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ney +》 迪士尼、Marvel、彼思、星球大戰…  騰訊收購《Ninjala》開發工作室SOLEIL之母公司「Wakeup interactive」   「英雄聯盟」首部動畫作品「Arcane」將在今年秋天於全球「Netflix」播出!   失落的龍絆2.5周年紀念!納姆頻道公布眾多活動情報!   惡靈古堡8其實是子供向!?《惡靈古堡8 村莊》公開人偶劇「到BIO村玩吧♪」第1話!   從《Resogun》到《Returnal》:不斷進化的視覺特效魔法令阿特羅波斯栩栩如生   桃鐵和MAiSEN邁泉炸豬排聯乘!試食期間限定商品流心蛋的餡料三文治!   傘大又厚實的香菇…!「電競香菇」靜岡縣產的菌種香菇開始販售!   hololive 1期生 時乃空在2022年1月22日(四)舉辦演唱會 Theatrical Cover Live「Role:Play」! 

網路時代,當傳統產業(還有傳統政客)不思進取就會被淘汰

商業

本文轉載自合作夥伴《ifanr》。

2014 年中國(深圳)IT 領袖峰會的主題是「產業網路」,在我看來是對去年下半年掀起的「網路思維」討論熱潮的延續和深化。

數字中國常務理事田溯甯在主持相關討論的時候,在開場白時這麼定義:

今天我們看到網路不僅僅是一個工具,我們今天談到網路的思維,談到網路不僅僅在過去改變了我們每個人個人的行為,我們看網路正在成一種力量,在塑造我們的產業,甚至將來塑造我們的社會。

然而,很可惜的是,周日下午由數字中國常務理事田溯甯主持的「產業網路」主題討論,參與討論的微軟中國研究院院長張亞勤、惠普中國區董事長毛渝南以及漢能投資集團董事長陳宏,沒能很好的回答「產業網路到底是什麼?」「產業網路到底應該如何執行?」等問題。

就連網路行業內的精英,在討論「網路思維」如何落地時,都支支吾吾、閃爍其詞。

也正因為「網路思維」尚無一個明確的定義,所有人才會感覺難以討論,沒有一個統一的前提,最終演變成各說各話的場面 —— 在跟別人討論的這個問題時,我們應該用什麼姿勢呢?

  • 從門外、門內看「網路思維」,躲在門內的傳統產業到底在怕什麼?

討論「網路思維」,有兩種角度,一種是站在門外的野蠻人從窗外朝裡看,一種站在門裡的文明人從貓眼朝外看。

前一種是網路企業的角度,後一種是傳統企業的角度。

站在門口的野蠻人不知道傳統行業裡的規矩,往往一出拳就剛好擊中了別人的軟肋,所謂亂拳打死老師傅,就是這樣子。但仔細想一想,這個幾率有多大呢?商業畢竟是商業,就不必用羅馬帝國敗於野蠻人入侵的歷史案例來比擬。

「網路思維」如此火熱,雷軍也越來越朝著大明星靠攏的趨勢,這是為什麼?

經驗告訴我,在網路上,能夠得到大量傳播的東西,幾乎包含三個特質,愛、恐懼、狗血。

「網路思維」越傳越火,和傳統行業感到的恐懼有關。他們害怕自己是那個羅馬帝國,在不同的戰爭方法論面前,全面敗北。

傳統行業害怕的,是別人用一種他們完全看不懂的打法,在他們完全沒注意的情況下,把他們給打懵。而讓他們產生恐懼這種情緒的,首先是宣稱以「以成本價賣手機」的小米。

  • 小米顛覆商業模式「賣東西但不賺錢」、餘額寶顛覆舊有基金產業

傳統行業基本上都要在商品上獲得利潤,但小米一開始就說自己不從硬體上賺錢,當年多少人對小米這種商業模式嗤之以鼻

在傳統行業,任何產品在賣出去,就已經有了報價以及利潤方面的計算。

幾乎沒有人相信,以成本價賣硬體的生意能夠持續下去。但從 2012 年到賣出第一支小米手機,成為大眾熟知的品牌,到做出幾百億的銷售額,再到引進 Google 人才和得到國際的關注。

