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2019年12月2日 /美通社/ -- 由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主辦的時間銀行工作坊於上週一 (11/25) 上午在台大公館樓舉行,會中主要討論如何彙整台灣文學館與桃園市大溪區至善高中兩個場域的在地需求、刺激服務交換,FiO技術長戴志洋也於該活動中分享區塊鏈如何應用在「時間銀行」的概念中,藉由區塊鏈技術將人本、互助帶進社會議題中,將公益效用最大化。
「時間銀行社區實踐計畫」主要由「科技部」規劃、台大城鄉所張聖琳教授參與,結合資訊科技、文史、社會以及社區發展研究學者,自2019年5月份起展開為期3年的實作計畫,結合AI人工智慧以及區塊鏈科技,並推出「台灣時間互助App」,讓民眾利用工具進行時間的交換,從而成為一個理想社區服務生態。
「時間銀行的概念原本就不僅僅應用在長者服務,而是全方位的需求交換,未來我們每個人都能夠透過這樣的機制來媒合人與人之間的需求和供給,達到更完善的人類互助系統,而這和目前我們一直以來應用區塊鏈創造的互利共享生態系不謀而合。」戴志洋說道,而對於金融科技能在時間銀行專案裡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他補充道:「在區塊鏈技術方面,可以用智能合約把服務積分的流通結構自動化、透過分佈式帳本技術將服務交換的歷程透明化;除此之外,藉由AI技術提升媒合過程的效率,不斷提升系統的可用性,而這些系統會直接運用到物聯網與5G設備等等,以上都是很直觀的應用趨勢,我個人也很期待時間銀行這個帶有公益色彩與正面效益的概念未來在台灣的發展。」
目前與時間銀行概念相關的長者服務專案中,應用到區塊鏈的方式主要是透過通證 (Token) 取代點數以利服務積分的交換,而FiO預計將目前對各種不同產業研發的區塊鏈應用經驗帶入本計畫,發揮公司致力發展推廣的快速、便宜、簡單等特性的親民區塊鏈技術,做出更多對人類社會有益處的事。
關於更多FiO相關訊息,讀者可逕至www.FiO.one參閱官方網站內容,或聯絡[email protected]取得更多詳細資訊。
圖片 - https://photos.prnasia.com/prnh/20191202/2657787-1?lan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