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在新媒體領域,高清、超高清、3D 這些概念十分火爆,但如果真的把它們當成未來視頻新媒體的發展方向,那可就要謹慎了。
- 一、從人性對信息的關注度看,高清、3D 僅是人們對視頻信息需求的一小部分。
1. 高清、3D 並不是「必須」的需求
視頻內容是一個綜合的信息載體,包括文字、語言、現場聲音、音樂、圖片、影像等各種子信息,其中高清電視追求的清晰度指標,只是上述各種子信息—影像子信息下的「孫」信息。人們看視頻看的是各個子信息綜合在一起的信息傳遞,而不是僅僅關注其中的某一個,幾乎沒有人願意因為清晰度高而堅持把一部毫無吸引力的爛片子看完。
2. 人類視覺辨別能力有限,超出於人眼辨別能力的清晰度一點用都沒有。
由於人類視覺的辨別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對於清晰度的需求也是有限的,超出於人眼辨別能力的清晰度都屬於出力不討好的信息冗餘。 如果以清晰度為橫坐標,以清晰度對人類的滿足程度為縱坐標,那麼我們可以繪製出清晰度發展的三個階段:
一是模擬無線信號階段,就是電視畫面經常有重影的時候,這時清晰度的提高對人們的滿足度的作用最強,曲線斜率也最大。二是模擬有線信號階段,這時電視的清晰度已經基本滿足人們的需求了,清晰度的提高對人們的滿足度的作用開始下降,曲線斜率也變小;三是數字電視信號階段、DVD 光盤階段,信號的質量在普通電視機屏幕上已經完全滿足了人們的視覺需求,信號清晰度的提高一般都屬於信息冗餘,曲線斜率已經接近於水平。(見圖)
關於這一點,目前人們對高清電視的正確認知十分滯後,就是最好的佐證。許多人,甚至是很多從事電視節目製作的專業人士也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高清電視。有的人從商場裡買了高清數字電視機,就以為回家看到的是高清電視了,其實他家連高清信號都沒有。還有的人以為裝上機頂盒,看到的數字電視就是高清電視,其實中國目前只有幾個高清頻道。
3. 我們在觀看視頻內容的過程中,針對不同的內容,對其子信息的關注程度也不同。
比如:看 MV 時,會更關心音質、畫面的美感,而不是畫面的清晰度,事實上,多數 MV 在製作中為了掩蓋表演者的瑕疵都用柔光的辦法降低清晰度;看「豬流感」的新聞,更關注豬流感是否對人有危害、發展趨勢,此時此刻,沒有人會關心畫面中某個人臉上是否長了青春痘。這時候清晰度的提高都屬於出力不討好的信息冗餘。人們只有在觀看大場面的電影、畫面欣賞性強的風光片等內容時,清晰度指標才會變成他們苛刻的需求。
4. 人類本身已具備立體成像能力和辨識能力。
人類是活在影像世界裡的,億萬年的生物進化,早已使人類具備了立體成像能力和識別能力,這是人類的本能。即使通過繪畫和影視作品把這些影像進行平面的展示,人類也能通過幾何的透視原理進行立體的識別。
而 3D 不過是把平面展示的內容進行立體化,且不說長期使用能否對肉眼產生生理損害尚無定論,僅就其傳遞的信息看,只有那些迎面撞來的汽車,當頭砸下的棍棒這類縱向移動的信息才能產生直接有效的刺激,橫向的立體信息基本都屬於信息冗餘。
而迎面撞車這類縱向信息在影視作品裡畢竟是少數,即使導演刻意增加這類信息,人類生理接受程度也是有限的。一場 90 分鐘的電影如果都是這樣的鏡頭,恐怕有一半人會吐在電影院裡。所以,3D 滿足的不是人類對信息持續不斷的本能需求,而是滿足了人類對信息的好奇心需求,好奇心是持續的人性,但對某一件事物的好奇心,卻是很快就會消失的。
- 二、從產業發展趨勢看,高清還要走很長的路 目前國內的高清節目內容很少,其原因並不復雜。
1. 目前高清市場還沒有形成。
高清內容並沒有帶來相應的收入增長,各電視台沒有積極性。
2. 一開始的高清拍攝沒有用,因為在後期剪輯、撥出、傳輸、接收都不是高清的。
雖然高清拍攝、製作設備在整個電視行業普及度越來越高,但後期剪輯時多數台並不把節目剪輯成高清版本,因為後續的播出、傳輸、接收不是高清的,剪了也沒有用。
3. 高清容易暴露缺點。
高清節目的成本會很高,這不僅是拍攝、編輯、特技等設備成本,而且高清設備對節目攝製流程中的許多細節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否則,會使節目內容出現大量穿幫。很多假道具、場景都必須採用實物和實景(至少要比過去精細很多),就連對節目主持人、嘉賓等的化妝、服裝的要求也更加嚴格。
- 三、從社會發展程度看,高清的市場需求取決於大屏幕的普及,清晰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它跟屏幕介質的大小有關。
手機的小屏幕清晰度再高也沒意義,除非人們長著「顯微眼」;清晰度還跟觀眾與屏幕間的視距有關,而視距又受人們居住環境的限制。因此,高清市場是由多重社會要素左右的,它取決於大屏幕電視的普及,取決於房地產業的發展,取決於社會經濟大幅增長,不能用快消品的市場規律簡單地衡量。
- 四、從國際經驗看,高清、3D 都不是藍海 有人看到美國現在已經擁有了 100 多個高清電視頻道,就斷言中國很快也必須走這條路。
事實上,美國觀眾也是普通的人,他們的收視心理和我們一樣,對高清電視也不會到瞭如飢似渴的程度。他們對高清認知度也不高,對高清節目的支付意願也不是很強。人們並不把高清電視節目當做一項十分渴求的文化產品,只要電視公司的售價合理,就迫不及待地照單全收。事實上大家並不買賬,電視公司也識趣地只是在原來收費電視的基礎上加了一個很小的差價,權當分攤因高清電視增加的成本了。
那麼是誰做了上百個高清頻道呢?這是因為美國的電視市場是一個全競爭的狀態,沒有區域性保護,因此只要有一家電視公司推出高清節目,其他的也必須跟進。大家看重的不是增加的那一點點高清的收視費,而是擔心觀眾從自己的平台上流失,於是,其他人也必須把自己的節目向高清化發展。可以說高清對於他們來說不是一個全新的、巨大的藍海市場,而只是維護現有市場的手段。
至於 3D,有資料顯示,美國 3D 投融資市場 2013 年底已經大幅下滑,這也應驗了我們前面說到的,它是一個好奇心市場,來的快,去的也快。
- 五、最後的話,說了這麼多高清的「壞話」,但我並不是一個高清無用論者。
只是我認為中國高清電視很可能是一場無利可圖的自然升級,即高清與標清設備的價格差距消失,各電視台進行設備淘汰時,自然選擇高清設備。短期內,國內高清電視很可能走上相當於聲音領域的「高保真」音響的道路,那是音響發燒友級別的消費者的享受,市場規模不會很大。
因此把它當做市場推廣的噱頭是沒有問題的,但它並不適合面向大眾的新媒體作為主攻方向。 在當下的互聯網領域,很多技術已經不是突破性的創新技術,而是應用技術,因此,新媒體的發展要以人性對信息的本能需求為出發點,並以人性對信息的本能需求為落腳點,切勿以技術的實現度來引領新媒體的發展,那樣往往會釀成大錯。
(轉載自合作媒體《i 黑馬》; 圖片來源:W3155Y, CC Licensed)
Source: techoran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