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22年9月15日 /美通社/ -- 第四屆「科學探索獎」得獎名單今日正式揭盅,50位青年科學家上榜,當中包括三位來自港澳地區的傑出科學家,今年並新增設醫學科學領域獎項。每位得獎者將在5年內獲得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
今年香港地區有兩名科學家獲獎。他們分別為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尹曉波教授和香港科技大學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范智勇教授。香港大學尹曉波教授從事熱傳送、能源技術、超材料和納米加工的研究。香港科技大學范智勇教授則從事納米電子設計、納米加工和納米材料的研究。
澳門地區也誕生了首位得獎者,澳門大學電機及電腦工程系麥沛然教授,他是土生土長的澳門人,從事射頻和模擬電路領域的研究。他表示:「澳門科學研究的起點不算高,但這幾年得到國家方方面面的支持,又有和大灣區的頻繁互動,進步速度很快。我們會在『小而精』的方向上不斷努力,為國家的科技創新做出貢獻。」
「科學探索獎」於2018年由楊振寧、饒毅、施一公、潘建偉、謝曉亮等14位知名科學家與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共同發起。獎項覆蓋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十個領域,四年來共評選出200位得獎者。作為科學家主導的公益獎項,獎項秉持「面向未來、獎勵潛力、鼓勵探索」的宗旨,鼓勵青年科技人才探索科學「無人區」,探索社會支持基礎研究人才持續穩定的投入機制。
今年,「科學探索獎」得獎者來自18個城市和地區的35家不同機構,地域和機構分佈都更廣泛,其中16家機構首次有人獲獎。自由申報的得獎者佔比30%(15位),也創下新高。
本屆「科學探索獎」增設醫學科學領域獎項,五位醫學科學家脫穎而出,成為首批得獎者,他們致力於探索疾病的本質和規律,開發臨床診療的新技術和新方法,工作在科學研究「面向市民生命健康」的最前線。他們的研究領域包括「降級」大腫瘤、探索多器官衰竭機理、預防蚊媒病毒傳染病、幹細胞再生治療眼科疾病、開展中國最大食管癌佇列研究等。
「科學探索獎」秘書處表示,新冠疫情的肆虐讓所有人認識到,人類抗擊疾病的每一個進步都離不開醫學研究的突破和創新。獎項今年增設醫學科學領域,正是為了鼓勵青年學者針對疾病的本質和規律開展探索性研究,支持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結合,培養真正具備研究能力,能解決臨床迫切需求的醫學領軍人才。
「科學探索獎」特別關注女性科學家和年青科學家的發展。今年最年輕的獲獎人,北京郵電大學研究員王光宇正是一名「90後」的女性科學家。她表示:「我正在科研起步階段,『科學探索獎』為年輕科學家提供了極大的激勵和認可,一方面讓我更安心,為從事更有挑戰性的工作提供了很多容錯空間,另一方面也讓我感受到更多責任,在未來一定要做出更不一樣的原創工作。」
作為目前中國金額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資助計劃之一,「科學探索獎」得到科學界、教育界廣泛關注。獎項的評審完全基於對學術成就和創新能力作出判斷,務求客觀公正。多位獎項發起人並倡議科學界同仁攜手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弘揚科學家精神,營造風清氣正的科研生態。
「『科學探索獎』評審工作全過程嚴謹有序。」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科學探索獎」監督委員會主席錢穎一介紹說:「申報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影響評審工作的獨立、客觀和公正,一經查實,即取消當年參評或獲獎資格。」
在今年「科學探索獎」的提名、推薦、評審過程中,有超過900位各國院士,30多所著名大學校長參與。僅在提名推薦階段,就有20多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等國際大獎得主參與其中。
「科學探索獎」採取企業投入、公益運作的方式,不求商業回報,是騰訊踐行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的重要探索之一。「『科學探索獎』鼓勵青年科學家心無旁騖地探索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的「無人區」,是騰訊助力國家基礎研究長遠發展的重要舉措。」馬化騰表示,「騰訊未來將繼續踐行『用戶為本,科技向善』的使命願景,聚焦以科技創新為基礎的用戶、產業和社會價值創造,擔負起自己的時代使命與社會責任。」
第四屆完整得獎名單可參閱「科學探索獎」官方網站。
關於「科學探索獎」
「科學探索獎」是一項由科學家主導的公益性獎項,是目前國內金額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資助計劃之一。獎項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每年遴選不超過50名得獎者,每位得獎者將在5年內獲得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且可自由支配。「科學探索獎」於2018年設立,由楊振寧、饒毅、施一公、潘建偉、謝曉亮等14位知名科學家聯合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共同發起。
更多有關「科學探索獎」的資料可以瀏覽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