小米在傳統產業的形象逆轉了,也讓它成為站在門外野蠻人的代表。

另外一個代表,是餘額寶。

只不過是優化了消費者購買基金的步驟,天弘基金通過餘額寶這款產品,短短半年內,超越穩坐行業第一的華夏基金,成為另外一個站在門口外的野蠻人的代表。

  • 網路不是絕對優勢,千萬不要以為沾上網路的邊就萬事大吉

昨天,雷軍在 IT 領袖峰會上的講話,再一次被人瘋轉 ——但極少有人意識到,其實這是他兩年前已經準備好的舊稿,而且在任何一個場合,你都會發現雷軍其實是在不斷重複自己過去的演講稿,就連「七字訣」都沒有替換過。

我認為, 雷軍肯定研究過腦白金的行銷案例,他一定瞭解不斷的重複其實就是最好的宣傳。

而在一次又一次加深別人的印象同時,雷軍讓小米的業績增長同時,無形中佔領了一個話語權的高地。現在不過是移動網路全面普及,小米又有業績支撐的情況下,讓大家又再想起雷軍當年說過的話,而且想繼續重溫。

這種需要與被需要的關係,你知道嗎?

回想一下餘額寶與四大中國國有銀行之間的 PK,百度董事會成員丁健的語言生動形象:「一個大人被小孩打了一拳,倍感疼痛,孩子父親是一名醫生,在責備孩子之余,職業敏感告訴大人,被打部分應該有病變,經檢查,被打地方確有腫瘤。」

傳統行業害怕的是網路企業的入侵嗎?還是說,他們擔心網路企業在不明規矩的情況下,加速了自己的病變,甚至可能威脅到自己的生命?

來吧,網路思維,這是傳統行業在「師夷長技以制夷」。中國有多少發展不健康的傳統行業,就有多少公司的人把「網路思維」當成寶貝。網路企業不要以為自己沾上「網路」兩個字,就真的以為自己掌握了屠龍刀、倚天劍,因為你的優勢並非絕對優勢,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的相對優勢而已。

  • 從本質論網路的特徵,它只是一種媒介讓人成為網終節點加速訊息流通

下面是我一個朋友在朋友圈的留言:

網路思維會影響到各行各業並不等於網路業者真能對所有行業進行革命,不同行業的價值鏈存在和優化多年一定有合理的存在價值。

網路思維只是提供了新思維模式,不思進取的會被革命,積極變革會自發改變。

在我看來,要讓傳統行業理解網路,與其談一大堆所謂「為用戶提供價值」這樣的水貨(哪個商業的出發點不是為用戶提供價值?),還不如真正實在地談一下網路、移動網路的特點,以及網路企業、移動網路創業者的特點。

網路不是工具,不是文化形態,網路是一種電力媒介

麥克魯漢在《認識媒體》就說過:「今天,我們生活在資訊和傳播的時代,因為電力媒介迅速而經常地造成一個相互作用的事件的整體場,所有的人都必須參與其間。」

他還有一個更加明瞭的解釋:「電子時代一個主要的側面是,它確立的全球網路頗具中樞神經系統的性質。我們的中樞神經不僅是一種電子網路,它還構成了一個統一的經驗場。正如生物學家指出,大腦是各種印象和經驗相互作用的地方,印象和經驗在此彼此交換、相互轉換,使我們能作為整體對世界作出反映。」

這背後,最關鍵的是網路讓資訊傳輸的速度變快了——從 Web 1.0 時我們只能被動等待別人發佈文章,到 Web 2.0 我們能夠通過博客來闡發觀點,再到 Twitter、微博等社交服務的崛起,更是讓資訊的生產、流通到了一種急速的狀態。

我們還要必須感謝智慧手機,3G 技術,它們讓網路無處不在,如影隨形,讓人能夠無論何時何地都能獲取資訊、生產資訊、傳播資訊,讓自己成為網路中加速資訊流動的一個節點。

所以,傳統行業裡自以為需要對資訊進行控制的手段,到今天統統都不適用了,資訊流速的增加甚至已經影響到他們自己的節奏。

  • 網路時代,讓空間消失、讓我們回到面對面對話的關係

資訊流速的增加,意味著它要打破許多中間傳輸資訊的環節,重塑的每一個資訊節點之間的關係,因此網路上的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之所以以前有人感歎「網路上沒人知道你是一條狗」,是這種形象平面化的反應。

不管是名人還是明星,在微博上,不就是一個頭像外加一個 ID 嗎?

