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時間調回到 2005 年,三星那時曾有機會收購 Android 系統,改寫整個行動互聯網的歷史。但是對行動系統重要性估計不足,最終讓他們與 Android 失之交臂。
那時候,手機生態還遠不像現在這樣繁榮、統一,不同廠商開發的應用根本無法在其它廠商的手機上運行。主流開發者都遠離智慧型手機,在他們眼中,亂象層出不斷的智慧型手機生態比劣馬還要難以馴服。只有少數遠見卓識的開發者還在堅持開發手智慧型手機生態,堅信它代表著未來。
安迪·羅賓(Andy Rubin)就是其中一員。起初,他只是一名蔡司公司的機器人工程師,後來逐漸轉向手持設備的開放系統。這個開放系統後來演變為眾所周知的 Android 系統,2008 年第一部 Android 手機 G1 誕生至今,從此 Android 系統的硬體設備和軟體生態就沒有衰敗過。
- 三星與 Google 看待 Android 的態度不同
回到當初。安迪·羅賓在開放系統上的努力得到了一些工程師的支持,加上他自己之前積累的經驗,2003 年,他們正式開始 Android 項目。不過由於工程過於龐大,一年之後,開發資金開始慢慢耗盡。不過也就在這時,開始有人留意到他們。
然而首次和他們接觸的並非 Google,而是三星。 2005 年,僅有 8 名成員的 Android 開發團隊全部飛往韓國首爾,與當時最大的手機製造商三星商談合作事宜。
20 名三星高管圍住了他們,但是迎接他們的並非滿含熱情的問候以及充滿好奇的提問,羅賓收到的唯一回應就是死一般的沉默。隨後,三星執行團隊開口了:
你和所謂的隊伍打算創造這樣的東西?你們只有 6 個人,你喝高了嗎?
「這基本就是他們的回應。」羅賓回憶道,「在他們的嘲笑中,我走出了會議室。」兩週後,與三星談崩的 Android 團隊接受了 Google 的收購。
對於 Android,Google 表現出與三星截然不同的反應。 Google CEO 拉里·佩奇(Larry Page)先是同意與安迪·羅賓見一面,在仔細聽完羅賓對 Android 的描述後,佩奇打消了向 Android 團隊注資的計劃——他決定直接收購 Android。事實上,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早就在尋找類似的產品,他們非常擔心微軟搶在 Google 前面完成行動化佈局。
最終,Google 以 5000 萬美元收購了 Android。 2005 年,Android 團隊的 8 名成員悉數搬到位於山景城的 Google 總部。用他們的話講,從那時起,一段歷史開啟了……
- 三星日後研發 Bada 與 Tizen,但已錯失良機
而與 Android 失之交臂的三星在 4 年後才醒悟過來。2009 年 11 月,三星發布了自主研發、同樣基於 Linux 核心的 Bada 系統。2012 年 2 月,他們又和英特爾聯手,共同發佈了整合 LiMo 和 MeeGo 兩大系統的 Tizen。
但現實是,行動操作系統已經佈局完善,iOS 和 Android 成為市場主流,Windows Phone 在勉力追趕,除此之外,市場再也容不下其它行動系統。Bada 發佈不到三年,三星在 2012 年 1 月宣布,Bada 將被整合進 Tizen。2012 年 5 月,三星又表示,未來行動業務將進一步向 Android 系統靠攏,他們將從 2013 年開始,終止 Bada 系統的開發,所有運行 Bada 的手機將全面停產,淡出市場。
而和英特爾聯合開發的 Tizen 也同樣不溫不火。去年 8 月有消息傳出,掌管三星 IT 和行動通信部門的聯合 CEO 申宗均已經放棄了對 Tizen 的市場預估,三星可能考慮擱置 Tizen 系統。現實可能的確如此。Tizen 發佈一年多,首款消費電子設備直到去年 11 月才姍姍來遲。諷刺的是,首款採用 Tizen 系統的消費電子設備並非手機,而是一款觸控式相機。
根據 Gartner 上週發佈的統計數據,2013 年,Android 智慧型手機的出貨量為 7 億 5820 萬台,其中三星智慧型手機的出貨量接近 3 億台,為全球智慧型手機銷量之首。
Android,這個曾經被三星拋棄的系統,現在正給它帶來無窮的收益。假如擁有 Android 的是三星,毫無疑問,它將獲得更大的收益。只是歷史容不得假設,或許正是三星對 Android 的放棄才讓 Google 能夠插足其中,最終造就了今天的 Android。
延伸閱讀:
開源 Android 名存實亡:看 Google 巧妙地奪回 Android 所有權
沒要跟 Android 爭,原來三星的 Tizen 作業系統並不是瞄準智慧手機呀!
最初的夢想和全新的冒險:Android 之父 Andy Rubin 要打造「真的機器人」!
(本文轉載自合作媒體《iFanr》)
Source: techoran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