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譚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譚鐵牛)、徐主任(國家科學技術部港澳台辦公室副主任徐捷)、楊部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學技術創新部副部長楊書宣)、王局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計劃與政策局局長王長銳)、葉院士(粵港澳大灣區院士聯盟理事會主席葉玉如)、各位專家、各位創科界的朋友、各位在線上參加的朋友們、各位傳媒、各位嘉賓:
下午好!我謹代表香港特區政府衷心感謝大家參加今天由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連同粵港澳大灣區院士聯盟及京港學術交流中心主辦的中央惠港科技政策宣介座談會,讓大家一同回顧中央多年來就支持香港創科發展所做出的重要舉措和落實成果,以及香港在推動香港創科發展,尤其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方面的重點工作。
香港具有雄厚的科技基礎和科研實力,擁有五所全球100強的大學、數以千計的世界級學者、數以萬計的研發人員和豐富的國際科研合作經驗,是我國創新體系和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香港科技界和科學家們在國家科技發展的歷史征程中從未缺席,為國家的科技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特區政府非常感謝中央一直以來對香港科技界的高度重視和對香港創科發展的大力支持,並就特區政府以及香港創科界的政策建議和意見,給予積極的回應。2017年,24位香港兩院院士聯名去信習近平主席,獲得主席的高度重視並作出重要批示,促成內地科研資金過河,實現了香港創科界多年來爭取的重大政策成果,鼓舞了香港科研人員的士氣,也激發了香港市民對國家的認同感和自豪感。自2018年5月落實中央和地方財政科技計劃對港開放以來,至今已有超過3.7億人民幣科研資金由內地批出予香港的大學和科研機構,支持超過160項研發項目和參建19所粵港澳聯合實驗室。
此外,十四五規劃提出瞄準生命健康等科技前沿領域,而生命健康科研正是香港的強項。過去,國家一向規定包括香港在內的境外地區的科研機構,必須透過內地合作機構才能申請將人類遺傳資源運送出境作研究用途,而特區政府一直就此向中央爭取放寬有關限制,以進一步推動香港生命健康領域的科研發展,促進香港與內地的科研合作。非常感謝中央的支持,在2019年11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後,中央正式宣布容許符合條件的香港的大學和科研機構在內地設立的分支機構可獨立申請人類遺傳資源過境來香港,實現了兩地創新要素交流融通的重要突破,為香港的生命健康研究及創新發展提供了關鍵的支撐作用。自措施實施至今,已有四所香港的大學在內地設立的分支機構獲科技部列為試點單位,可獨立申請人類遺傳資源出境來香港進行科研合作。我們會繼續與科技部保持緊密聯繫,期望中央能加快推展並擴大試點計劃的範圍,普惠更多香港的科研機構。
隨着十四五規劃的推展、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和香港更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創科界正迎來黃金時代,而香港創科界必須把握好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遇。特區政府決心全力參與大灣區建設,配合國家雙循環的發展格局,從外、內循環兩方面發揮香港所長,為實現國家2035年進入全球創新型國家前列的遠景目標作出貢獻。
在外循環方面,我們會繼續用好香港與世界各地的網絡加強國際科研合作,其中,特區政府的創科旗艦項目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現時已吸引了來自包括本港、內地及海外多個經濟體的頂尖院校及研發機構在科學園成立20多間研發中心,大部分都已陸續啟動。而在內循環方面,我們剛在昨天與深圳市人民政府簽訂了《關於推進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一區兩園」建設的合作安排》,為發展深港河套地區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成為「一國兩制」下位處「一河兩岸」的世界級「一區兩園」定下合作方向,引領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
上月底,中央十四五規劃宣講團訪港,介紹了十四五規劃中關於科技創新的內容,並重申中央支持香港進一步深化與內地的科技合作,在科技創新發展中實現互惠互利,發揮好香港在國家科技創新中的比較優勢。
事實上,香港目前已有不少國家級創新科技平台,例如16所香港國家重點實驗室、六所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兩所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和一個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台。我期待中央能繼續積極支持香港更多參與國家科技創新的任務,讓香港創科界可為國家自主創新事業、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
特區政府會繼續與內地不同部委和省市保持緊密聯繫,努力探索並促進人才、資金、物資、信息等創新要素的便捷流動,更好發揮內地與香港各自的科技優勢,全力推動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工作。
女士們、先生們,現在香港已回復穩定,而完善選舉制度更凝聚了更多,包括在座多位愛國愛港的殿堂級科研人才及創科界人士,為香港創科發展發揮更積極的角色。特區政府期望和大家攜手並肩,不負中央對我們的重託,建設好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豐富「一國兩制」的實踐和內涵。謝謝大家!
(以上是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9月7日出席中央惠港科技政策宣介座談會的致辭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