家喜歡散步的故事,你說不定也看過很多科學研究驗證了運動帶來的思考好處。但其實只要你自己實際試試看一兩次,就能親身體驗它的效果。
有一次,我一個禮拜之後準備要上一門「時間管理課程」了,但我對課程裡某個「目標現實化練習」的環節,還有很多無法想通的關卡,我心中好像有很多想法,但找不到落實的關鍵步驟,也無法確認讓我自己也感動的核心概念。
那時候,我就嘗試了一個練習。我在每天中午要外出散步前,給自己一個跟前述難題有關的思考題目,然後我開始出發,邊走邊想。這時候,腦袋會因為分心節律、新意節律,蹦出許許多多跳耀性的想法。
可是因為我有設定一個思考的主題,這些跳躍性的想法就會回頭去刺激那一個我心中想要思考的難題,然後提供給我一些意想不到的解答。
那個禮拜,我每天中午的散步時間,都想通一些新的關卡,或是累積一些新思考,最後我真的在禮拜五把那個難題想通,於是很有信心地去進行禮拜六的課程,課堂上的效果也非常好。
讓擴散的思考有個聚焦中心:
但因為我做了長期的練習,所以我體驗到這裡面還有一些需要注意的細節,以及一些可以運用的技巧。
散步走路時,其實沒辦法專心思考。我是說,因為有很多外界資訊不斷刺激你,還要分心注意路況、身體狀況等等。這時候腦袋會有很多很多不同的想法,但不是那種專心一意只深入想一個問題的狀態。而且因為這些想法快速的在腦袋略過,通常很難把握住。
所以或許你也曾有這樣的經驗:去運動、去走路,在身體刺激的當下,好像腦中有很多很棒的想法飛過去,但回來後,卻又好像什麼都沒有?或是事後那些想法看起來也沒那麼厲害?
這樣說起來,到底走路是有助於思考?還是沒有助於思考呢?應該說,散步對於創造腦力激盪是有幫助的,只是我們要利用方法,去讓激盪的結果,讓那些發散的微弱靈感變得真正有「產值」。
我練習的一個有效利用走路幫助思考的方法,就是給每次散步一個思考主題。或者說,不是沒有目的的單純走路,而是幫每次散步安排一個思考難題。
我發現這樣一來,雖然走路時大腦還是在不斷的擴散性思考,不會真的只專心想那個難題,還是蹦出許多看似不相關的微弱靈感。但因為我心中有一個聚焦的中心,這些想法就會自動跟這個中心關聯。
這樣一來,就刺激了難題不同角度的思考,利用擴散思考找到我原本「太專心」而沒注意到的解答。
而且,這樣做效果顯著,因為散步時的思考刺激非常多,只是我需要有一個燈塔,去指引這些刺激前往某個能創造價值的方向。就好像時間管理就是要先建立目標一樣。
如果我沒有這個聚焦中心,那些發散的想法很有可能每一個都微弱得快速消逝,而無法創造價值了。
讓散步幫你解決工作難題的流程:
於是,在上面這一連串的經驗後,我開始更有效率地去「設計」散步習慣與大腦思考之間的關係。
我目前的流程是這樣的,提供給大家參考:
- 早上上班,開始面對今天最困難但也最有價值的事,嘗試解決。
- 因此在中午前,一定會遇到一些難題,就把他先記來。
- 到了午休時間,帶著早上發現的難題,外出散步30-60分鐘,針對這個難題做思考刺激。
- 帶著走路產生的新思考,回到辦公室,開始著手解決難題。
這樣的流程,讓我在工作時間裡,創造一段「並不浪費」的分心節律、新意節律,而且可能帶來更大的產值。關鍵則是要走路前先準備好自己的難題,而非漫無目的的亂想。
在走路的當下,我則有這樣的流程設計:
- 我盡量讓腳步不要停,遇紅燈就轉綠燈的路,讓腦袋也保持運轉。
- 每天我都交換走幾種不同路線,保持新鮮感。
- 我不是專注去想那個難題(走路時也做不到),而是把每個跳耀想法都關聯回那個難題,看看有沒有新發現。
- 一旦我發現好像想通什麼,我會立刻在路邊公園、紅燈等可休息的地方停下來,然後立刻把想法寫出來,一方面是保留,另一方面寫出來才是想法最立即的驗證(如果寫不出來,表示沒想清楚)。
- 有時我會利用「語音轉文字筆記」的方式,加快自己輸入的速度。
也就是說,雖然走路可以刺激大腦運轉,但要能把微弱靈感真正變成有效的思考,我覺得是需要輔助一些技巧的,不是光走路就好。以上就是我的經驗。
不知道你是否也有這方面的經驗呢?也歡迎分享你的心得與想法。
而如果你對想法、思考、時間利用有興趣,也推薦你閱讀電腦玩物的這些文章:「我練習在零碎時間提升思考力與創作力的四款 App 」、「避免數位干擾,我如何適時回歸紙本手寫筆記方法 」、「我如何在 Evernote 養成每日寫作習慣與鍛鍊寫作技巧」。
你還可以參考我的「習慣力」系列文章,這是我從 2018 年開始展開的優質時間的練習:
- [習慣力-1] 從練習每天走路一萬步習慣開始帶來的小改變
- [習慣力-2] 我如何利用電子書養成更積極的閱讀習慣?
- [習慣力-3] 如何讓養成習慣不會變成壓力?四個關鍵字思考
- [習慣力-4] 新年拯救沒時間的第一個推薦練習:時間數據化
- [習慣力-5] 利用午休散步時間解決難題,走路與大腦思考的測試
(歡迎社群分享。但全文轉載請來信詢問,禁止修改上述內文,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電腦玩物原創作者 esor huang 異塵行者,及附上原文連結:[習慣力-5] 利用午休散步時間解決難題,走路與大腦思考的測試)
Source:: playpceso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