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ney +》 迪士尼、Marvel、彼思、星球大戰…  「寶可夢 晶燦鑽石・明亮珍珠」FINAL PV & 新情報公開!   PS4與PS5上的《Two Point Campus》讓你隨心所欲建造大學   《Hades》於8月13日登陸PS4和PS5   單刀直入新《NieR Replicant ver.1.22474487139…》遊戲畫面   與齋藤陽介、橫尾太郎和吉田直樹一起深入了解《Final Fantasy XIV》的《Yorha: Dark Apocalypse》內容   Bang & Olufsen推出能與Xbox無縫連接的電競耳機「Beoplay Portal」!   最新一期「State of Play」將於 7 月 9 日播出並釋出「死亡循環」實機遊玩影片!   不擇手段地將業務臻至完美!「Good Job!」於Nintendo Switch試玩同樂會登場! 

Google 最小但最兇的對手:八天就衝到三百萬搜尋次數的 DuckDuckGo

商業

在這個幾乎被 Google 吞掉的搜尋引擎市場中,創立一個新的搜尋引擎似乎不是件明智之舉,更別說還有 Yahoo 和 Bing 等等的對手在一旁虎視眈眈。

不過,麻省理工畢業的 Gabriel Weinberg(下圖),卻毅然決然地在 2008 年創立了 DuckDuckGo 搜尋引擎,而出乎意料的,這個在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的小小搜尋引擎發展的挺不錯,而且有越來越好的趨勢。

DuckDuckGo 這個名字源於流行於歐美孩童之間的抓鬼遊戲 Duck, Duck, Goose ,不過這只是 Weinberg 突如其來的想法,並沒有任何關聯或是隱喻。

Weinberg 創立 DuckDuckGo 的最大動機是想保護用戶的隱私,而這個想法在稜鏡計畫(PRISM)爆發後,顯得非常合情合理,畢竟 Google 也是被點名曾洩露資料給 NSA(美國國安局)的公司之一。

(以下 DuckDuckGo 將由 DDG 簡稱。)

  • DDG 的秘密武器:隱私至上

DDG 強調用戶的絕對隱私,使用搜尋工具不需要登入帳號、預設也不使用 Cookie 、也不會記錄用戶的 UA、IP 位址等資料、也不會記錄用戶的搜尋行為,不管用戶是瀏覽網頁版還是行動版,系統都不知道用戶是誰,也沒有任何歷史搜尋紀錄。

  • 稜鏡計畫DDG 最有效又免費的行銷工具

2011 年, DDG 曾獲選 2011 年前 50 優質網站,而投資公司 Union Square Ventures 也投資了 300 萬美元, DDG 的搜尋次數的確因此而上升許多,但這一切都遠不及稜鏡計畫爆發後的效應。

2013 年 6 月 7 日, Edward Snowden 揭露了震驚全球的稜鏡計畫, 主打 We don't track you(我們不會追蹤你)的 DDG,因此嘗到了甜頭。

DDG 的當日搜尋次數是 185 萬次,3 天後創新高飆到 221 萬次,而再經過 7 天就到達 309 萬次。DDG 在 Twitter 公布,其第一個百萬搜尋次花了 1445 天,第二個百萬花了 483 天,而第三個百萬只花了 8 天就達到了,由此可見人們有多重視隱私。


Weinberg 說:「我們的年搜尋次成長了 200 到 500%,而這個數字還在增加。」2013 年的 2 月, DDG 的每日搜尋次數只有 160 萬,

而今年 2 月,數字已經破 400 萬, 非常驚人,稜鏡計畫絕對是 DDG 最有效又免費的行銷工具。

  • 隱私不是 DDG 最初的創立宗旨

不過, Weinberg 一開始創立 DDG 時,並沒有很在乎用戶的隱私權,而是那些在乎隱私的早期客戶提出相關問題後,他才決定將保護用戶隱私作為產品的核心價值。

Weinberg 說:「我創立 DDG 後,有媒體報導這個消息,而一些用戶告訴了我他們很在乎隱私權。」

這個網站有沒有追蹤 Cookies?有沒有紀錄 IP 地址?這些問題是 Weinberg 一開始沒有想到的,不過很顯然的,他的消費者非常在乎,所以他決定深入研究其他搜尋引擎的隱私政策。而他對他所查到的資料很不滿意。

