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ney +》 迪士尼、Marvel、彼思、星球大戰…  Riot Games 東南亞區宣布舉行 2021《特戰英豪》冠軍巡迴賽 第三階段挑戰賽季後賽   鐵拳7出現新角色!波蘭首相「LIDIA SOBIESKA」參戰!   「寶可夢 晶燦鑽石/明亮珍珠」、「寶可夢傳說 阿爾宙斯」發售日確定!   《Returnal》:令人難忘的海伯利昂之戰製作特輯   70%OFF!DOA6「生死格鬥6」於Steam進行折扣販售中!至2月15日(一)為止!   PS Plus 3月免費遊戲更新!無須額外費用即可免費下載暢玩「FINAL FANTASY VII REMAKE」!   《The Last of Us Part II》PS5性能更新檔   在被窩裡悠哉的玩遊戲吧!Bauhutte發表大尺寸「電競寢具組 BHB-1000S」! 

你以為機器人還是日本最強嗎?有 Google 在大家都不用玩啦

商業

Google 收購了波士頓動力,這是近半年來 Google 收購的第八家機器人公司,Amazon、UPS 也在測試送貨的四軸飛行器,似乎自動化的生活已經離我們不遠了。

那麼 Google 收購這麼多機器人公司真的志在於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嗎?機器人會如何入侵我們的生活?

剛好《36 氪》之前採訪過中國一間做機器人的新創公司 Ninebot,其董事長對機器人領域頗有研究,不妨一起聽聽他的看法。

《36 氪》:Android 之父 Andy Rubin 說,Google 過去半年已經不動聲色地收購 8 家科技公司,旨在打造全新一代的機器人。從您的角度來看,為什麼 Google 會大規模收購機器人公司?

Google 是一個數據服務公司,我認為它有兩個戰略 —— 它認為未來的互聯網公司最終會和物流、和電子商務有直接的關係,所以花了很多錢開發了自駕的汽車,收購的波士頓動力的大狗機器人可以把物資送到很偏遠的地方。

第二個原因則在於海量數據。只有把手機、汽車、家電等等智慧型終端都連接起來,經過數據的整合、分析,Google 才能真正知道客戶需要什麼樣的產品。

《36 氪》:那麼為什麼是這個時間節點呢?

我覺得首先大背景是現在網絡都搭建起來了,大家都能上網了。大家都能上網以後,科技公司發現最終決定性的條件是:誰獲得雲端數據,誰為王。

你看,過去人們認為印表機、掃描儀、收音機這些設備是終端,後來到了互聯網時代,人們又認為電腦、Pos 機這類設備是智慧型終端,因為數據在電腦裡。

可現在到了海量數據時代,人們不再以電腦為中心,而是認為所有用戶持有的終端設備都是智慧型終端,數據都在用戶手裡。所以從年輕人的手環、照顧老人的穿戴式背心,再延伸到工業機器人、到智慧型汽車、到物流,這些設備都可以定義成智慧型終端。

從數據的遷移和智慧型終端角度來看待機器人,是一個理解的點。

還有一點是,當人的想法、人積累的數據最後要變為一個 Action 的時候,機器人可以去負責最後的執行。未來就會變成,我在任何地方思考、想像、做決策,然後機器人可以幫助我們到任何地方執行操作,完成執行的「最後一步」。

《36 氪》:我們知道目前日本的機器人工業更為發達,那麼在後進的情況下,美國有沒有可能逆襲?

瑞士的 ABB、德國 KUKA、日本 FANUC 和安川電機有工業機器人的四大家族之稱,這些日歐的機器人公司在全世界處於領先的地位,美國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但美國人認為今後的機器人標準更為重要,就和.com 有標準,傳輸協議有標準一樣。

我覺得 Google 收購 Boston Dynamics 有一點,他們想通過改變機器人的本體結構來形成優勢。什麼意思呢?我們知道人和物體抓重的比例是 5:1,也就是 50 公斤的人可以抓重 10 公斤的東西,而機器人是 10:1(100 公斤機器人只能抓 10 公斤重物),所以他們想通過新材料來提高負重。

這個如果達成的話,就會對日本、德國那些已經成熟的工業機器人形成洗牌,形成破壞性的創新。

《36 氪》:就你所見,目前整體行業的趨勢是什麼樣的?

現在來看,未來五大產業會是新興產業:新能源、智慧型終端、醫療健康、機器人 / 自動化、智慧型交通,這五個行業在未來十年、二十年裡是長期需求。而單從自動化機器人來說,現在由於勞動力成本高、競爭又異常激烈,很多枯燥的工作可以由機器人替代,所以機器人是可持續增長的一個需求。

機器人可以滲透到醫療、交通等等行業,變成自駕機器人、考試機器人、物流機器人 …… 機器人是未來訊息化最後一公里的必經之路。機器人的到來一定是從工業機器人先開始,然後再到物流、電商這些企業級應用,最後是可以照顧老人、可以用於教育的個人機器人。

《36 氪》:我們都喜歡機器人的高效,可是當機器人在工業上甚至在服務業上都取代了人工以後,會不會引發大規模的失業問題呢?

我覺得可以從人性的角度來看,不是說機器人搶了人的飯碗,而是人本身不願意做那些工作。

我出差的時候住一個五星級酒店,我問服務生如果一個工廠給你 3000 塊人民幣工資,比你現在 2500 人民幣工資高,願不願意去?她說不願意,她寧願拿得少一點,也不願意去枯燥無聊的生產流水線工作。所以這個替代有時是由人性決定的。

並且機器人引進之後,會大量滲透到商務、服務行業,可以把人的就業水平提高。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說機器人是剛性的、長期的增長性需求。

《36 氪》:最後的問題,你近期比較關注哪些有趣的東西?

人到達不了的地方,月球車、火星車,還有今後的核能工業,抗震救災領域。

(轉載自合作媒體《36kr》)

Source: techorange.com

隨機商業新聞

Disney 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