麥克魯漢說,「電力媒介廢棄了空間的向度而不是擴展了空間的範圍。借助電力媒介,我們到處恢復面對面的人際關係,仿佛以最小的村落尺度恢復了這種關係。沒有職能與權力的劃分,有機取代了機械,對話取代了單向的講授。」

回頭來看一下小米社區,不就是這種對話的代表?

  • 從彼得‧杜拉克看網路產業,就是利用「不協調」進行創新

而除了網路的特點外,找到創新的規律,相比膜拜網路思維更加重要。

彼得·杜拉克在《創新與創業精神》裡總結了七個創新機遇來源,在我看來網路所能引發的行業變革,屬於利用「不協調的事件」進行創新:「所謂的『不協調』(incongruity),是指現狀與事實『理應如此』之間,或客觀現實與個人主觀想像之間的差異。」不協調的情況包括:

某個產業(或公共服務領域)的經濟現狀之間的不協調;

某個產業(或公共服務領域)的現實與假設之間存在的不協調;

某個產業(或公共服務領域)所付出的努力與客戶的價值和期望之間的不協調;

程式的節奏或邏輯的內部不協調。

餘額寶抓住的,不就是抓住銀行「程式的節奏或邏輯的內部不協調」的機遇嗎?如果傳統行業能夠真正抓住創新的機遇,又何必依靠所謂的網路思維?

  • 最後,分享小米雷軍對網路的七項看法

也許還是有人希望看雷軍是怎麼說的。在此,我分享雷軍 2012 所寫的《關於互聯網的兩次長考》裡的精華,至少比「七字訣」更直白:

1. 開放和合作是網路公司成功的關鍵。

網路首先是一張無邊無際的網,每個人都是節點,互相連結是網路成功最關鍵的要素。

任何封閉式的業務模式都會遇到很大挑戰,今天 Yahoo(一站式門戶)困境也折射了我當年的想法。

2. 網路公司最厲害是靠機器賺錢。

一旦產品研發完成,使用者量到了一定的規模,只要伺服器開著就可以賺錢了。到了這個階段,產品研發推廣的邊際成本為零, 伺服器頻寬成本逐年下降,毛利率自然就上來了,業務增長速度也比較快。而且,機器是 24 小時不停工的,當然運維人員要全天候確保運營品質。

3. 口碑行銷和網盟是網路公司行銷核心。

網路公司直接面對所有使用者,好產品僅靠口口相傳就能成功。和擁有用戶的其他網路公司結盟推廣,也是最有效的推廣模式。

4. 網路公司管理相對容易。

首先是業務、內部運作系統高度 IT 化,這點和傳統公司非常不同;其次,很容易推動量化管理;還有,對人的依賴並不高,很容易做知識管理,系統自動記錄了大部分人的工作,人員流動對企業影響比較小。

5. 網路公司靠提供服務來賺錢,而軟體公司靠賣產品掙錢,這種模式就決定了軟體公司的業務不容易持續穩定增長。

一定要從賣產品模式走到賣服務的模式。

6. 網路的關鍵就是快。

網路產品的模式就是研發人員和使用者一起開發產品,有階段性成果就先推出去,聽用戶回饋,按用戶意見去修改。

7. 未來十年的熱點是移動網路,手機上網是一種趨勢。

  • 延伸閱讀

美中兩強都鎖定「科技」轉型,這給台灣什麼啟示?
TIEA 公布「台灣網路產業行動綱領」:2014 年,網路業要催動台灣經濟再發展
阿里巴巴 v.s. 騰訊,它們爭的是什麼?

(本文轉載自合作夥伴《ifanr》)

Source: techorange.com

隨機商業新聞

Micorso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