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 的 Cynthia Breazeal 開發了一款叫做 Jibo 的家庭機器人。它能夠識別家庭成員的表情,並完成相關工作。目前很多人都在開發家庭用機器人,一般來說,這些機器人只完成了監控的功能,有語音識別的機器人更少。所以這樣的機器人我們真的需要嗎?
- Jibo 能夠做什麼?
Jibo 是一台桌上型機器人,但是它能夠轉動或者做出簡單的動作。它的外形模仿了電影《瓦力》裡 EVE 的形象,由鋁和白色塑料作為外殼。硬件上來看做得很精美,軟件也非常不錯。
開發者重新打造了操作系統,並且能夠導入相關 App:該機器人其實是一個平台。開發者還將這些 App 稱為 Skills(技巧),開放的 SDK 可以讓第三方開發新的功能。 Skills 開發者可以通過販賣 Skills 賺錢,機器人也能夠通過這些 Skills 完成很多工作,如教小孩子功課,或者給小孩子講睡前故事。從用戶角度來看,他們可以打造出符合自己需求的機器人,用戶可以針對自己的痛點導入功能。
這樣聽起來 Jibo 非常智能,但這種智能和我們的需求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 AI 不夠好,什麼都不用談
就拿「講睡前故事」這個功能來說,人們需要的是什麼?我們知道 Jibo 可以識別語音、表情還能夠做出語音反饋。但我們還是得向它下命令。也就是說,小孩要對它說:「你可以給我講一個故事嗎?」人們甚至還不能用這麼人性化的問法,而是用「Go Jibo,啟動睡前故事功能」。
人們需要的 AI 是,當孩子躺在床上的時候,Jibo 會探頭過來問:「我講一個睡前故事給你聽好不好?」小孩子可能會回答:「好啊,我想聽!」或者「不用了,我有點累了,明天見 Jibo」。
筆者認為,家庭機器人要嗎就不要有互動功能,純粹完成某項工作;要嗎就必須具有足夠的智能。當然講故事只是一個場景,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需要用人性化的語句下命令。另外,太過死板的 AI 其實不適合出現在家庭中,因為家庭本來就是一個充滿人性、情感的地方。要打造一個細膩的 AI 是非常困難的,也需要時間,目前來看,還沒辦法達到這個水平。
- 硬件不過硬,不能做實事
其實人們一直希望讓機器來保護人類。在阿富汗的戰場上,聯軍使用了 1.2 萬台的機器人代替士兵執行任務,因為士兵的性命更加寶貴。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機器人能夠通過輪子在家中行走,觀測家中的安全。這些機器人沒有很高的智能,接受命令執行命令,功能也只有那幾種。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解決用戶的需求,但這種功能其實不用機器人去完成。遠程監控的鏡頭、防盜服務早就有了。
家庭裡面需要的是能夠「做實事」的機器人。筆者有個朋友養了貓,貓毛掉了一地,他跟我說:「我一定要買一個吸塵器機器人」筆者認為家庭機器人應該要能夠完成某項功能,而不是三更半夜的時候告訴你:「你電視忘了關、空調太冷了、你忘了吃藥,現在起來吧」機器人應該要能夠解決這類問題,而不是把問題拋出來。解決的方法就是讓機器人和家裡所有的東西聯網,或者機器人本身硬件非常完美,就像人一樣。
- Jibo 的以後會怎麼樣?
Jibo 的售價要 500 美元,這不是一個小數目。當然肯定還是會有人買,因為和它互動的確很有趣。但這讓筆者想到眾多的聊天機器人,我們曾經可以在它們身上獲得快樂,但過了一兩個禮拜就會刪了它。照目前的情況看來,Jibo 也是一樣的。
也許 Breazeal 可以打破這個僵局,就像我上面說的,完善 AI,以及轉變為智能家居的中樞。到時候我才會真正覺得我們需要一個家庭機器人。
(轉載自合作媒體雷鋒網;圖片來源:Wiki, CC Licensed)
Source: techoran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