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areVPN使用日本在地伺服器‧日本本地IP位址,述不能訪問日本國內網站的情形將通通消失。  終於迎來最終戰!明星大亂鬥SP「2021 線上挑戰」第5戰 12月11日(六)登場!   《The Persistence Enhanced》6月11日登陸PS5,支援視覺和效能強化   全新《Five Nights at Freddy’s: Security Breach》遊戲玩法公開揭曉   同一角色不同姿態!「鬼滅之刃 火神血風譚」竈門炭治郎(火之神神樂)參戰!   經營遊戲爸爸活公司「CryptoGames 株式會社」宣布將從 Animoca、Monex、Mobile Factory、double jump.tokyo 等四間公司獲得資金援助。   「工作細胞」與「工作細胞BLACK」將舉辦聯合活動!並將進一步遊戲化?!   《State of Play》將於2月26日本週五精彩回歸   戴上這個你也是阿邦的徒弟!JAM HOME MADE的「阿邦之證」等《達伊的大冒險》聯名飾品登場! 

小心Facebook泡沫

科技
對很多人來說,Facebook 就是社交媒體,社交媒體就等於 Facebook。Facebook 之「紅」,下個月連其創辦人的故事都被搬上銀幕,顯然超越了任何其他對手。始終 Facebook 擁有最大的用戶群體,但 Facebook 真的這麼多人使用?作為市場推廣或公眾參與的工具,Facebook 是不是最佳的渠道?還是大家的假設,Facebook 的力量只不過是個美麗的誤會?

究竟 Facebook 有多少用戶?上月他們自己宣布,「活躍用戶」(在過去 30 天內曾經登入)數目已經超過 5 億,僅半年內便增加 25%,但又沒有說明如何計算用戶來自哪裡,有多少人擁有多於一個戶口,全都無可奉告。有法國報章發現,Facebook 估計的用戶數目,在一些歐洲城市如巴黎、奧斯陸等,活躍用戶數目都比實際人口高出 50% 至一倍!

那麼香港又怎樣?香港用戶根據 Facebook 的數據,或「獨立」的 Checkfacebook.com 估計,也有 350 多萬用戶,比幾個月前這個網站說香港有 200 多萬用戶,大半年就多了超過 50% 有多。Facebook 真的在這期間增長得這麼厲害?

雖然有些 Facebook 用戶或曾開過多於一個戶口,但依照常理這些人不應太多,至少應遠比多於常用一個電郵地址的人少。Facebook 用戶的朋友數目有限制,不得多於 5,000 人(不計沒有粉絲數目限制的粉絲頁),但真的擁有超過這個數目的朋友的用戶應該極少,例如只有政界數人如梁家傑、陳淑莊、葉劉淑儀達到(筆者也有 7,000 多位「朋友」),最厲害的黃毓民也只有三個戶口,即萬多個朋友。這就是說,這些名人最多也只不過得到全香港不足半個百分點的用戶跟隨?這些簡單分析,足以令人懷疑,Facebook 用戶數目裡的水分極高!

事實上,這半年裡增長得最厲害的,是利用 Facebook 做各種廣告的電子市場推廣商。不太了解社交網絡可做推廣的商戶,忽然覺得「要做了」,但卻不懂得為網上推廣活動訂出可量度的目標。低層次的電子市場推廣顧問其實自己也不太懂,最簡單就叫客戶開些 Facebook 群組,送些禮品。訂甚麼目標?就說要爭取多少用戶加入群組吧。但實在要人自願加入群組是不容易的,反而找另類「五毛黨」開假戶口來「互相交朋友」,疑假似真地加入各群組來作「交數」卻更易。

問題是,這行業的發展從頭開始已經錯了。電子市場推廣並非像「我要爭取十萬人支持 / 反對」甚麼甚麼,必須要先了解市場、鎖定對象、確定目標,才制定策略執行。否則做了也未能達到效果,因根本沒辦法量度。Facebook 自己的統計方法粗疏,有意或無意間製造了一個假象,讓一些水平不高的電子市場推廣商利用,但 Facebook 也無意把這神話幻象道破。畢竟短期內,用戶多,客戶可針對群體顯示廣告,如可直接在網上選定對象的居住地、年齡、性別、興趣等購買廣告。不過,說 Facebook 有 350 萬的香港「目標對象哂度」,肯定是個即將爆破的泡沫!到時 Facebook 和那些只懂「加水分」的電子市場推廣商,還不是要自食其果?

互聯網甚至社交網絡都是個多元化的環境,Facebook 佔有重要的地位,但也不可能只以這一招走天涯。最近有媒體訪問筆者,未來 Facebook 會否獨霸天下?筆者沒有一個水晶球在手,只可說新來者要超越 Facebook,必定會比 Facebook 超過 MySpace 困難。因要超越的用戶數目,即使扣除水分也的確提高了,但互聯網的「餅」不斷的大,有比 Facebook 更大、更有錢的企業(特別是 Google)要加入競爭,還有必然可更勝於前浪的後浪。Facebook 要自重,整個電子市場推廣行業也一樣。

刊載於《Hitech》 2010年8月19日
TechNow 當代科技

隨機科技新聞

Micorso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