Weinberg 說:「從用戶的搜尋歷史,可以知道他們很多私密的事情。搜尋引擎不像 Facebook ,用戶可以自己選擇要張貼什麼樣的文或圖,但當用戶在搜尋引擎上搜索資料時,他們其實正在洩漏自己隱私,例如他們的健康或是財務狀況等等。

大部分的搜尋引擎都在無意中(或是有意)洩漏用戶的資料,而這讓 Weinberg 有點緊張,而同時,他也了解到他可以創立一個不追蹤用戶的搜尋引擎。也許因為沒有眾多廣告的收入,它無法像 Google 一樣龐大,不過,藉由提供關鍵字廣告, DDG 還是可以營運得下去,更何況,這樣才有更多用戶願意使用 DDG 。

DDG 的隱私權保護政策非常受大眾的青睞,特別是在菱鏡計畫的爆發後。

Weinberg 每每回想,都覺得挺不可思議:「菱鏡計畫顯示了大家有多在乎隱私。」

  • DDG 以獨特及時答案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除了隱私之外, DDG 還有另一個特別的賣點。

Weinberg 觀察了一下其他搜尋網站,發現它們大部分都曾經模仿 Google ,對 Web 進行大規模的索引,而最後都慘敗。所以 Weinberg 決定不要跟隨這個既過有野心又昂貴的途徑,而是提供用戶即時回答(Instant Answer)。

不像其他的搜尋引擎,總是給使用者一堆藍色的網頁連結,DDG 在搜尋結果中直接呈現結果,用戶不需要點進其他頁面就可以獲得答案。

Weinberg 說:「當你搜尋時,當然希望能直接得到答案,而不是點一堆牛頭不對馬嘴的連結。」

舉例來說,如果你在 Google 搜尋「How tall is Big Ben」 , Google 會給你一堆連結,你要點進連結才找的到答案;但是如果你用 DDG 查詢,答案直接顯示在頁面上(如下圖所示)。

DDG 的即時回答優勢很有可能幾天後就不再是優勢,畢竟,在這個抄來抄去的世界,很有可能一下子就被競爭者模仿去。

不過, Weinberg 和他的夥伴們並不畏懼,因為不像 Google , DDG 不需要用戶的隱私數據,而這正是他的獨特賣點,重視隱私的用戶將死忠的支持 DDG。

  • 只要在關鍵字後加上 ! ,用戶能定義搜尋範圍

不過,除了即時回答, DDG 還是有提供結合 Bing 與 Yandex 等第三方搜尋資料的連結,除此之外,還會先過濾垃圾連結,讓用戶能在最短的間內找到想要的資訊。

用户只要在搜尋的時候,在關鍵字後加上「!」,就能縮小或定義搜尋範圍。例如,在搜尋欄中輸入「Harry Potter!imdb」 ,DDG 就會自動跳轉到 IMDB 的 Harry Potter 頁面。

另外,DDG 也設定了一系列的快速鍵,例如:「!yt」是 Youtube 、「!g」 是 Google 、「!f」是 Facebook 、而「!a」是 Amazon 等等。

  • 三合一概念:DDG 的起點

其實 Weinberg 一開始並沒有打算要創立一個新的搜尋引擎。他曾創立兩間新創公司,不過一間失敗,另一間以 1000 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社交網站 Classmates.com 。

2006 年, 他著手研究結構化數據、 Quora 式的問答網站、以及反垃圾郵件技術,但是都沒有成功。有一天,他突發奇想,如果他把三個失敗的計畫結合在一起,說不定會出現有趣的結果。

而 DDG 因此誕生。

  • 社群 DDG 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DDG 的第一位正職員工 Caine Tighe 原本就是社區的一員。 2009 年,這位年輕的 Coder 得知 DDG ,對這個創立一個新的搜尋引擎很感興趣,於是主動聯繫 Weinberg 詢問是否需要幫助。

2011 年, DDG 準備正式上市,與 Weinberg 合作多次的 Tighe 理所當然的成為 DDG 的第一位正職員工,身為核心產品的負責人, Tighe 除了管理網站的內部科技,也負責行動裝置的功能,他也替 DDG 寫了第一個 Android 系統的應用程式。

