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onalization](https://technow.com.hk/wp-content/uploads/2012/04/personalization.jpg)
(這是
中間產品的巿場空隙的延續,有興趣可先閱讀)
在"近古"(1990s 至 2000 年左右)有人預言由於資訊科技的高速發展,資料成本很低而且即時,所有產品都可以高度個人化,電腦會根據你的性格,買東西紀錄,個人資訊等九萬樣東西來為你提供個人化的物品。
可能是生產流程的改進,這幾年在街上會看到一些像是很個人化的東西,例如一間賣鞋的店舖加入了可以自行就皮革質料,鞋帶顏色,底部形狀等等來選擇,看得眼花。而另一間是賣手錶的,幾乎所有錶內外的東西都可以自由配套,聲稱共有幾萬種可能性 ...
我不是設計的人但都知道單是顏色就不是"自由"的,大部份顏色只要有四種或以上,配出來不可行的情況就高,九成九會很難看,所以上面所說的幾萬個組合可能只餘幾百個,用了比較高的價錢(個人化的產品都較貴)來訂購一件很核突的產品 ... 須知道人們買的是完成品,配合的色彩也是其中一部份,他們要買的原因是因為他不想自己做啊!
當然推出這些產品的人都是在嘗試,嘗試找市場空間,這好像是 market segment 的問題,但我懷疑不是,而是整個價值鏈在變,在不久的將來連market segment這個基本的 marketing 分析方法也可能會站不住腳,量產,限量產和個人化之外會有其他,半製成品是一個方向,除了
中間產品的巿場空隙這文外,將來會更深入的討論,當然我也只是在探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