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之父安卓森(Marc Lowell Andressen)與夥伴,在 1993 年創造出最早的網路瀏覽器 Mosaic,奠基了現今瀏覽器的許多操作方法,
例如書籤、回到上一頁、超連結等等,不過,這些觀念到了 2013 年的現在,是否有進步的必要呢?
Mosaic 瀏覽器當年出現時,就為所有網路瀏覽器的功能打下基礎,包括使用網址、超連結、上一頁、下一頁、瀏覽紀錄、書籤、影音、表格、跨瀏覽器相容性等等。後來的瀏覽器包括 Chrome、Safari、Firefox、IE 等等現今最流行的瀏覽器,都是使用這些規則來進行網路瀏覽,再加上 Javascript、Ajax、CSS、HTML5、外掛、擴充套件等等,都是從最基本的規則衍伸出來。
不過,這 20 年來,瀏覽器的功能沒什麼進步。
舉例來說,同一個網址的結尾 .net 和 .com 就可以造成天差地遠的結果:Whitehouse.gov 是美國白宮的網站,Whitehouse.com 則是交友網站。這樣的差別不容易讓人記住,假如把 .com 和 .net 記反了,就很有可能連到完全不同的網站上頭--尤其那些熱門網址,若沒在得知時立刻抄下來,接下來大概只能用大海撈針的方式來尋找。
同樣的,架網站也絕非易事。雖然現在有許多快速簡便的架站工具,但本質上架站依然是有難度的。
就算我今天使用架站工具(例如 WordPress)快速架了一個網站,但假如有個地方想要調整寬度、大小、顏色,該如何調整呢?若架站工具沒有提供相關功能,豈不是走進死胡同?
另外,就算是熟知 html、php、css 的團隊,能夠相當快速的架構一個網站,也會花相當多的時間在除錯、處理跨瀏覽器的相容問題;放眼四海皆準,這些問題沒有哪個團隊能避開的。
而且瀏覽器常常有網址失效的問題。假如我把一個喜歡的網站加入書籤,但過了一個月、一年以後,這個書籤是否同樣有作用?假如該網站搬家了,沒有留下任何線索,這個書籤便也跟著失效。就算網站有良心點,留下了 301 或 302 轉址,或是很精心設計的 404 頁面,但依然不改網址過時的事實。
不信的話,你現在打開瀏覽器,一一檢查每個書籤是否還如同當初,我想應該有些早就掛點了,只是我們沒發現。
雖然這一兩年來,應用程式(App)和網路應用程式(Web App),逐漸取代許多網路瀏覽器才能瀏覽的內容,但依然有跨瀏覽器的問題。有些網路應用程式並非所有瀏覽器都能使用,況且,應用程式也有自己的問題要解決,例如從網路瀏覽器轉換過來的內容,是否能 100% 轉換、是否能給使用者適當的使用體驗……,這些是更為複雜的問題。
講這麼多,當然還是希望有個新一代的網路瀏覽方式,能夠將網址改成適合人記憶的格式。
這樣並非是要求一個「新的網路」,而是「新的瀏覽方式」,擺脫舊有瀏覽器的麻煩,例如說不要再有「上一頁」等等,就像Mosaic在1993年帶來的震撼,讓瀏覽方式更直覺、更快速!
(資料來源:
TheHuffingtonPost、圖片來源:
Wikimedia, CC Licensed)
轉載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