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 年對整個音樂產業來講,可說是在這八年來銷售量最好的一年。根據 IFPI 去年的
Recording Industry In Numbers 報告指出,去年的實體銷售盈餘雖然下修為 8.7%(2010 年為 13.8%),但反觀數位下載則持續成長,跟 2010 年的 5.6% 相比則成長到了 8%,尤其單曲下載部份更是成長到了 19 %(約 37 億美元)。
澳洲在數位通路這塊成長了 60%,跟他們相比的美國跟英國,則各有 8% 及 10% 的成長。數位單曲方面,美國有 12.7 億的盈餘,而英國也有近 1.76 億的進帳。再者,在全世界的數位通路上,在 2011 年共創造了 53 億的盈餘,佔了總盈餘的 31%。綜觀全球,整個音樂產業盈餘在去年僅僅下修 3%。目前 IFPI 認可的音樂服務平台像是
Spotify、 iTunes,及一些沒有限制存取次數的網站像是
Rdio、
MOG,和
Rhapsody 將會帶來新的服務給使用者,來帶動整個美國音樂市場。
詳細內容可以
點這裡。
自從買了 iPod 後,我就已經習慣在網路上買音樂了(雖然 iTunes 和 Amazon 在台灣沒辦法下載音樂)。但也可以從這樣子的數據看來,之前在唱片業口中所稱的『毒瘤』,現在看來可說是新的契機。據我所知,目前有提供數位下載的網站也不少(例如像
iNDIEVOX),但是也偏向獨立唱片。也希望台灣的主流唱片業可以跟進阿!
(資料來源:
bgr)
轉載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