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在網誌撰文指,二元乘車優惠計劃的申請門檻2月27日調低至60歲,政府每月平均向每名60至64歲港人資助逾500元,此可謂年長人士最有獲得感的一種福利。對未能申領長者生活津貼及醫療券的長者而言,益處更為明顯。
以下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4月17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前言
早幾個月,在老同學的社交媒體群組一次閒談中,說到如果60年前,香港政府已推行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便可能會是「一毫優惠計劃」(註),而不會是二元優惠計劃。當然隨後便有兩個問題:60年前若有此計劃,(一)今天還會是「一毫優惠計劃」嗎?(二)合資格的長者會是幾多歲呢?第一個問題,我就不直接回答了,因為在一年多前,提到日後每五年會檢討一次,就引來謠言滿天,甚至有學者誤信謠言在報章寫了數千字批評政府將二元變成三元。更有一名從事社會政策研究的教授,在半年前還問我,二元是否已加價到三元。這正是「謠言傳千里,澄清無人理」的常規。不如再問:今天是二元,60年後會是幾多呢?
若60年前有這個計劃,合資格的長者會是幾多歲?我估開始時,應該會是55歲,因當年不少人55歲已退休,政府都是要到1987年才將新入職公務員的退休年齡由55歲提升至60歲。不過,60年前半百老翁、半百老婦的描述亦甚普遍,將今天社會與政治的現象放在60年前,便自然有很多聲音要求合資格年齡降至50歲。當然,今天七、八十歲可以做總統,90幾歲都可以做總理,這真是兩個不同世紀的事。
合資格年齡
由今年2月27日開始,二元優惠計劃的長者合資格年齡調低至60歲。不少人都擔心,降低合資格年齡會否增加長遠政府財政負擔。香港60至64歲人口現已進入高峰期,人數超過60萬,於2024年到達頂點後,便開始下降。到2040年便只有40萬人。雖然,2041年後稍為回升,但人數仍較今天為低,而且到2061年,便不足40萬人,再長遠更會不足30萬人。長遠而言,單是60至64歲的人口,不升反跌。對於政府財政長遠負擔的問題,是整體人口高齡化的問題,反之60至64歲人士享用二元優惠計劃所引申的財政承擔,會日漸減少。
一般而言,60至64歲的人士比較65歲或以上的人士活躍,所以乘搭公共交通的次數會較高。不過,我們今天沒有就60至64歲人士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準確的統計資料,亦不容易估算60至64歲人士,在受惠於二元乘車優惠下,會增加其使用公共交通使用率多少。由於受惠年齡降至60歲是今年2月27日才實施,亦由於第五波疫情下,過往幾個月的統計數字亦不可作準,在制定2022至23年度預算,相關二元乘車優惠的預算時,只可以作出一個較為寬鬆的估算,以免實際數字偏高時,要到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申領額外撥款。在2022至23年度預算中,二元優惠計劃涉及60億3,890萬元。部分增幅是由於計劃已擴展至合資格的紅色小巴、街渡及電車,及計劃今年9月開始擴展至合資格居民巴士路線。若以年齡分布,60至64歲人士在二元優惠計劃中所享用的補貼約佔64.3%,而65歲或以上人士只佔35.7%。
香港2021年中時60至64歲人口約有60萬,65歲或以上約有143萬。為甚麼反而60至64歲的人士享用二元優惠計劃卻佔了近三分二?根據過往經驗,65歲或以上人士平均每日乘搭0.85程公共交通工具。至於今年2月底開始可享有二元乘車優惠的60至64歲人士,政府沒有他們的出行數據,因此我們假設這個年齡組別人士平均每天乘搭公共交通工具的次數大約是65歲或以上人士的兩至三倍。這個假設是考慮到他/她們的社交生活(相對於65歲或以上人士而言)較為活躍,當中約47%有工作。我們差不多可以肯定,今年的二元優惠計劃不會超出預算;而有幾寛鬆,便要待明年公布2022至23年度修訂預算時便會知曉。明年2023至24年度的預算,便會有更準確的估計。
小結
二元優惠計劃可算是香港年長人士最有獲得感的一種福利。幾年前,我第一次享用二元優惠計劃時,在堅尼地城的熟食中心吃完午飯,用了1.9元便從堅尼地城乘車到天水圍,「視察」我當年建議在天水圍西鐵站外興建街巿的「選址」,很滿意地,用了2元乘巴士回到上環,的確很有獲得感。就以上述寛鬆的預算計,每名60至64歲的香港人,平均每月資助了500多元,打個八折則有400多元,這是對未能申領長者生活津貼及醫療券的長者,最明顯的福利,是多是少就自然見仁見智了。
註:當年的成人巴士車費只是幾毫子,最低的是兩毫子。(「毫」是0.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