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人類的生理狀態,早已是無庸置疑的事實。科技影響了我們的記憶、注意力和睡眠周期,這在專業領域可以稱作「神經可塑性」。
許多認知類專家都讚揚科技為大腦帶來的益處,使我們有更多時間進行深度思考,組織更加完善的生活。當然也又另一部分的專家擔心我們的注意力、創造力與耐性亦會受到影響。
無論是好是壞,以下列舉出科技確實改變大腦的幾項事實,你符合了幾項呢?
1. 夢境還有分顏色?你的夢是黑白還是彩色?
你有想過五十幾歲以上的長輩,他們的夢境,不像年輕的一輩有多彩的顏色,而是黑白的嗎?
2008 年英國的 Dundee 大學做了相關研究,發現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取決於成長的年代是處於黑白電視抑或彩色電視時代。美國心理學協會也在 2011 年證實此說法。
2. 發達的網路科技爆發比較心態?你在杜拜打卡,我至少也要去個陽明山
紐約時報定義了一個新名詞 --「FOMO」(Fear of Missing Out),姑且翻譯成「錯失恐慌症」吧!當你啟動與社交網絡或媒體的連結時,這種融合了焦慮、不滿足、易怒的情緒便顯而易見。
Instagram 和 Facebook 誕生於世前,星期六晚上一家人會守在電視機前看連續劇,聚在客廳一邊吃著水果。然而,社群網絡蓬勃發展,當你不經意打開手機,發現朋友正在信義區的夜店狂歡,上傳一堆和辣妹的合照;還是情侶吃完甜蜜的燭光晚餐後,又衝到陽明山看夜景。不知道就算了,比較心態爆發的你,大概想捨棄無聊的肥皂劇奪門而出,至少到電影院看場午夜場電影吧。
我們都怕錯過什麼,任何時候都會產生這種互相較勁的念頭,而發達的社交網絡更加促進此活動循環;如果生活習慣已經回不去,那就試著改變自己的心態吧!
3. 一直覺得手機在震動、有人傳訊息?那你也跟我一樣是「幽靈振動症候群」
手機震動了一下、螢幕閃了一下,查看後才發現,什麼訊息也沒有!
你常發生這種情況的話,八成就是幽靈振動症候群作祟。2012 年發表的一篇名為電腦與人類行為的期刊中指出,研究的 290 名大學生中,有高達 89% 顯示符合幽靈振動症候群的條件,發生頻率平均為兩個禮拜一次,另一份醫療院所的相關研究也發現相似的數據結果。
一名心理學家表示,這樣的身體觸動很像皮膚突然會癢的感覺,被大腦誤解成震動,就像身體裡有東西被觸發。
4. 你有失眠問題嗎?那建議你先停止在床上滑手機吧
睡前最後一刻你在做什麼?閱讀?看電視?思考?絕大部分的現代人即使準備就寢,仍舊拿著手機在床上滑滑滑,然而,這樣看似不經意的習慣,卻深深影響我們的睡眠模式!
神經科學家指出,從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這類科技產品的螢幕發出的光線,會影響我們睡覺時賀爾蒙的分泌,讓身體誤以為現在是白天,而無法正常地誘導睡眠激素釋放。尤其,眼睛對藍光更是敏感,讓失眠的人更難入睡!
5. 科技的另一面:無法專注、無法適應艱澀的內容、無法 … ..
回想起高中的國文課,老師規定要將文言文五十篇的精華段落一字不漏默寫出來時,真的快瘋掉了!慶幸科技日新月異,想知道的資料 Google 一下就有,腦袋的記憶體可以空下來給其他必要的事。
一名神經科學家在 2007 年總計調查 3000 人,其中,年輕的族群很少記住身邊朋友的基本資訊,像是親戚的生日或是電話號碼。類似的結果也指出計算機的使用會降低人們的計算能力,有些人甚至無法在沒有導航系統的幫助下生存。
社群網絡與網路的發展,造就我們的腦袋已經無法適應艱澀、冗長的文章內容,而且大部分的情況,我們都是迅速掠過不必要的文字,了解大概意思即可,一切追求效率,反而減少我們專心的能力!
6. 多玩遊戲,讓你的視覺能力提升!
2013 年一項研究指出,射擊遊戲這類需要高度專注於遊戲中角色的環境,像是決定下一步要往哪裡走,或留意周遭細節,反而會強化玩家對於視覺空間的敏銳度與注意力的技巧。
除此之外,惡劣環境下迅速判斷的能力也隨之提高。而星際大戰這類複雜的戰略遊戲,在執行多項任務切換間,則會改善大腦認知的靈活性。
7. 遊戲訓練我們快速反應,但一不小心也可能讓情緒失控
然而,前一點提到的遊戲類別,因為需要快速反應的能力,遊戲本身性質也較為激烈、暴力或血腥,長久玩下來自然而然會影響到我們的情緒,亦隨之熱血沸騰,甚至讓我們的個性變得越來越暴怒或衝動。
其它研究也顯示觀看暴力影片也會產生同樣的效果。
8. 現代科技強調的高速效率下,我們多出許多時間來發揮「創意」
雖然上述例子好壞參半,但科技產生的好處仍舊多不勝數,藉此省下來的時間,可以執行更多事,當然也能發揮更多創意!
Clay Shirkey(研究網際網路技術的社會和經濟影響的美國作家,顧問和老師)提出「認知剩餘」(cognitive surplus)的概念:
即相較於過去,人們擁有更多時間完成自己想做的事。
社群媒體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藉由簡訊、圖片、影音得快速傳遞,促使人們互動更為頻繁。這絕對不是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節目能辦到的效果!
正因社群媒體促成了分享的文化,大家也更勇於發表、分享與創造自己的經驗,類似的例子包括 Flickr、評論網站、維基百科等。
時間觀念在轉變,世界上所有人多出來的時間,集結起來,一年或許多出了好幾億小時,以另一個角度看來,何嘗不是一種新的資源。
- 延伸閱讀
我們在社群媒體上的戀人絮語:天殺的,為什麼已讀訊息不回!
Po 文會傳染?研究:在臉書 Po 情緒文會影響好友們的情緒
Facebook 讓我的生活更悲慘了,我要關掉它了……
(資料來源:Mashable;圖片來源: MetamorphBiz、.reid.、Adrian Muli、 Jay。源,CC Licensed)
Source: techoran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