DDG 之後的 20 幾位員工大都是通過與 Tighe 一樣的形式招募進來的,換句話說, DDG 的員工在成為正式員工之前,都是 DDG 的用戶。

DDG 的行銷與社群負責人 Zac Pappis 說:「我們發現,最積極並且適合我們公司的員工都來自社群。」

  • DDG 將公眾的社群網站整合成單一的網頁界面

DDG 社群除了是尋找新員工的好途徑,更衍生出一個新的平台: DuckDuckHack

DuckDuckHack 是一個能制定即時回答的平台。開發者可以透過這個平台在 DDG 加入自己的 API 數據庫,以建立自己的即時回答。

有些例子很明顯,例如,關於電影的資料大多來自 IMBD (Internet Movie Database 網路電影數據庫) 或是 Rotten Tomatoes (爛番茄) 、搜尋 Lady Gaga ,頁面最上方顯示的是她在維基百科的基本資料、簡單的計算則來自自動問答系統 Wolfram Alpha。

而最近 DDG 與天氣預報應用程式 Dark Sky 背後的資料來源 Forecast.io 整合,這讓 Tighe 興奮不已。

Weinberg 說:「Wolfram Alpha 真的讓我大開眼界,原來許多深奧的東西真的可以找到解答。我們因此開始將這些東西納進 DDG ,用戶可以在 DDG 中找到成千上萬種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的答案,例如:名人,畢竟我們對流行文化並不是那麼的了解。」

DDG 曾經遇過一位樂高迷用戶。樂高迷都知道,每一個樂高零件都有專屬的 ID 編號,為了能更方便的在 DDG 上搜尋樂高編號,這位樂高迷將一個由另一位樂高粉絲所設計的抐高零件資料庫編進了 DuckDuckHack 。

  • DDG 採遠端辦公,辦公室平常沒有幾個人

DuckDuckGo 的總部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 Paoli,很難想像這個簡單的小辦公室,竟然能孕育出對抗地球上最大科技公司的反叛軍。

通常,辦公室不會有超過 10 位員工,而這在 DDG 是很正常的,因為大多數員工都是遠端辦公。

例如:前端開發工程師 Doug Brown 住在加拿大的多倫多,平時在家工作,會定期性的到辦公室。 而開發者 Jag Talon 一開始還沒從菲律賓搬到紐澤西的時候,就已經在 DDG 上班了。

  • 遠端辦公平台 Sqwiggle 成為 DDG 的線上辦公室

就跟其他利用遠程辦公的公司一樣, DDG 嘗試了各式各樣的網路協同合作工具 (collaboration tools),像是 Skype 、 Yammer、 HipChat、 Asana 等等。

而最近,他們正在研究遠程辦公平台 Sqwiggle 。只要登入帳號,攝影鏡頭將自動開啟,並且定期截圖,好讓同事能看到彼此,以確保對方有沒有開溜等等。

Brown 說:「 Skype 比較像呼喚對方接電話,因為他有可能開著 Skype 但人不在位置上;而 Sqwiggle 比較方便,因為我能知道對方在不在位置上,想跟他說話的時候,我可以直接打給他,這很重要。」

而就科技面來看, 網站的 Code 大多數是用 Perl 與 JavaScript 這兩個程式語言寫的,並透過版本控制軟體 Git 和 GitHub 企業版 (GitHub Enterprise) 管理與討論。每當有任何更動,都會發布到團隊的 HipChat 聊天室,所以每一個人都可以掌握最新的動態。

DDG 的員工一致認為這實在很方便。

  • Weinberg 盡量不去限制員工

對於員工利用什麼工具建構 DDG 的特色, Weinberg 幾乎沒有限制。

Weinberg 說:「我盡量不去侷限員工,畢竟他們是遠端工作,而每個人都有各自習慣使用的工具等等,所以我讓他們自己發展。」

(資料來源:Business Insider;首頁圖片來源: sophiegreenartwork ;內文圖片來源:文章內文、DuckDuckGoDuckDuckGo Twitter

Source: techorange.com

隨機商業新聞

Addid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