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 CPU 市場主要由 Intel 和 AMD 壟斷,但原來上個世紀80年代,有多間微處理器開發公司曾經在處理器市場競爭,甚至給 Intel 帶來威脅。然而好景不長,大多風光不久,然後消失在市場,其中一間,名氣較大的,就是今篇主角 Cyrix Corporation。
Cyrix:高效能微處理器開發公司
自 1995 年 Windows 95 及 Office 95 的面世,加上硬價價格下降,令個人電腦的市場需求大增,引發個人電腦發展史上最巨大的升級潮與採購潮,遠較過去作業系統飢渴的系統效能需求,刺激了高速處理器的需要,吸引不同的投資者進入市場。
與現在被 Intel 壟斷的市場不同,當時市場有很多新對手進入市場,即使是小廠,只要估到市佔率, AMD、 Centaur、 Rise、Elbrus 等公司相繼上場,都企圖瓜分一杯羹。 Cyrix 是家在 1988 年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理查森市成立的一家微處理器開發公司,該公司在486時代已經進入市場, CPU 產品包括 486SLC 和 486DLC,發佈於 1992年,性能介於英特爾自家的 386 與 486 處理器之間。由於當時電腦硬件價格高昂,這類晶片深受預算較緊用戶歡迎,亦有不少組裝商樂於採用。
Cyrix 在 1995 年發佈了極之著名的 Cyrix 6×86,也就是 M1。這顆處理器延續了 Cyrix 擅於製作兼容產品的優良傳統,性能在某些方面,幾乎超越了英特爾的相應產品。
引入 Performance Rating 行銷對抗 Intel
Performance Rating 最早是由 AMD、Cyrix、IBM 與 SGS-Thomson(代工 6×86)4 家廠商共同制訂的效能評測基準與相關測試規範,並由 Micro Design Resources 進行效能驗證,並維護其測試環境的一致性與細節流程。透過 PR 運行 133MHz 的 6×86 在評分程式評測後的得分略高於運行於 166MHz 的 Pentium,因此它被標注為6×86-P166+。然而這種算法備受爭議,由於 PR 是計算運行文書軟件下的比較,而這種軟件並沒有暴露浮點運算的性能。而當運行最新的遊戲時,PR值將被降低。除此之外,6×86主要用於低端配置系統,性能也會因為使用的外圍設備影響而進一步下降。
6×86 的每週期指令數高於 Pentium加上更快的總線速度,使它在相對較低的主頻下獲得較高的性能, Cyrix 試圖以PR來拉升定價,但其產品浮點運算能力始終無法與 Intel Pentium 匹敵。
Cyrix 的衰亡:收購和財務危機
Cyrix 從來沒有製造或生產過英特爾公司設計的產品,而 Intel 為了擺脫競爭對手,常年與Cyrix打官司,聲稱Cyrix 486侵權,這將使Cyrix在官司之中消耗大量的資金。
1997 年 8 月,當官司仍在進行時,Cyrix 合併至美國國家半導體(它擁有與英特爾之間的相互授權許可),暫時可以鬆口氣,但運氣欠佳的Cyrix於合併後不久國家半導體陷入財務危機,嚴重傷害合併後的 Cyrix。
到 1999 年,AMD 與 Intel 在 CPU 內頻上不斷競爭,在當時已達到 450MHz,遠遠超越Cyrix,而且將近一年的時間 Cyrix 才將 PR-300 提升至 PR-333,然而實際頻率連 300MHz 也未達到,真正的時脈或者標示時脈都遠遠落後。而且 MII 的前端匯流排(Front Side Bus) 運作的 83MHz,在當時屬於非標準規格,使某些系統呈現於不穩定。
另一個問題,是幾乎所有的 6×86 產品產生的熱耗能都特別高,因此對散熱設備的要求要高於英特爾和 AMD的產品。因為這一連串問題和研發技術的落後,加上國家半導體的發展方向也離CPU市場越來越遠,在兩巨頭產品狂奔1GHz大門的瘋狂進化面前,令 Cyrix 被市場淘汰,曾經在市場上風雲再起的第三勢力,最終消失。
這篇文章 Cyrix : 曾經風光的 x86 CPU第三勢力(之一) 最早出現於 TechApp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