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與企業責任位列後新冠疫情危機時代CEO關注因素之首
- 新冠疫情發生前後面向全球CEO的調查表明,其面臨的風險和首要關注的因素發生了顯著變化。
- 人才已經成為一些全球最大機構的CEO們面臨的最大風險之一。
- 他們中的大多數正在研究如何維持封城帶來的正面氣候影響。
- 三分之一的CEO對未來三年全球增長前景的樂觀態度降低。
香港2020年8月25日 /美通社/ -- 由於新冠疫情造成的影響,部分全球最具影響力企業的CEO們已將人才風險視為對增長威脅性最大的風險之一,並讓他們進一步審視自身的社會貢獻和企業宗旨。為了率先研究此次全球疫情期間CEO們的優先事項和關注因素的變化情況,畢馬威開展了兩次調查,一次在疫情剛開始的1月份,另一次在7-8月份。
畢馬威中國及亞太區主席陶匡淳指出:「今年的調查與我們以前所做的任何調查都不同:它讓我們全面了解COVID-19對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公司的行政領導層產生的影響。在非同尋常的挑戰背景下,我們深入探討了CEO們的戰略是如何轉變的,他們的關注點是如何變化的,我們還衡量了他們對全球經濟的展望。這是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研究,將為我們所有的客戶提供重要的前瞻及洞見,深入了解他們如何應對這一挑戰,並使畢馬威真正成為全球領導層值得信賴的專業顧問。」
畢馬威國際《2020年全球首席執行官展望》報告指出,隨著深化ESG(環境、社會、管治)工作、靈活工作安排和數字化轉型等當前趨勢的加速發展,各企業領導者的日程表自年初起已發生了顯著變化。在展望未來三年的增長前景時,32%的CEO對全球經濟的信心不如年初。然而,CEO們對自己國家的增長前景更加樂觀(45%的人有信心),對自己企業在未來三年的韌性也更有信心。
畢馬威全球主席兼CEO Bill Thomas表示:「過去六個月中CEO優先關注事項的顯著變化明確表明,各企業均已高速運轉以應對疫情所帶來的挑戰。全球各地的企業領導者們正尋求通過果斷措施掌控自身面臨的不確定性。這場危機使已經蓄勢待發的數字化和社會責任戰略得以加速落地。而其他領域制定未來計劃的難度則大為增加,尤其是在未來的工作方式和問題處理方式層面。因此,CEO們自然而然更為關注人才對未來業務持續與發展的重要性。」
主要發現:
人才風險排名上升11位,成為各企業面臨的最大威脅
1月份時,CEO們將人才風險排在另外11種增長風險之後。然而,自從疫情爆發以來,人才風險已經上升至首位,超過供應鏈和環境風險。
新冠疫情對CEO 的個人影響
十分之四的受訪者(39%)表示自身或家庭成員的健康已經受到病毒影響,55%的人因此改變了應對疫情的策略。全球各地的高管也面臨財務影響,近三分之二(63%)的人的薪酬已因新冠危機而發生變化。
數字化提升運營彈性
封城期間,CEO們均已加大技術投入。目前,他們希望數字化轉型的主要措施能使企業運營變得更具彈性、靈活性,並進一步貼近客戶。疫情期間,絕大多數領導者(80%)看到他們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加速。最明顯的進步出現在運營數字化環節,30%的受訪者表示進度比預想的快了幾年。相比對人的投資,三分之二(67%)的CEO將更多加大對科技的投資,該比例與1月份的調查結果一致。
企業宗旨與ESG 關注度提升
本年初,CEO們表示其所在企業應在社會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三分之二(65%)的CEO稱公眾希望企業能應對社會挑戰,同時,四分之三(76%)的人認可領導者個人也有責任幫助改善社會問題。
疫情已促使全球高管進一步關注自身在社會上扮演的角色,也使各種企業行為面臨更為嚴格的審視。近期形勢的發展使CEO們詢問自己,企業的宗旨是否達到了各利益相關方希望達到的標準,79%的CEO表示新冠危機使其不得不重新評估自身企業的宗旨,同樣多數(79%)的人還表示危機爆發以來感受到了與所在企業之間更為強烈的情感紐帶。
這種發展變化使ESG成為了CEO日程表中最重要的項目之一,在當前全球動盪時期,近三分之二(63%)的領導者已經將視線轉移至ESG涉及的社會範疇。儘管社會問題的關注度得到了提升,但許多行業仍面臨著氣候變化風險。許多CEO(65%)意識到對此類風險的管理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企業的成敗,對其自身未來五年的職位保障也尤其關鍵。
Bill Thomas總結道:「新冠疫情危機正重新定義優秀企業領導的內涵,這在短短幾個月之內,就對CEO們造成了嚴峻的挑戰。對CEO來說,環境考量的重要性仍不言而喻,但他們如今對社會影響的關注度也越發高漲。踐行企業宗旨是CEO的職責,在當前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他們與企業宗旨之間的關聯變得更為緊密,並緊緊圍繞企業宗旨制定決策。」
如欲瞭解更多有關此次研究的資訊,請瀏覽www.kpmg.com/CEOoutlook。您還可以在領英、微博、微信上關注畢馬威並進行交流。
關於畢馬威的全球首席執行官展望報告
《2020年全球首席執行官展望》提供了上千名全球高管對未來三年內企業和經濟增長的深度見解。 畢馬威首先於1月份和2月份訪談了1,300名CEO,當時許多主要市場還未開始遭受此次疫情危機的全面影響。隨後,畢馬威於7月6日至8月5日追蹤訪談了315名高管,以了解危機過程中領導者們觀點的變化。兩次訪談中,所有受訪者企業的年收入均超過5億美元,其中三分之一年收入超過100億美元。
1/2月份的訪談對象包括來自11個主要市場(澳洲、加拿大、中國、法國、德國、印度、義大利、日本、西班牙、英國和美國)的11個主要行業(資產管理、汽車、銀行、消費與零售、能源、基礎設施、保險、生命科學、製造、科技和電訊)的領導者。近期的追蹤訪談則涵蓋了來自8個主要市場(澳洲、加拿大、中國、法國、義大利、日本、英國和美國)的上述行業的CEO。注意:部分數據經過四捨五入處理,總和可能不等於100%。
關於畢馬威國際
畢馬威是一個由專業服務成員所組成的全球網路。成員所遍佈全球147 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專業人員超過219,000 名,提供審計、稅務和諮詢等專業服務。畢馬威獨立成員所網路中的成員與瑞士實體——畢馬威國際合作組織(「畢馬威國際」)相關聯。畢馬威各成員所在法律上均屬獨立及分設的法人。
關於畢馬威中國
畢馬威中國在24個城市設有26個辦事機構,合夥人及員工約12,000名,分佈在北京、長沙、成都、重慶、佛山、福州、廣州、海口、杭州、濟南、南京、寧波、青島、上海、瀋陽、深圳、蘇州、天津、武漢、廈門、西安、鄭州、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在這些辦事機構的緊密合作下,畢馬威中國能夠高效和迅速地調動各方面的資源,為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
畢馬威是一個由專業服務成員所組成的全球網絡。成員所遍佈全球147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專業人員超過219,000名,提供審計、稅務和諮詢等專業服務。畢馬威獨立成員所網絡中的成員與瑞士實體—畢馬威國際合作組織(「畢馬威國際」)相關聯。畢馬威各成員所在法律上均屬獨立及分設的法人。1992年,畢馬威在中國內地成為首家獲准中外合作開業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2012年8月1日,畢馬威成為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中,首家從中外合作制轉為特殊普通合夥的事務所。畢馬威香港的成立更早在1945年。率先打入市場的先機及對質量的不懈追求,使我們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中國多家知名企業長期聘請畢馬威提供廣泛領域的專業服務(包括審計、稅務和諮詢),也反映了畢馬威的領導地位。